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配伍研究——中药新药研发的切入点

来源:互联网 发布:微信 代理服务器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3/29 07:03

http://www.178yy.com/news/2005/8/200582675210.htm

 

  近年来,中药研发热一浪高过一浪。但到目前为止,研究水平高、临床疗效
好的中药新药不多。许多学者认为,缺乏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方法是出现上述
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作者提出,传统中医方剂学中的配伍理论对现代中药
研发有着重要意义,从配伍规律入手深入进行相关研究,将会打开中药新药研发
的另一扇窗。这一观点在纷繁的中药现代化思潮中颇有新意,希望能够引发广大
读者的思考与讨论。
                             ——编者按
  方剂是中药新药研发的基础,历代名方和名方制剂无不配伍得法,结构严谨。
深入研究复方配伍,掌握配伍规律,不仅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掘和提高中医
药理论、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也有
指导价值。
  ■阐明物质基础
  复方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是复方制剂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与
组方原则或配伍理论关系密切。研究方剂配伍前后化学组成的变化、新物质的形
成和药效的差异,对于明确复方制剂的药理,选择制剂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规
范制剂工艺,从而保证新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不同配伍首先会影响特定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含量,即影响复方制剂在煎
煮等制备过程中的成分溶出率,从而协同增效或减毒,保证复方制剂的高效与安
全。如葛根和含芦丁、槲皮素的药材同煎,芦丁、槲皮素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增
加6.5倍;附子与甘草同煎较附子单煎,有毒的乌头碱的煎出率降低了22%,进
一步研究发现其煎出率的降低是由甘草中的甘草次酸与附子中的乌头碱形成复盐
所致。
  复方配伍的物质基础变化主要在于可能产生新的成分。复方化学组成不是一
个或几个单体的机械总和,其药效也不是一个或几个单体的药效的机械总和。因
此,复方制剂中出现的新的化学物质及其相关药效已成为复方制剂研究的重点。
如在生脉散配伍的化学研究中发现产生了新的物质,且各药配伍后药效的变化可
能与新物质有关。
  ■揭示药代动力学
  1991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黄熙等人提出了“证治药动学”的假说,
即配伍对方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和方剂药代动力学与“病证”的关系。近年来,
复方配伍对方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陈长勋
对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表明,方剂配伍理论中君、臣、佐、使的原则和剂量的
变化将会严重影响其药动参数的改变,黄熙等人也认为中药复方君、臣、佐、使
的配伍可明显影响彼此化学成分在体内的药动学,与疗效和毒副作用密切相关,
并且通过实验发现川芎配伍丹参有导致川芎嗪吸收减慢的现象。
  总之要阐明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不应停留在体外成分的变化的研究上,更
重要的是研究复方制剂进入体内后各配伍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活性成分的转化、
吸收、转运、分布、代谢、解毒等各个环节的影响。这将客观地反应复方制剂的
药效学物质基础和作用过程。
  ■选择最佳剂量
  中医方剂配伍不仅仅指药物的组成,还指药物剂量的变化。方中药物不变,
剂量改变,也会引起配伍关系的变化,以至影响整个复方的药效。长期以来,临
床对于方剂配伍的剂量选择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研究复方的
配伍剂量及其量效关系不仅可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还可对新药研发中处方
剂量的确定产生重要的指导价值。
  如日本学者早期以血糖为指标研究白虎加人参汤的配伍关系时发现,方中知
母、人参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二药合用时,其降糖作用不但不增强,反而减
弱,人参用量越大,作用越弱,如保持原方比例,知母与人参为5誜3时尚有一定
降血糖作用,当达到5誜9时,降糖作用几乎消失。但在后一比例的知母与人参中
加入石膏,则可使降糖作用恢复,且在一定范围内,降糖作用随石膏用量的增大
而相应增强。再依此加入甘草和粳米,降血糖作用也逐步增强。有关枳术丸的研
究结果表明,原方剂量(枳实誜白术=1誜2)的枳术丸增加正常胃中酚红残余量、
增加后三段肠管酚红残余量以及延缓新斯的明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
  但也有研究表明方剂的最佳配伍量与传统用量并不完全一致。如泻脾胃伏火
的代表方剂泻黄散,原方中重用了辛温升散的防风。有人研究了不同配伍剂量防
风的泻黄散对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味防风未见明显的抗炎作用,但
可增加石膏、山栀的抗炎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的效果,提示防风在方中“
升阳散火”的重要性。同时发现随着防风量的减少,直至原方量的1/5,其抗炎
作用并未显著减弱,而大剂量防风却有使抗炎作用减弱的趋势。
  原则上说,特定配伍有其特定的药效,应有一个特定的、最佳的剂量,而不
同的剂量则各有其药效优势。因此,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确定配伍剂量时,要尽量
从药效学角度多考虑适应症。
  ■确定合理剂型
  剂型是药物药效在人体实现的载体,任何药物都有其特定的剂型。由于剂型
的不同,对制备加工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可能会发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变化,
这必然会影响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药效、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等。
  由传统复方黄连解毒汤和茵陈蒿汤组成的茵栀黄注射液,由于黄连、黄柏的
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在同煎过程中会和大黄中的鞣质、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
黄芩苷形成混悬物,因此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对组方配伍做了调整,即去黄
连与黄柏,将黄芩改为提取物黄芩苷,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国内学者进行的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水煎液的化学成分定性检识和主要成
分小檗碱溶出率的研究发现,黄连与吴茱萸配伍的水煎液中没有新的成分生成,
水煎液的小檗碱溶出率由配伍前的82.6%降低为配伍后的45.63%。这可能是由
于黄连小檗碱等生物碱成分与吴茱萸中的酮类化合物形成了大分子的复合物产生
沉淀,不易被煎出。因此,传统将黄连与吴茱萸配伍的方剂,如左金丸(6誜1)、
变通丸(1誜1)、甘露散(2誜1)等多采用丸、散剂型是有科学内涵的,同时也提示
在进行古方或成药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对于剂型的改革应持慎重的态度。
   (刘喜平 李沛清 李娟)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