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的滚梯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迭代法求方程的根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19 18:12

        记得当初小学时,老师举了一个日本人在乘坐地铁的滚梯时都主动站在右边的的例子,说明他们很注重这方面的素质修养,我觉得挺惊讶——人家是怎么教育的,能够这么规矩。这比起我每天看到的不顾一切挤车的那些人强上不知多少倍......十多年后,我那天坐地铁(其实我每天都坐地铁上班),突然又想到了这个事儿。现在乘地铁滚梯的人大多自觉站在右边,左边留给着急的人“攀登”,秩序井然,可以让一些人未“见过市面”的人侧目。但是想我这样天天做地铁的人,已是习以为常,倘若有人站在左边,挡了后面人的路,倒是觉得不可礼遇。这样的成果是振奋人心的,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但为了这个成果,我们久经投入了多少呢?我觉得不算多。约束人们的行为,除了使用强制力保证实施外,根本上还是需要诱导。如何诱导?宣传第一。公交车的电视公益广告,地铁的宣传海报,还有扶手旁每隔几米的提示牌。我想我看到的这些就是一般人群能够看到的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了。为何称之投入少,说实在的,这些投入比起我们这些年来提倡遵守交通规则的投入要小的多了。各大媒体正面和侧面的宣传,各种交通警示,交通值勤人员,各种法律法规的出台修订。这些投入数不胜数,但收效甚微,为何如此呢?我们还是没有以人为本。

        因为乘滚梯时,我只要一步,便可光明正大的站在右边;也可一步,站在左边被后来者唾弃,一步之遥,为何舍无忧而取不安呢。假设人们都是善良的,制度易于执行,便易于接受。“不许横穿马路”听得耳朵起茧,但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显然不是人们的首选——时间慢,受累,或者“傻”。于是这条规则没有人切实遵守,此类交通事故屡见不鲜。虽然人们都是善良的,但制度难于执行,便难于接受。

        如此看来,只有人们花较少代价就能遵守的制度才是生命力强的制度。如何降低人们的执行代价或提高执行价值才是思考的关键,因为指定规则和使用规则的人,大家的目标其实是一样的。

        对于刚才那个“横穿马路”的问题,我想在天桥或地下通道加装快速滚梯,并在过道中央设立隔离带,保证通行顺畅,并在繁华地段或居民区多建这样的通道,道理自明。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