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虚假发货怎么投诉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0 09:06
(一)填报志愿的窍门

  怎样才能准确地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让自己的高考成绩每分都不浪费呢?以下窍门能帮助你获得更多考上理想高校的机会。

  1.同班同学多交流避免“火拼”


  考后填报志愿,就怕出现高分扎堆现象。要解决高分扎堆现象,专家建议,填报志愿的时候,同班同学之间最好互相交流一下填报志愿的情况,避免同班同学在高考录取时“自相火拼”。另外,老师要有意识引导本校同学填报不同的志愿。

  2.绣球抛向特色高校避热就冷

  在提前录取的院校中,有公安、外交、体育、电影学院等高校,尽管招生的数量不多,但都属于特色鲜明的学校,培养的人才大多属于特殊行业的专业人才。

  也可报考另外一些特殊院校,比如首都体育师范学院,实际上招收专业不全是面向体育生,像体育管理等专业都是面向非体育专业考生的。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学院与美国SPX公司和台湾欧玛公司签署协议,为北京现代汽车制造业培养实用人才。那些考分较低的考生可报考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等开设的国际课程班,这些国际课程班实行两年国内两年国外学习,学生毕业时颁发国外学士学位。

  3.好校不如好专业热中取精

  社会上流传着一句俗语:“好学校不如好专业。”实际上,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生更应该注意,如何选择一个就业良好、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如何能够热中取精,避免水涨船高的局面,同时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就一时之冷热。在理科志愿中,考生的志愿表中一溜儿的计算机;在文科志愿中,考生的志愿一溜儿的财务会计。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却真实反映了大家“趋热”的心态。其实,现在的“热”专业四年后或许因为温度降低而被社会“冷落”。专家指出,传统专业、长线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后劲足。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从连续几年的学校就业分析来看,该校在传统专业市场非常走俏。因此,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或者将来不愿从事的专业,而以高出几十分为代价非常不合算。

  (二)填报志愿要考虑就业因素

  目前,很多毕业生及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以考上大学为目的。所以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标准,考虑较多的是学校知名度与当时社会的热门专业,而较少思考学校和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的就业发展趋势,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岗位。如果盲目选报,必然会在就业时,给自己选择就业范围和单位带来一定限制。因此,升学时要分析就业因素。

  第一,根据目前高校学生的管理方式,高中生考取大学后,转学、转专业还是不能随心所欲。一般来说,学生就读于不同的学校,取得不同的学历,可以大致决定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层次。不同的专业,大致确定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第二,这几年高校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加,意味着将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增加,必定会加剧就业竞争。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市场开放度的扩大,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可以跨地区、跨行业就业,就业竞争是全国范围内的,区域优势将逐渐减少直至没有。因此,学生如何扬长避短,选择有利于自己将来就业的职业发展方向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读大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将来拥有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并通过勤奋劳动,满足为社会服务、保障生活水平的需要。学生、家长在考虑志愿时,不妨将就业因素也一并考虑。

  分析就业因素一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即你将来喜欢干什么,你的个性特点适合干什么,不要去盲目追求社会上的“专业热”。其次,要了解职业行为。如果你确定了职业发展方向,可以找一些在这个行业工作的人,请他们介绍这些职业的特点。最后,要了解同一种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就业状况,如学生的主要就业流向,就业率等。同一种专业名称,在不同的学校就业状况差别悬殊,因为学校的师资水平、办学力量、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等都不同。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总是首选知名度高的学校。

  (三)如何把志愿风险降到最低

  所有考生都知道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性,而且也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如何才能填好自己的志愿谁也没绝对的把握。故很多人把填报高考志愿当成是一种冒险。要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知己知彼准确定位

  所谓“知己”,指的是考生必须了解自己就读学校的情况,了解自己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考生处于学校何种层次,在模拟考等重大考试中的成绩居于学校什么地位,都是填志愿的重要依据。所谓“知彼”,指的是考生必须注意当年的高招形势,包括录取率,本地区招生计划数中本专科的人数和比例,自己意愿中要报考的高校的招生信息等。

  2.两种加分不要混淆

  目前,普通高校录取中的“加分”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高考原始分加分,如市三好学生、市优秀运动员、文艺特长生、少数民族考生等。二是高校自定的各种推荐加分。高校确定的加分对象,其高考成绩已达到该校的投档分数线,在录取时将考生本人高考成绩加上高校自定的推荐加分,合成后进行分专业投档录取。如考生高考成绩未达到该校的投档分数线,仍不能被录取,加分也就失去意义。所以,享受加分优惠的考生,在填志愿前必须搞清两种加分的含义和作用。

  3.愿否调剂仔细斟酌

  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应重视志愿表上各所院校的“愿否调剂录取”一栏,这一栏目实质上是为上院校线而由于专业填报有误的学生提供最后机会。考生应抓住机遇,慎重表达自己调剂意愿,如果考生轻易地不填或写“全不愿意”,就失去了进入这一院校的最后机会,凡表示“全部愿意”,那么招生院校或市招办就会统一调剂录取,不再征求考生意见。

  (四)算算手中的筹码

  每年一轮的志愿填报都会培训出一批“成功”或者“失败”的志愿填报者,而这所谓的成败并不只取决于学生的成绩。在决定最终录取结果的几个因素中,学生成绩、所在考区的位置都相对固定,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始终是动态的,那就是报考某一所学校的人数。这个未知数只有在全部学生的志愿填报结束后才可能确定,而一旦确定下来,这个赌局也就结束了。在这个赌局中,决定输赢的不只是自己手中的筹码,还要看挤到同一个赌桌上的人到底有多少。毕竟每所学校容纳的人数是有限度的,最终能够鱼跃龙门的也就有限。考生必须算好自己的筹码,增加胜算。

  1.找到合适的位置最重要

  家长和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有几个筹码,最重要的当然是考生的学习成绩,成绩不好一切免谈。

  每年北大、清华都会将自己招收了多少状元进行公示,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省的前十名有志愿不如意的,在一个大轮盘赌博中,抢到前面的位置,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这显然并不实际,还得要摸准自己所在考区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寻找一个合适的学校。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参考的数据包括所在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模拟考试的成绩,以及所在区县大的排行。

  2.信息量大还要准确使用

  一般说来家长考生掌握的信息越多,选择一所理想学校的胜算也更大。家长和考生越来越重视高考咨询会的原因也在于此,他们对招生学校的实力、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等了解得越透彻越准确越好。这些信息包括所报考第一志愿专业历年的录取情况,如录取分数的上下线;录取的比例;当年扩大招生的规模。要分析大小年的录取规律,分析单双年的录取分数的变化,找出相应的规律,还要在高校的类别(重点非重点,教育部直属地方所属,所在地区等)上拉开档次,避免志愿马鞍型、上坡型、天平型、重叠型等不当的排列。

  但有一点值得家长注意,别去问招办主任招生线是多少,志愿填报没结束,这就是没有结果的事。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数次出现招办主任“坐蜡”的事,某招办主任给出一个预测线,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希望,填报的人数一多,录取线立刻水涨船高。对于招办主任来说,也存在一个矛盾,他们永远希望招到好学生,那么理论上来说,报的学生越多,他们的选择余地也越大,但报的人多了会造成学生志愿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3.专业填报要兴趣结合性格特征

  知己是要求考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这里的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的心理及相应的能力。兴趣是人行为的强大动力,对一件事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对于学习择业乃至事业发展有极大好处。很多考生提出要当警察、教师、明星等等,这是出于简单的思维,并不能说明有兴趣在此,自己就适合读相应的专业。

  4.选报志愿几大环节要注意

  选择志愿是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有几个环节需要注意:第一,选择志愿要拉开档次。填报的学校属于平行的学校导致没有学上的比例相当高,因此在院校和专业两个方面都要注意报志愿时形成梯度,增加被录取的机会。第二,选志愿要注意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每年招生都会出现报考地区、院校、专业过于集中的现象,因为招生计划的限制,即使有实力的考生也有可能落选。第三,要注意冷与热的关系。对院校和专业来说,热门院校有不利的地方,冷门院校也有有利的因素,冷门院校也有热门专业,考生报志愿不能一味求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在专业上要冷热结合,地区上要考虑省内外结合。

  (五)预估分数

  一般说来,每个考生在高考前最少经历三次以上比较正规的模拟考试,三次的总分相加除以3所得出的平均分,往往最接近你高考的实得分。填志愿时,有些考生过于自信,把自己考得最好的一次作为参照系;而有些考生则过于谨慎,把自己考得最差的一次作为自己的极坐标。无疑,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考生高估分数的现象比低估的相对要多,一些人总以为在某次模拟考中某科未发挥出“正常”水平、“某科应该可以加X分”。其实,在高考的五六个科目中,某一科未能发挥正常水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然,也有可能某一科超常发挥,但在填志愿时不能赌注于“超常”)。高估高报的风险,一是给自己的考试增加了精神负担,严重的会影响考场发挥;二是在录取时可能从名牌院校降为一般院校,从重点院校降为一般本科,甚至从一般本科降为专科。

  (六)克服填报志愿不良心态

  考生不良的心态直接影响填报志愿,因此,防止与克服不良心态对科学地填报志愿至关重要。

  1.不要从众

  有些考生看人家报什么志愿,就想报什么志愿,跟着别的考生走。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别的考生跟自己的学习情况不一样,考试心态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因此报考志愿不能从众。

  2.不要侥幸

  有些考生很想报考重点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可是自己的学习实力达不到,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超自然的力量上,甚至去算卦、许愿,这些都是靠不住的。抱着侥幸的心理报志愿的考生将事与愿违。

  3.不要自卑

  有些考生自卑的心理严重,过低的估计了自己学习的实力。自己的学习实力报考重点大学没问题,由于自卑却报考了一个一般的大学。

  4.不要草率

  有些考生认为自己的功课还没复习好,没有时间考虑报志愿,因此就草率从事,随便填报志愿。复习好是为了考得好,考上自己想上的大学和想上的专业,报考志愿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不能只顾复习功课而不认真思考填报志愿。

  5.不要追热门

  前些年的热门现在不一定还是热门,前些年的冷门专业现在可能是热门专业。某一专业对甲考生可能是热门专业,但对乙考生则不是热门专业。即便大家都认为是热门专业,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实力来报考。

  6.不要烦躁

  报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反复地征求父母与老师的意见,才能做出比较满意的决策。报考志愿时要心平气和、冷静思考,即使学习再忙,复习再紧张,也不能烦躁。人一烦躁起来就容易影响正确决策。

  7.不要寄托关系网

  有的考生觉得某大学自己有认识的人,靠关系可以接收。其实高考志愿能否实现,最关键是你平时的学习实力、高考时的心态及高考发挥的情况。因此考生在考前复习时,努力提高复习的质量,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高考心态,这才是高考志愿能否实现的根本。

  8.不要完全依赖父母

  考生在报考志愿时,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与父母反复认真地讨论是完全必要的。但有的考生认为自己太忙,没有时间认真考虑报志愿,就请父母决定。有的考生对高校的情况不了解,也希望父母来决定。有些父母也不与考生多加讨论,就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或者自做主张给孩子填报志愿。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与父母反复商量,但是决策权还是在考生。

  (七)要有前瞻性

  高考是人生的重大转折,高考填报志愿可以说是人生的抉择。所以,高考选择专业时,学生及家长要慎重,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首先,是对自身发展要有个前瞻性认识。随着社会发展,今后在某些领域,本科层次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考研将是许多学生的选择。如果想深造,高考考生选择专业时,应为今后考研做准备,选择一些基础性、长线专业,如文史哲、数理化等。通过对这些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广博的知识基础,以应对考研所要求的知识的广博性,也为考研灵活选择专业留有余地。一些考生希望以后出国深造,也应选择基础性专业。从历年出国留学人员看,基础性专业学生占大多数。

  其次,对专业也要有前瞻认识。家长及考生大都有从众心理,眼睛紧盯着一些当前的热门专业。殊不知,目前一些热门专业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如当前热门的文秘专业,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社会对文秘人才需求肯定日渐减少。相反,目前有些专业看似冷门,但其发展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如心理学专业,随着我国心理咨询业务的广泛开展,今后社会对心理学人才将会有一定需求。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家长及学生应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对目前所设专业做一个前瞻性预测和判断,收集相关信息决定取舍。

  再次,对人才观的变化也要有前瞻认识。时下,我国各种职业技术资格考试日趋火热,如律师资格,会计师资格等。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社会人才观出现多元化趋势,不再以学历为唯一标准。以后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强化,最终会与发达国家同等重视学历与资格证的人才观接轨。这样有利于解决许多家长及学生在学校与专业选择上的两难矛盾。从人才观发展趋势看,通过资格考试可以使专业的弱势得到一定弥补,“一证多卡”者照样能找到如意的工作。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