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播放mkv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0 08:02

原词作《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燕山赏析: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作。词的大意是:黄昏时的乌鸦都飞尽了,我却站在那里凝神远望,心中的怨恨都是为了谁呢?眼前柳絮好像飘飞的急雪,散落到香阁里,微微的晚风又轻轻地吹拂着胆瓶里的梅花。心字型的篆香已经燃成灰烬。

写作背景:这首词应该是写在纳兰的表妹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他与表妹雪梅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虽然没有挑明爱情关系,但纳兰深深地爱着雪梅这是事实。他与表妹曾经一块去读私塾,一块儿玩耍,一块儿对诗作赋。如今,表妹走了,走进了皇宫,当了妃子。一场早期的恋爱就这样成了泡影,叫谁能不痛苦呢?表妹走后,纳兰曾经装扮成僧人进宫去见过表妹一面,但那是多么危险的举动。一经被康熙皇帝发现,那是要杀头的!匆匆一面,而且还隔着宫廷里的帏幔。回来后好长时间放不下,他思念表妹的心情谁又能了解呢?所以,他经常一个人在黄昏时小立,望着宫廷的方向凝神。可是,初恋是彻底没有希望了,这辈子也别再想了,心事变成了灰一样。

艺术特色:纳兰的词艺术成就非常高。特别是小令,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梦江南》有单调、双调和另调,这一首是用的单调《梦江南》。全词总共才27字,词的容量极其有限。但是,纳兰在这27个字中,塑造了一个失恋者的形象。他悲愤,他痛苦,他怨恨,他心如刀割,他心灰意冷。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他把内心的痛苦压抑住,强陪着笑脸应付家人与外界。其次,是这首小词营造了一个意境,由几个意象组成: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把相思的凄苦与灰色的景物融合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这是一个何等伤感的画面。清代人把纳兰爱情词概括为“哀感顽艳”,这首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之二:


原词作《菩萨蛮》:(上阕)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下阕)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燕山赏析:这首词仍然是纳兰性德早期的作品。张秉戌先生在说明里没有认定是写的谁,但从字里行间来看,我认为仍然是写表妹雪梅的。从张钧著的《纳兰性德全传》中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个情节。即在纳兰与表妹深深相恋时,纳兰的母亲觉罗氏知道了,就使唤下人把雪梅软禁起来,藏在一个小红楼上。雪梅茶不思、饭不想,流着泪写下一首《临江仙》词: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她被囚禁在小楼里,十分思念纳兰表哥,曾有的约会也成了泡影。其实,此刻纳兰也在思念着她,展开联想,用表妹的身份及角度写下这首词。在诗词创作中,这叫角色转换。

词的大意是:窗前的桃花正在含苞欲放,它的娇嫩模样就像困倦一样。我终日只有以泪洗面,思念着表哥怎么还不到场?我人在小红楼上,只好唱着《石州》歌以表达离恨怨长。漫长的黑夜来到了,双飞的燕子还有个小窝可藏,我还不如那对燕子,灯影下只身彷徨。点燃的篆香已经燃尽,屋外濛濛细雨,被子单薄冷不冷,真叫我痛苦非常!纳兰写得一点不错,此时的表妹真的痛不欲生,有词为证: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词。

这首词一开头两句表面是写桃花,实际是写表妹这个人,一语双关,亦景亦人。三四句则直接写表妹的困境与痛苦。下阕用对比的手法写人不如燕子,燕子还成双成对呢!表妹却孤苦一人。即便在此情况下,表妹仍然思念着表哥,雨将尽,被子单薄冷不冷?可见恋爱中的人已经把自己置之度外,心里想的全是表哥。纳兰一气写下七首《菩萨蛮》,内容基本差不多,都是写与表妹离愁别恨的。下面还要一一介绍。

对《菩萨蛮》这个词牌不得不多说几句。《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所谓“女蛮国”,即现在的缅甸某地区,古时城罗摩国,亦称女蛮国。在唐代,女蛮国歌舞队来过多次,经常演唱这首曲子。唐宣宗最喜欢唱《菩萨蛮》,便令宰相假借温飞卿撰词,可见温庭筠小令《菩萨蛮》多么有名!温有十四首《菩萨蛮》,后来收入《花间集》。在当时,都是可传唱的有名的曲子。到了宋代,仍然是教坊歌舞曲,词牌由此而来。清代此词牌已经成为单纯的词了,不再配有曲子传唱。纳兰对这一词牌最熟,写得最多。《菩萨蛮》属于小令,四十四字,前两句为七言对偶句,后两句为五言句。下阕四句全部是五言句。等于是七言与五言诗的集合。非常容易写,句法也整齐。我用此词牌写过词,觉得非常顺口,不由得就会唱起来。因为它本来就是曲牌子,模式固定下来之后,根据牌子填词即可。但必须句句用韵,仄平交替,结句用拗,音调优美。当然也有结句不用拗者,不拘一格。学词者,我建议先从《菩萨蛮》这样的小令练起,因为好学好记,很容易把握。


之三:


原词作《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地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簞纹灯影。

燕山赏析:张秉戌在《纳兰词箋注》中说:“性德还有一部分情词显然是写给妻室之外的恋人的,但至今此事还是个有待考证的谜。”这句话证明纳兰在娶芦氏之前,肯定有自己的早期恋人。这就为张钧等人著述纳兰传提供了空间,尽管张钧的《纳兰性德全传》受到质疑,但作为文学传记,是可以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因此,我这个系列赏析作为文学赏析,只要是自圆其说,也还可以继续做下去。这对于广大纳兰词爱好者来说,对阅读理解有帮助即可,不会产生所谓误导的问题,读者只当作文学欣赏来读即可,因为它不是历史教科书。这一首词,仍然是写早期恋爱的,也可以说是第一次见恋人的感受。词不长,但忠实地把他们一见钟情的故事记录在案。

词的大意是:正是在有一架提水辘轳的金井边上,满地的落花是多么令人怅惘。蓦然见到她那可爱的模样,心事只能靠眼波来传达,都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幻想。有谁知道她的心思呢?有谁知道她的心思呢?从此以后她的形象老是出现在灯光烛影下,叫我永远都不能相忘。

艺术特点:这首词可以说是叙事诗,忠实地记录了两个青年男女初次相逢的美妙时刻。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都交待得清清楚楚。有点类似于莎士比亚的《罗迷欧与朱丽叶》在阳台相会的情节。爱情的火花一点即着,对男主公来说是一见钟情。特别是对人物的描写,现场感很强,似乎能看到两个青年男女相互用眼波调情的微妙动作。在封建社会男女之间不能有正常的交往,婚姻大事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越是禁锢爱情,便越是容易在青年男女中擦出爱的火花。封建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也就只能用眉目传情。是喜欢?还是爱慕?是害羞?还是害怕?种种复杂的表情都用“心事眼波难定”一句概括了。连续两句设问,极具感染力。短短十几个字,就描写了一个井台相会的情节和故事,就像《西廂记》里边的张生与莺莺初次见面一样,很有戏剧性效果。另外,这首词在意象的组合上也很成功。比如:辘轳是越缠越紧的暗喻,金井是深情厚谊的暗喻,簞纹灯影是寂寞难耐急不可待的暗喻。

同类型的还有几首小词,张秉戌认为也是写初恋的。为了节省篇幅,我这里列在后边,供大家欣赏:《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和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又)纤月黄昏庭院,话密翻叫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之四:

 

原词作《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燕山赏析:这首小令在纳兰词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他爱情词的艺术高峰。这首词对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经历也非常重要。内容是写他与初恋女孩的第二次相逢,正好与上一首词《如梦令》锲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连贯性的情节。自井台一见钟情之后,终于又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恋人。词的大意是:又一次相逢你却不说话,那美丽的脸庞像一朵荷花带着秋雨。我多看了一眼,你却羞得脸上泛起红晕,低头匆匆走去,我只看到你头上玉钗的颤抖。我直想将你低声呼唤,又怕人家看见不好意思。我想与你倾诉衷情,却看到你在回廊拐弯处轻叩玉钗,我知道你对我有意,我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开。大家注意,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典型化的环境,即回廊。就是在这个回廊里,他们幽情暗结。在以后的许多词中,纳兰都写到这个回廊,由此可见,回廊在他生命中是多么重要!也许是初恋使人难以忘怀,在《虞美人》一词中他写有“回廊一寸相思地”;在《红窗月》中写有“犹记回廊影里誓生生”。因此,回廊也就成为这首词的一个重要意象。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写的成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含羞少女的形象。先写肖像,她是那么可爱,简直就是一朵带雨滴的荷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就更加妩媚迷人。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人看见,只好匆匆离开。特别是动作描写,生动再现了少女轻叩玉钗的举动,这决不是轻佻,而是少女内心复杂活动排解矛盾后做出的重大决定,即情定终生。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少女复杂的内心世界。其次是环境描写,把人物限定在回廊这么一个典型的环境里,使这场会面更加永生难忘。上阕是静态的描写,侧重于对少女形态的刻画;下阕是动态的描写,侧重于表现少女那轻叩玉钗的微妙动作。把这首词与宋代晏几道的爱情词相比,明显地看出纳兰的格调之高。顾贞观评价说:“吾友容若其门第才华,直越晏小山之上。”从风格上看,这首词写得相当婉约缠绵,是爱情词的上品。


之五:

 

原词作《红窗月》: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二样心情。犹记回廊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湿银屏。

燕山赏析:从情节上来看,这一首词与上一首《减字木兰花》具有连贯性。因为上一首写在回廊相逢,“转过回廊扣玉钗”;这一首写回忆那次相逢的情景,“犹记回廊影里誓三生”。因此,可以断定这两首词是写给同一个人的,即早期的初恋情人。张钧的《纳兰性德全传》认为这首词就是写给他表妹雪梅的。事情发生在二人私定终生之后,雪梅当时还和了一首词《菩萨蛮》:“玉环坠耳黄金饰,轻衫罩体香罗碧。缓步困春醪,春融脸上桃。  花钿从委地,谁与郎为意。长爱日华清,此时憎月明。”这时,纳兰性德与表妹才有了牵手或拥抱之类的身体接触,两人的感情愈加深厚。但是,这一首《红窗月》应该写在两人分手之后,也就是表妹被送到宫廷里之后。因为时间交待得特别清楚:即清明节之后。才有了“一般风景,二样心情”。

词的大意是:花儿凋谢,燕子归来,遵循节令又过了清明。风景是一样的,但心里却是两样的愁情,都在思念着对方。好像还记得那次在回廊里相逢,我们互相发誓要相爱三生,永不分离。我们在丝绢上写就的鲜红的篆文,好像那天上的星星一样清晰可见。说道不辜负你我的密约,这丝绢上的深盟即可为凭。说罢已是深夜,一丝清淡的露珠湿了银色的屏风。

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物及回忆,交待背景。肯定是春天,即清明节之后四月份,有的花儿已经凋零,燕子也已归来。但是表妹却一去不再回来。风景还是一样的风景,但心情是两样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表妹在时,心情是多么愉快,初恋是那么美好。表妹走后,风景没变,人却是两地相隔,思念表妹心如刀割。于是,便回忆起在回廊相逢的那一时刻,乃至之后的私定终生。所谓的“三生”。是佛教语,即前生、今生、来生。极言爱情之深厚。下一阕是写睹物思人,旧情难再,劳燕分飞。有点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欧阳修《生查子》“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的表现手法是一样的。这种对比描写,使离情及思念更加触目惊心,增强感情的表达。我想纳兰在写首词时,没考虑其它形式问题,只是意在笔先,不说不快,苦不堪言,告之以词的想法。意境已经在心中酝酿成熟,落笔成章。而结句意留言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初恋的失败,给纳兰的损害太重了,怪不得寿命那么短暂,三十一岁就抛开这个世界,给纳兰家族、给他老爹明珠宰相一个沉重打击。中年丧子,人生之大不幸啊!

之六:

 

原词作《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燕山赏析:这首词仍然是叙事词,词中描写了一个场景和一个人物。这个场景就是傍晚时分,作者倚在小楼栏杆上,看到一个仪态美好的少女骑马从草坪上走过。这个人物就是“盈盈”,即仪态非常大方而且漂亮的少女,薄薄的妆束,画着浅浅的黛眉,真是风流潇洒!张钧先生仍然把这首词写进他的《纳兰性德全传》,并且虚构了一个情节:说的是雪梅跟表哥纳兰学骑马,开始雪梅胆子小,不敢放肆。纳兰便用昭君出塞骑马来开导她,然后把她扶上马。刚开始时,雪梅直着身子两条腿贴着马肚子发抖。走了一圈之后,她的胆子渐渐放开,纳兰便撒手让她自己骑马,她在马背上回首,有点害羞地望了表哥一眼,一下子触发了纳兰的灵感,便写了这首词。故事是否真实咱先不提,单就这首词来说,还是很有艺术价值的。

首先,该词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即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写人物之前,先描写客观景物,而写景不但是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而是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写人物服务。这也是一切小说家惯用的手法。残阳西下,小楼染上晚霞,朱帘斜斜地垂挂在门窗,柔软的金钩弯曲下垂。作者倚在小楼的栏杆上,心绪无聊,也控制不了心中的忧愁。上阕的叙述到此为止。

其次,先抑后扬,情景交融。上阕词调子是低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忽然,一个骑马的美少女出现了,她是那么潇洒,是那么风流。这里是白描,直接描绘少女的形象和神采。使原来低沉的气氛转眼间有了亮色,使人的眼睛也为之一亮。最后,又用一极其典型的细节,描绘出少女的神态,即“见人羞涩却回头”。这是一个造型,人物的性格就是通过这一细节再现的。就这样,人物与景色完全融为一体,如果用照像机摄下这一镜头,也是相当具有美感的。

用词来刻画人物,而且活灵活现,是这首词的最大成功之处。作者善于捕捉美的瞬间,而且高度概括出来,成为一个定格。总之,作者用极省简的字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这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

 

 

之七:

 

原词作《眼儿媚》:(上阕)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下阕)冰肌玉骨天付与,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燕山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是不是借咏物以写人,也未可知。但张钧《纳兰性德全传》里说,是写雪梅表妹。表妹名字中有梅字,借咏梅以抒发对表妹的爱慕也说得过去。可以想像雪梅正值青春期,早晨起床后稍加梳洗打扮,面似雪中之梅,白里透红,很容易激发纳兰的灵感,提笔写就此词。只是雪梅害羞,不解“莫近东墙”之意。纳兰解释说:“这是从程垓词中‘一枝烟雨瘦东墙,真个断人肠’化来的。正因为梅花具有孤高自傲的品格,容易引起人的感伤,所以不要靠近它。可怜梅花在漫长的夜里,清冷的月光照着,烟雾迷漫着,显得分外凄凉。雪梅说:“知我者唯表哥一人耳!”表哥走后,雪梅把这首词谱写了曲子,便于传唱。

唐诗宋词中咏梅的很多。比较著名的张谓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李商隐的《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宋代李清照咏梅词不多,共有二首。其一《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其二《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蕴籍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最著名的要数陆游那一首《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以看出,纳兰有些词句是继承了上述写法的。比如他把梅花比作扬州的琼花,是极其稀罕珍贵的花。李清照也把梅花比作“琼苞”。梅花是美的,越是美的东西越不要随便亵渎它,这就是李清照“故应难看梅花”的意思。李商隐写梅“寒梅最堪恨”,纳兰则是“莫近东墙”。陆游写梅花“寂寞开无主”,纳兰写“冰肌玉骨天付与,兼付与凄凉”。不必多举,就能看出文学的继承性。

词的大意是:不要把扬州琼花比作淡妆,哪一种花就像白色的霓裳?白梅花有别样的幽雅清香,风范是那样自然孤高,不要轻易走近东墙欣赏。梅花有一付上天赐予的冰肌玉骨,同时也付予它加倍的孤高凄凉。可怜这遥远的寒夜,清冷的烟雾和清凉的明月笼罩着它,只留一束疏散的影子在横窗。

艺术特点:这首词通篇没写一个“梅”字,可又无处不写梅;通篇没写“人”字,却无处不见人的影子。写梅花的品格,实则是写人的品格。词中咏叹的是梅骨、梅神、梅魂,对梅花的赞美无以复加。如果不是极爱此物或此人,断写不出如此出神入化之词作。爱的极处便是恨,所以才有“莫近东墙”之说。他不爱雍容华贵的牡丹,不爱热烈奔放的玫瑰,却极爱在烟雾和冷月笼罩下的梅花,是说心中所爱独一无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没有其他可以代替。借梅花以写人,是作者的真意。冰肌玉骨显然是写人,别样清幽同样也是写人。因此,张钧先生把它作为性德写给表妹的情词,也是说得通的。


之八:

 

原词作《阮郎归》:(上阕)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下阕)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燕山赏析:这首词写在表妹被送到宫里之后,纳兰性德气火攻心,一下子病倒了,两眼发直,就像中了邪一般。明珠慌了。一时手足无措,夫人也吓得顿足捶胸,嚎啕大哭。御医来了之后,把脉诊断,然后悄悄对明珠说:“贵公子的病是火气淤胸,所致气亏,女怕亏血,男怕亏气,恐怕…..”明珠一听,知道是夫人害了儿子,早知道儿子如此想不开,就不该阻碍这门婚事,更不该把雪梅送到宫里去。死马当活马医,明珠要求御医给开个药方,救救儿子。御医开了三付中药,天天前来探视,加上专人侍候,经月余才见好转。经历过此打击之后,纳兰一蹶不振,日日以酒代饭。绝望之余,纳兰又突发奇想,如果能让自己与表妹在天上见上一面,如愿以偿,哪怕是抛弃人间一切荣华富贵也心甘情愿。于是,写下了这一首《阮郎归》词。

词的大意是:我与表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恋人,这一生这一代才遇到这么一对人,本该相亲相爱,为什么偏偏把我们分开拆散?怎么教我们两人在两处思念得失魂落魄?相互思念相互渴望但是不能相亲。老天啊,你在干什么?你到底为谁缔造幸福的春天?蓝桥之遇我曾经有过,嫦娥的后悔药造成也难以奔向天宫,我俩纵有如此深情却难以相见。如果容许我到天河边与恋人相会并相守,哪怕是一辈子过贫苦生活也值得。

这里有两个典故需要解释一下。“浆向蓝桥易乞”句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古代,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有个神仙窟,是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记载,裴航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樊夫人答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樊夫人巧妙拒绝了裴航的爱意,又用诗作媒,为他作了介绍人。后来裴航果然在蓝桥见到云英,双方成为仙人。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说纳兰曾经与表妹多次见面,蓝桥之遇有过,且不为难得。只是后来被父母活活分开。“若容相访饮牛津”句,也是一个典故。晋代张华《博物志》曰:“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篑粮,乘槎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即天河边,牛郎饮牛的地方,这里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艺术特点:这首词写得感情真挚,不加掩饰,是初恋失败的真情告白。有人考证《红楼梦》里的宝黛之恋,就是纳兰性德的真实经历。这只是一家之言,曹雪芹写的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不可能是他没经历过的纳兰的爱情故事。但是,文学作品的典型性在于高度概括性,即概括了一类人的特征。在封建社会,由于婚姻大事不能自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而来造成的婚姻悲剧不在少数,相同的“相思相望不相亲”的事肯定是有的。所以,不一定是纳兰与表妹的恋爱故事构成《红楼梦》宝黛之恋的。由于是悲剧结局,因此这首词就显得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另外,纳兰在这首词里善于用典,不仅贴切自然,而且增加了悲剧效果。裴航与云英的典故,牛郎织女的典故,都是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看到这些典故,就知道他们的结果,同时也就理解了纳兰爱表妹是多么深。张秉戌说,本篇常为人引作纳兰爱情词的代表作,笔者也深有同感。

  纳兰的爱情创伤不会这么轻而易举地恢复,他想见表妹一面的愿望是那么强烈,是死是活也要见一面!终于有了一个机会,仁孝皇后死了,宫廷里要办丧事,需要有喇嘛、和尚、尼姑和道士去做道场。于是,纳兰打通关节,化装成一个和尚,穿上袈裟,混进了宫中。纳兰能不能与表妹见上一面,又是怎么见的面?要听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