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获取网页源代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6 05:44

老家是个很小好像只有100来户的小村子,我4岁之前应该在那里住过,还有一些印象。
村子周围有很多果园,好像是因为那一带土质不好吧。我印象最深的是村北一些好像没有主人的杏树,因为那些树都是在很低的地方分叉,刚好能被小时候的我爬上去。
村子后面还有一个土岗,据说发洪水的时候曾全村人上去避难。不过我之所以对它印象很深,是因为小时候邻居家的娘娘总对我说我是从那里面挖出来的,让我郁闷不已。
6岁之前其实在大村住的时间更长一些,因为父母在那边工作,那边离老家有30里,在县境的西边了,那边的人被称作西乡人,西乡人的特点是特别朴实和热情。
那时候我们全家住在一个乡村中学里,住的是一个比较单独的房子,房前是水塘。常见村里人来那边打水和洗衣服。
那时候父母还都很年轻,喜欢玩,有一年春天就扎了一个瓦片风筝,到房子后面空地去放,不记得是那时做梦还是实际了,好像有一次要吃饭了,就把风筝的绳子拴在树上,吃完继续回来。
那时候最难受的一件事是上幼儿园,我坚持不去,最后是被父亲象球一样一直踢过去的,痛苦极了。

6岁的时候我随着父母去看了一个地方,也是一个乡村中学,只记得院子里排了一堆气味很浓的松木,被雨水淋得湿湿的,站上去很滑。后来我们全家就搬到那里去了,在那边一住就是6年。
我在那边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邦磊,他家离学校近,所以总去学校玩,我又一次在我家那排教室前最靠西的那个乒乓球案旁看见一个跟我一样瘦的小孩在玩好像是弹球的游戏,就过去问,愿不愿意跟我玩,后来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那里我认识了很多人,也学会了很多事情,写字,做游戏,骑自行车,捉蛐蛐,收集各种金属和植物标本,打乒乓,打羽毛球,听故事和看故事书,看电视,听收音机里单田方的评书,偷偷翻大人们的书看。
......
河南我还经历过的城市是郑州和许昌,不过跟这两个城市有关的经历都不光彩。

在河南上学四年很不爽的一件事是竟然没亲眼见过黄河一次,每次路过郑州都是在晚上,不知道两边究竟是河道还是田地。有几次想要坐一趟白天的火车,可是又实在不愿意晚半天回家或早半天去学校,都放弃了。

河南我最向往的地方是洛阳,一个很好的哥们的老家,上学时多次要我们去去少林寺玩,去吃洛阳水席(是一种纯用汤的宴席,封建时代的流毒之一,谁让洛阳是六朝古都呢?据说极其好吃)。

另外一个同学是纳西族的,家在云南丽江,是一个称自己是香格里拉的地方。我对丽江的印象就是地震和纳西古城。同学有时讲起中学时半夜跑去看录像,看完后在古城里匆忙的乱跑的情形。还有城外的玉龙雪山,据说是可以滑雪的。

石家庄去的地方不多,师大和医科几个学校,火车站附近倒是转了不少次。和同学吃过不知什么地方的铁板牛肉,很少去转商场。

唐山确实是个不错的城市。不过去的时候刚从天津出来,从火车站坐车20分钟已经快到市郊了,觉得城市太小了很不过瘾,在天津坐2小时的公交车算正常。
唐山市其实到也就那么回事,感觉上能接近石家庄了,也仅此而已。
同学带我吃了一顿饺子,要了一斤,我们两个人居然吃的剩下1/3,原来那里饺子是按皮算分量的。
到街上的时候,同学指着旁边的一栋房子,说那个已经到6000/m*m了,竟然比天津很多房子还贵。
唐山的地震公园是免费的,感觉上跟达活泉公园差不太多,我们转的挺匆忙的。偶尔看见个把穿军装的,同学告诉我那是他们师部的参谋,陪着女朋友来玩的。

我一共从保定路过过两次,一次是在11岁的时候,从北京回来时,在那里停了一会,看见有人从下面买豆腐丝来吃。一次就是从天津去石家庄的时候(回去时作另一趟车,不过那边)。市里面没怎么见过,火车站附近好像没怎么变。挺冷清的。
......

我所知道军事的气氛最浓的城市应该是张家口,这是个我只听说过的城市。
张家口最风光的应该是在70年代中苏交恶的年代,当时苏联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国境那一侧驻着几十上百万毛子,传说那时毛子坦克常常不分日夜的开动,发出震天的吼声。毛子如果早上8点出发,下午4点坦克就能开到北京城墙下。北京的卫戍部从那时开始就被编成机步师,就是预备万一之时拖上中央逃跑之用。于是河北省最穷的城市张家口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好像当时给那边驻军的任务是用血肉之躯迟滞对方坦克集团*小时,保证在他们被杀干净之前中央能安全撤离北京(当兵的真惨)。直到现在张家口还驻着6个师级以上的单位,有趣的是那里机场的飞机现在中国最先进的飞机su27,正是是苏联解体中国从毛子手里买的。
一个同事的童年就是在那里随父亲度过的,有时给我讲起小时候的事,说有一次和几个同是部队子女的小孩爬进坑道玩捉迷藏,那坑道极其宽敞,分两层,上面一层走人,下面一层走坦克,守坑道的兵说顺着一直走可以走到张北,里面的电话线四通八达。。。。。。小孩进去很容易走不出来。

没到天津时,听说它的街与道,好像没有一条是正南正北方向的。据说外地人初到天津几乎没有不转向的。后来坐出租车时,听到这件事的来历,好像天津早年间还很荒凉,各国的租界分布其中,跑马场,紫竹林都是那时的地名,每次洋人出门总是横冲直撞,久而久之就把现在的各条街踩出来了。
在天津转的时候,发现它的地名很有趣,是用全国各地的城市名来命名的,有和上海一样的南京路,还有辽宁路,赤峰路,哈密路。跟老天津人谈起这件事,他们显得挺自豪,说那名字都是解放前留下来的,那时候大概只有全国性的大城市,像天津和上海,的街道才配得上这样的名字。天津也分老城和新城,新城的是解放后扩建的,地名就不遵守这条规律了。
没来之前对天津的三大名吃很向往,来了之后就很失望。包子名声是最大的,去总店吃了几回后,发现原来和家里包的没太大区别。盛名之下,其实也不过如此。
麻花倒是常见有卖的,红红绿绿的,上面撒了一薄层白色的糖,我一向不喜欢甜的东西,所以从来没买过,炸糕就干脆很少见卖的。
天津人骨子里就是河北人,保守,懒散,天真,小聪明,天津人把这种气质发挥到了极致,天津虽然有1000万人口,却被外地人取笑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城市。但天津人自有他们懒散的理由,这座城市拥有全国最好的大学,相当一段时间全国最高的电视塔,有北方最大的港口,有那么多被记入近代史的遗迹,有相声、曲艺,天津人很少有外出打工的,他们在自己家门口已经可以学到很多了,他们也没必要奋斗争取什么,他们一出生已经拥有很多了,这一点是信阳人和河北人所望尘莫及的。

天津我去的很多的是火车站附近,因为有一路公交车可以直接到那里,我一般就把火车站当作去天津的第一站了。
火车站附近有滨江道和劝业场,滨江道是天津最繁华的步行街,卖的衣服出奇的多和便宜,也非常有名,类似于北京的王府井地位。
火车站往南往一座铁桥(解放桥)到解放北路。这是天津洋场时代以及很多的地方,很多建筑前都标注着“原渣打/花旗银行”之类。信息产业部的一个办公地点就在这里。我曾去那里办过一些事情。那时正在上班高峰,我第一次看见头梳得很亮穿吊带裤和白衬衫骑自行车的男人,看见衣着讲究,打着厚厚口红的女人。记得电视里上海人都是那样的。我突然想起邦磊,估计他现在就生活在这样得一堆人流之中吧?
我进门之前看见有两个人的自行车发生了点摩擦,开始慢慢争吵;警察不慌不忙的赶来;女人拉着狮子狗停下来观看。出来之后,一圈人还在温柔的吵着。

天津我最喜欢的是南开科技园区特别是复康路一带,这条路上聚集了南开,天大,海鸥手表厂,郁美净(小时候帮我们躲过了多少个冬天里手和脸干裂的命运),还有很多教育研究机构。没有解放北路那么多的洋场味,也没有滨江道的繁华,不过这是我觉得天津之所以是个大城市的地方,其它如北辰,杨村,甚至滨江道,塘沽,没了,天津还是天津,一次和同学在这里逛的时候我说。
那次是去天津教育中心参加一个培训,中午的时候,想找个吃饭的地方,竟然发现在那一块很难找,于是我们在那一带居民区里转了很久。楼房下面少见散步的老人,没有抱孩子的母亲,没有聊家常的闲人,也没有骑车的少年,甚至也少见外面开进来的车辆,显得很安静,仿佛与外面是隔绝的。
那边还有很有风味的咖啡馆和网球场,也是小资成堆的地方。
复康路西头立交桥下有一座石像,刻画一位横道跃马,扎着小辫的人物,那是近代史上有名的聂世诚将军殉难处。聂将军好像是抵抗八国联军时牺牲的,那次战斗清军精锐死伤殆尽,将领殉国自杀不计其数,几千个八国联军付出伤亡上百的代价,就轻而易举的征服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攻陷了北京城,烧杀抢掠一番之后扬长而去。
在往南走就是八里台车站和天塔了,同学来天津玩时我曾陪他们登上过天塔,一次要60元门票。天塔的电梯是高速的,加速过程中一般人会觉得耳膜痛。到了顶上有一个旋转餐厅,可以从这里俯瞰脚下的水上公园和南开区。还有一个全玻璃的阳台,可以让一个人站上去,体验一把置身于天空中的感觉,我们三个人都过去拍了照片,我去的时候因为看到几块玻璃地板有些老化了,和框架之间的缝隙也挺大,腿似乎有点哆嗦,所以那张照片拍得特别难看。
南大对过有个很别致的铺子,叫童年时代糖炒栗子店,生意特别兴隆。

走在塘沽街上,我总觉得有点在南方的感觉,巨大的广告牌有很浓的商业社会的味道。这是个港口城市,非常漂亮,很多地方比天津市还要好。很有名的洋货市场,是一个专门卖走私货的地方,常常可以在那里看见外国人。不过外滩才是最漂亮的。巨大的喷泉和广场,很有气势的巨大龙骨造型,我搞不懂那是其什么作用的了,也许只是作为一种城市的标志吧。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