从《金瓶梅》看到的历史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全国公民姓名数据库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5 20:34

    今天看贴,有人对《三国演义》里面有一句通俗的带“的”的白话文句子感到惊诧,由此引出我发此文的想法。

 

    先说几句:我国目前公认的 4 + 1 大名著:《红楼》、《三国》、《西游》、《水浒》;有一些学者提倡加入《金瓶梅》做为第五大名著,我个人倾向于支持这种观点。现行的这“四大名著”,或者谓之“大陆版”四大名著,是当年“太祖皇帝”钦点的,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将《金》排除在外了。但从文学历史地位上来说,《金》要高于前四部,可堪我国小说史第一名著!

 

    回到正题,汉语言发展到唐代,就已经与今日差不多了,在我国文化发展上,以汉语言文学为标志,一直是“雅俗”两线并行,也就是“官学”和“民俗”两线,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说,就是“文言”与“大白话儿”两线。所谓“雅俗共赏”,就是指你丫的既能“之乎者也”,又他妈的能当街骂娘。“雅”的来说,就是“文言”上来说,到唐代发展到极盛,而“白话”的语法结构也基本定型,与今天无异。所以,在汉语言发展史上,天朝大唐盛国,是一个里程碑。

 

    宋代相比唐代,汉语得到了一些完善,但是主体已经没有什么更动。汉语的又一次大发展,是在明朝,但明代汉语发展主要体现在语言词汇的极大丰富,而并非语法结构。而丰富的这些词汇,又以科学技术词汇为主。比如“地球”、“月球”、“火星”、“金星”、“木星”、“航海”、“指南针”(之前称做司南)、“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北极”、“北极星”、“恒星”、“街道”、“胡同”、“运动”、“永恒”等词就是明代创造出来的。这主要归因于蒙古和西洋文化的大量涌入,一个著名的代表就是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如“地球”等概念,就是他引入我国的。

 

    这时期词汇的大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多音词”的出现和成型。之前,汉语对于新概念的描述的方式是“造字”,“造字”以“形声字”最方便,因此,我国六大“造字”法,以“形声字”最多,几乎占到全部汉字的九成六,原因在此。“造字”效率过慢,便出现了“通假”,也就是“别字”的使用,今天讲“错别字”多指“别字”,这在古代是允许且“合法”存在的,“别字”就是“通假”,当然了,在今天“错别字”就是被当做一种错误。明代以后,汉语对于新概念的描述便以“造字”转变为“造词”,用现有的汉字通过排列组合成新的词汇,组合数学可以证明,这种“造词”法的容量扩展量是惊人的!这也是为何汉语只需要两三千常用字便可以通行天下的根本原因

 

    民国时五四运动,其中“白话文运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凭五四那几个穷学生和穷文人就想创造出“白话”来是不可能的。“白话文运动”的实质是,让“白话文学”颠覆“官学”的统治地位,让“白话文学”成为“新官学”,将“文言”彻底打入历史冷宫而已。到五四那会儿,“白话”已经定型“一千多年”了!而做为市井通俗文学作品,明清小说里面出现几句“的地得”之类的,根本不足为奇;就算你哪天在一本不知哪儿捡来的明清小说里面发现有“地球”和“火星”之类的话,也不要以为见到了外星人遗物了;要说奇,也只奇竟然还有人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真真儿的少见多怪了。

 

    我这里还是以《金瓶梅》为例吧——之所以说这部书,一是因为它可堪我国古典“4+1”大名著之首,二是坛里面“小FCK胡”同学在MS-SQL版叙《红楼》,还有人在此版讲《三国》、《水浒》和《西游》。已经有人开述的,我就不去抢市场了!大家各专一部,互不干扰。

 

    《金》三十八回:“……然后西门庆与妇人一递一口儿吃酒,见无人进来,搂过脖子来亲嘴咂舌(1)。妇人便舒手下边,笼攥西门床玉茎。彼此淫心荡漾……妇人乃跷起一足,以手导那话(2)入牝(3)中,两个挺一回。西门庆摸见妇人肌肤柔腻,牝毛疏秀……肆行抽送……原来妇人有一件毛病,但凡交媾,只要教(4)汉子干他(5)后庭花(6),在下边揉着心子(7)绕达(8)。不然随问怎么的不得丢(9)身子……第二件,积年好咂鸡巴(10)……”

 

    好了,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文字。我们分三部分来研究它:

 

         1、(1)处,所谓的“法式舌吻”实为中国人的发明。

 

         2、通假字:(2)处“话”通“活”,而“活”在当时仍指体力运动,还没有名词性用法。(3)就是指“屄”,两字通假。(4)处“教”,现在多写为“叫”,比如说“我叫她帮我把题做出来了”。实则“教”为本字,“叫”为通假,现代人多写“叫”,追究起来,全都是“错别字”。(5)处“他”字男女通用,五四时为了所谓的“男女平等”,才由包括鲁迅等人提倡创造“她”字;而“伊”亦为男女通用,是“雅”字,“他”为俗字。后来有人说“他”指男,“伊”指女,是误解。(8)处“达”字,这里是“借字”,其实应写为拟声词“哒”,但是,明代没有“带口”的拟声虚字,这种字多为现代人造字,所以,明代白话,“实字虚用”的通假字仍大量存在。

 

          3、这个就不展开了,主要讨论(6)(7)(9)(10)处,除了(7)现代人已经不再使用之外,其它几种,都很眼熟吧!这可是明朝人说出来的话。而(7),大概,有经验的人应该知道指的是什么了。

 

    《金》为“隆万”年间的小说名著,比起“大陆版四大名著”,成书最早。凡是在大陆有高中毕业证的人都应该知道“嘉万”年间的历史。这段时间,最著名的事件有,政治体制上,当属“张居正改革”;社会上,“韩流盛行”;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复苏”,但受制于明代国体,缓慢发展。

 

     这里谈到“韩流”,可以说我国第二次“韩国风的大流行”,第一次是唐代。明代“韩流”与唐代“韩流”的重大区别是,唐代“韩流”主要盛行于官方宫室,而明代则官民共享。这也反映了明朝市井文化的大发展,也就是俗文化的大发展,达到了封建华夏帝国的极盛,而雅文化则是在唐代达到的极盛。

 

    这里谈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之所以说“复苏”,是因为,资本主义自唐末开始出现萌芽,到了宋代达到了极盛,神宗时,区区三百万里国土,人均GDP,以平均粮价为参考,相当于现在的 3000 美元(2000年资料,18),而我朝今有 960 万里疆土,2008年时,人均GDP 3200 美元(17),按 2000 年汇率算则不到 3000 美元,这里还不包括通货膨胀里面的货币贬值因素。足可见有宋一代资本主义大发展之壮观。

 

    有宋一代的资本主义大发展,依靠了三大因素:一、技术垄断和封锁,主要是瓷器、丝绸、种茶等工农业技术。二、贸易壁磊,主要指通过海运禁止商口流入的方式强制巨额顺差,只允许大量白银通货流入。三、廉价劳动力的大量输入,沿海城市,如泉州、广州等地,大量输入黑人、东南亚人劳工,从事血汗体力劳动,进行剩余价值地极大压榨。这三大因素,为有宋一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大发展和原始资本积累提供了有利平台。

 

    怎么样?说宋朝,是不是让我们容易联想起现在的某些国家……

 

    《金》恰讲的就是宋朝的这时候的故事。宋与明,历史上有着极大的共同性,所以明代“隆万”年间的人们来说宋代的故事,可谓之合情合理了。

 

    两朝此时,更有着另一层深刻含义。这两朝,都在这时候进行了一次“改革”,宋是“王安石变法”,明是“张居正改革”,这两次改革,都将“自由资本主义”变成了“官僚资本主义”,民心涣散,军纪废弛。GDP受到严重影响。历史也是那样巧合,“王安石变法”之后不久,宋人就迎来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而“张居正改革”之后,明朝国库严重虚耗,不久便是“倭患”、“抗倭援朝”、“满洲入关”……改革后受到巨大破坏的国民经济无法承受连年战事,而崇祯“竭泽而渔”的作法使得百姓彻底放弃了明政府,尽管1640年左右,关内主要经济产区效益有所好转,但为时晚矣,1644年,满清入关,明亡。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