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村故事:房租红利消失 村里人将靠什么过活

来源:互联网 发布:查火车票的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19 20:27


当有朝一日房租红利吃完,八里村人将靠什么过活?

 西部网讯(实习记者 敬泽昊)他们是农民,却早已不再种地;他们没有工作,却比很多有工作的城里人收入高;在城市化进程中,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一夜暴富。面对让他人羡慕的生活,他们却在担忧,没有耕地,没有退休金,在房租红利吃完之后,未来将靠什么过活?

 【相关新闻】

  八里村的故事:"租房客"漂泊西安 未来还在路上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涌进城市寻梦,“城里的农村”成为遮风挡雨的家;他们文化程度各异,迫于各种压力,狭小拥挤的民房成为无奈的选择;他们奔忙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生活在人员密集的城中村,他们被称作“西漂”和“租房客”……【详细】

 老一辈

 讲述者: 张思齐 1920年生人

 感言:靠劳动改善自己

 张思齐是八里村的“活化石”,已经92岁高龄,但思路清楚,还能记起不少过去的事。

 张思齐说,他小时候(解放前)的八里村只有不到100户人,整个村子都破破烂烂的。家里人每天挑着担子进城卖面,能不能吃饱完全取决于卖面生意的好坏。十二三岁的时候出去做工,也挣了些钱,1946年回来包了10亩地种菜,才算“发达”了。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农民出身,做人老实,做事也踏实。而且那个时侯没有房租收入,要吃好喝好,只能靠自己辛勤的劳动。”

 张思齐当过八里村社区主任,还是陕西省第一批劳模,在村子里很受人尊敬。他说他生活的改善是靠自己的双手,所以也教育子女,“不要眼红别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家风下,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几个孙子也都很争气,不仅学习好,工作也都不错。

 张思齐的小儿子,现在用自己的房子开了一家宾馆,一年也有十几万的收入。“(拆迁后)或许会少了这一笔收入,但我们这个家族的人,未来不靠房租,靠双手也能过得更好。”

 60后

 讲述者:尹运利 1964年生人

 感言:工作比房子重要

 据尹运利回忆,小时候家里人靠种菜为生,日子过得很苦。而自己也没学到啥谋生的技能,找不到正式工作,只能当临时工。“那个时侯就特羡慕那些有单位的人,有收入不说,还能住单元房,比呆在村子里好多了。”

 即使现在一年有十几万的房租收入,但尹运利依旧羡慕那些有单位的人。他一直在陕钢厂当临时工,直到1998年厂子倒闭了,自己就回到家里。“没有单位就没有工资和退休金,所以就只能靠房租过活了,但未来能靠什么还真说不清楚。”

 尹运利说他们这一代人中,有的人靠着房租的本钱生意越做越大,也有的人“有了钱就学坏了”,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得靠着房租的过日子。“现在基本都到了退休的年纪了,就越来越安于现状了,对于未来发愁也没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尹运利的儿子现在在外地打工,虽然会想念,但还是支持小孩走出去的想法。“房租总有吃完的一天,在外边闯闯,找份好工作,要比呆家里吃老本强。”

 80后

 讲述者:李浩(化名) 1988年生人

 感言:纠结着未来该干什么……

 1988年出生的李浩是村子里的第三代人,他坦言老一辈人受过的苦,自己并没有经历过,打自己记事起,就和城里小孩没多大区别了。“玩一样的电脑游戏,看一样的电视。”

 他的成长轨迹,也和城里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今年临近大学毕业。他说他不仅要愁自己未来干啥,更要愁未来如何给父母养老。

 现在一年十几万的房租收入让他们一家人衣食无忧,但父母没有养老金,赡养老人肯定完全靠自己,这让李浩压力很大。

关于工作,李浩很纠结。很多单位他觉得没前途,而且自己什么都不干也能挣这么多,但他认为有前途的单位又总是在拒绝他。

看别人做生意,他也想去,但家里人又害怕他年轻被骗,不给他出本钱,甚至还劝他不要折腾。自己也想安于现状,在家靠房租过活,但觉得“年轻人在家啃老,实在说不过去”。

 一直纠结着未来该干什么,一直也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这让他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干嘛考大学。“总说知识改变命运,可我那些没上过大学的同龄人,好多现在都混得不错。”但提起那些学习优异的同龄人,李浩又开始感慨,学习好还是有用的。“那些考上好大学的,后来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