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争鸣群魔乱舞:我们走在没有灵魂的道路上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商户注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4 04:46

人如果没有了灵魂就成了行尸走肉,活而无益。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了灵魂就只能处处表现出浮躁。

浮躁,是流行了几十年的词汇,回头看去,也恰恰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了这样有趣的场面,延续至今:人人都说这个社会充斥着浮躁,人人自身也都在浮躁着。对于这样一个主流现象,很少有人真正去探究根底,这本身可能也昭示着我们确实身处一个浮躁的时代。

如果上面所说的论点正确的话,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群体是不是缺少了灵魂?

文革结束后国人进入了典型的信仰质疑期,大家迷茫、困惑,挣扎在信仰的盲区。主流的文化观、价值观不是与时俱进,而是不幸地被荒漠化,我们好象渐渐几乎没有了积极的主流文化观、价值观。说的好听是千家争鸣,而实际是群魔乱舞。一个民族没有了积极的主流文化观、价值观,是不是缺少了灵魂呢?没有了灵魂的民族又怎么能不浮躁?我们不妨从国家和所谓的“文化圈”两个层面来看一下。

国的崛起已经逐渐成为世人共识,但细细研究我们发现大家几乎毫无例外把目光都集中在了经济上。经济的崛起是看的见摸的着的,这可以看做一个国家躯体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强势的经济,而没有强势的文化,最终会沦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怪物,为人所不齿,因为它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它的经济的强势乃至国力的强势都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民族的复兴更是无从谈起。

人类发展到现代这个社会,以往赤裸裸的通过地域侵略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近一百年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伦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管是所谓正义还是非正义的入侵最终都会失去道义上的支持而陷入尴尬局面,伊战应该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一个超级大国的形成只能是依托强势的经济,源源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以期慢慢地同化其它国家的灵魂。这一点美国做了很多年,并且还将一直做下去,成效显著。我国在唐朝时,虽没有元朝那么广阔的疆土,但却是真正意义的帝国,做法类似,影响深远,至今在海外我们仍以唐人自居。

05年对中国来讲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最明显的表现是改革已经从“发展是硬道理”战略转变为“建立和谐社会”。不管是出于环境、社会矛盾等的客观压力还是领导者的智慧,历史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八十年代出伟人已是共识,九十年代处于与八十年代相似的先生存后飞跃的同一时代是注定难出伟人的,而本世纪初经济已经强势、而文化还很散乱弱势的中国为再出伟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了机遇并不是充分条件,关键还是要看我们如何去做。

建立和谐社会如何去建?当前有了很多具体做法:缩小地域差距、建设新农村、调整二次分配、禁止野蛮拆迁、打击犯罪等等。但这些都应该是标的问题,而不是本的问题。和谐这个词本来就应该是有关精神层面的词。如果人民精神上没有和谐,最终是不会建成和谐社会的。谈到精神的和谐就绕不开文化观和价值观等文化方面的问题。有人说贫富差距太大导致社会治安混乱,但我认为这只是其中部分原因。看我们的邻国印度比我们贫穷很多,贫富差距也要大的多。但穷人很少采用暴力手段,除非涉及到宗教问题。原因是印度流行千年的人种等级制度---印度文化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这里我们不是在评论等级制度好坏,而是要说明文化对人的心理影响的巨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没有了这个根本,也就没有了灵魂,其他采取的所有措施都可能以失败告终,并且可能导致执行层面的混乱和中央地方的不统一。这也可以理解为当前政治层面的浮躁吧。

也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输理当前的文化,理出应该有的符合客观的既承前又启后的主流文化观和价值观,所有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与否都以这个为衡量标准,把它作为与时俱进的新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这样也许会使我们的民族成为有灵魂的民族,不光能上下一致地构建和谐社会,成为超级大国、实现民族的复兴也是指日可待,成就伟人更是水到渠成之事。

回到所谓文化圈的层面,我们看到近百年来我们鲜有大作,不管是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尤其是当代社会。说实话我对所谓圈里人是不屑的,虽然我论文字不值一提,论影视从未涉及。我的不屑缘于圈里人的浮躁,如前所述,浮躁是因为没有灵魂,也就是没有文化,虽然大家都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文化人,但我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仍然认为圈里人没有文化。说到此就难免要为难我这样一个非文化人来谈文化是什么了?

文化是什么?我是非文化人,不想从传统意义去解释,一来那样太简单,查一下字典就OK,二来我文化毕竟很浅,一不小心就漏马脚,被人抓住把柄。我还是用我自己的方法解释。文化,是潜在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东西。我去国外的时候感觉新的移民生活艰难,最难的不是经济,而是文化的冲突。这绝不是具体某件事、某个行为的冲突,这些很容易解决,而是文化背景不同导致思维和行为的不同,不是显性影响,要命的是潜在的影响,它影响你时你并不知道,你是很自然地那样去思考、那样去行动。

如此看来文化的东西虽然需要载体,但本质是隐性的东西,所以才是可以成为灵魂的东西。现在可以来看看我们所谓的文化圈都做了些什么。

社会上流行傍大款,我们就写或拍傍大款,社会上流行背信弃义,我们就写或拍背信弃义,社会上流行父子成仇、兄弟反目我们就写或拍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等等,关键不光是写了、拍了,最后的调性还很模糊,你主张的价值观是什么?很模糊或很错误。我们说好来乌是有主流价值观的,要不也不会很多国家限制它们产品的播映,韩剧是有主流价值观的,要不也不会感动了那么多人。圈里人有没有做过这样一个思考,即使一个人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他的内心深处仍是崇尚向往一个义字,即使一个人对感情很不珍惜,他内心深处仍是崇尚向往纯真唯美的爱情,即使一个人父子反目、兄弟成仇,他内心深处仍然崇尚向往和谐的家庭伦理,这也许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吧。而这些内心深处所想的又都是潜意识的,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观、价值观使然,这就应该是主流的东西,是文化人要坚持不能脱离的核心,有了这个也许就有了灵魂,有了灵魂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圈里人是不是该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了再去做事,这样可能不会导致盲目,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我们行走在没有灵魂的道路上,我们迷茫,我们浮躁。但,如果我们如果能结合儒家思想创新社会主义理论,也许我们可以重新成为新儒家文化圈的中心,只不过这个圈扩展到了全球而不只是东亚,那时我们才是真正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