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与 粤语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3/29 16:03

这里不是想说哪一种方言更优秀,只是考究一下语言历史而已,追根溯源是俺的乐趣,俺不是法国人,不认为语言有可比性。

中国地大,地区差异更大,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但因为都是黄炎一脉,所以语言上大同小异,这里说说五十步和一百步的不同。

方言发音以一北一南的差别最为明显,北指的东北、北京,南指的是广东、香港,在建国之初确定谁作为普通话就有两个提案,一个京话,一个是粤语,当初考虑到东北的利益周恩来独排众议选择了京话作为普通话,之所以说“独排众议”,是因为粤语地区比之于东北话地区更广泛。
(东北话、北京话、北京官话 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我这里不细说,认为她们相同)

作为江苏人,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相信这段历史,因为他们听不懂粤语,却能听懂普通话,便认为江苏地方方言更接近普通话,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
首先,能听懂普通话不等于自己的方言就接近普通话,让一个说方言的江苏老农去北京去广东,估计当地的人都听不懂他的话;之所以能听懂普通话是因为媒体对普通话的推广,几十年的电视看下来,不懂才怪,如果这是50年前,那么江苏老农听普通话和听粤语是一样的,都听不懂;
其次,经过50年的普通话推广,也有几代人了,多多少少现在的方言已经不同于原来的方言了,被普通话部分同化了。

下面用事例说话
1。中国方言的多样性
苏北的一个小城---如皋(古代的如皋包括现在的如皋市、如东市、海安市 和 部分南通市),在这样的一个普通城市里,在我小时候,几乎隔条河就换种方言,多隔几条河就一句都不懂了;即使是现在也没几个如东人能听懂如皋话,虽然建国之初她们是同一个城市。
2。能听懂普通话不等于自己的方言就接近普通话
学校里要求将普通话,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 这11年的普通话训练,自以为自己说的话就是普通话,但实际上我进入大学的前几个月说出来的“普通话”根本就没人能听懂。
3。方言逐渐被普通话同化
小时候“母鸡下蛋”中的“下”方言读成 ha4 ,现在除了一些快入土的老人,几乎就人人都读成 xia4 了,更不要论还有几人记得“长江”中的“江”读 gang 了。
4。粤语地区比之于京话地区更广泛,包括江苏
我举几个字的读音给大家区别一下,第一个字就是上面讲到的“江”,江苏的一个城市叫江阴,读成 gang yin,上海贱人(上海曾经是江苏的一个城市,这里暂且将它作为古江苏的一部分;之所以说它是贱人,是因为它们嘴中的“江北人”是一个贬义词)将“江北人”读成 gang be yin,这个“江”的发言与粤语是相同的;
第二个字是“家”,江苏方言与粤言都读她为 ga,且可以作为动词,在普通话中是不可以的;
再看看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押韵吗?不!这是因为“斜”在古代读成 qia2 的缘故;
关于 peking,很多人说 peking 是“北京”的粤语发音,其实错了,peking 就是“北京”的古发音。(这牵涉到东北话、北京话、北京官话 之间差别,不多说);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很多,但因为很多字没办法用拼音来注音,所以放弃,比如“学”用 ha 来注音不是非常准切。

在此再记另一个词---“妈妈”---的读音,初中有一篇课文(记不得是哪一篇文章了,望好心人告诉我)中提到“妈妈”但它却不是“母亲”的意思,而是“妻子”的意思,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否?在江苏方言中以前叫母亲不叫妈妈,而叫娘,叫爸爸为父,这个“妈妈”有另一个读音“mar mar”,它指的是老婆、妻子的意思,即使到现在农村里仍然有人骂自己的妻子为“呆妈妈”dai mar mar。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