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做法与编辑的文风

来源:互联网 发布:买淘宝账号上哪个网站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3/29 00:24

  今天中午我出去买了无糖豆浆和豆腐,吃完红烧豆腐,喝着冰豆浆,我忽然很好奇,豆腐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去Google,结果在百度知道找到了很详细的答案。有两条答案都很详尽,也都说清楚了做法,可是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

  第一条是这样说的:

  豆腐的做法,我虽然没有做过,但在插队时看到豆腐倌做过。现在要我试的话,我敢做。

  首先要洗豆腐包。这要分是做干豆腐还是做大豆腐。做干豆腐,那是长长的粗纱白布,大约半米宽,几十米长。做大豆腐的豆腐包,则是很大很大的方形,也是粗纱布,边长大约要两米左右。把豆腐包洗净后,晾干,备用。

  黄豆泡开,大约要泡一个晚上,上磨拉成豆浆,放在很大的锅里熬,直到熬开,停火。这时,要过包,使豆腐渣和豆浆分离。在棚上吊一个十字架,将一块方形的豆腐包吊在十字架的四个角上,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网兜。

  将熬开的豆浆一飘一瓢地倒进豆腐包中,另一个人就一摇一摇地晃动着豆腐包,使纯豆浆从豆腐包中漏下来,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到一定的程度,要用夹板夹住豆腐包中剩下的豆腐渣,将残留的豆浆挤净。直到所有的豆浆都过完包了,豆腐渣就和豆浆完全分离了。

  将豆浆放在大缸里稍微凉一下以后,就开始点卤水了。豆腐倌将卤水盛在一个小碗里,倒里边一点,就用勺子在豆浆中搅一搅,眼睛始终注意着豆浆的变化。再放一点卤水,再搅一搅,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这是做豆腐的最关键的手艺,不是一般人都可以会的。每一个豆腐倌都有自己的诀窍,密不传人,因为更多的人会了这套手艺,自己的饭碗就会不牢。

  这时候,把缸的盖子盖上,等一会儿,看到豆浆已经成了脑了,里边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与清水相伴的时候,也就是豆浆分离为豆腐花和清水的时候,就可以压豆腐了。

  先将压大豆腐的木框摆好,用那种大豆腐包,即极为宽大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开始将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哗哗地从下边流出来,豆腐花沉积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积满了,将豆腐包的四角翻过来,将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压好,上边再用石头压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时候,揭开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块一块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

  再说做干豆腐。

  以上的程序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先说做大豆腐的原因。

  在豆腐花与清水分离以后,就可以做干豆腐了。干豆腐的木框宽要与干豆腐包的宽度一样,长大约一米左右,高大约半米或者一米,先把卷好的干豆腐包放在木框里一层,用豆腐瓢将豆腐花搅搅碎,很均匀的样子,用瓢将豆腐花舀起一些,轻轻地、均匀地泼在豆腐包上,一定要匀,要薄,不能太薄。之后,把豆腐包再续上一层,正好盖住刚才泼的豆腐花上面,又为泼下一层豆腐花做好准备。再重复刚才的程序,泼好第二层豆腐花,再用豆腐包盖住。依此类推,重复进行,直到将干豆腐的木框弄满。

  这时候,就要开始压了。上面先盖好厚厚的木板,压上一些大石头,然后,上面再用一根很粗的大木梁横压在木板上,一头固定,另一头用绳子搅在另一边下面的横梁上,用一根小木棒搅在绳子中间,不断地搅,使上面的木梁不断地向下压。木框的下边哗哗地躺着清水,豆腐花就在豆腐包里承受着重压,逐渐地变成了干豆腐了。压上几个小时,打开豆腐包,一层当中就是一张干豆腐,一张一张地取来,叠好,就可以出去卖了。

  豆腐做好以后,或者在做豆腐的过程中,可以先品尝一下。这是最简单的几种吃法:

  喝豆浆。在农村,就叫做喝浆子。在过完包的豆浆缸里,盛出一碗,趁热喝,也不要加糖,是原汁原味的豆浆味,热热的,很好喝。尤其是在农村做豆腐都是要起早做的,先喝上一碗,等于是吃了早点。

  吃水豆腐。在点好了卤水以后,压豆腐之前,缸里的豆浆就成了水豆腐,也就是四川人所说的豆腐花。盛上一碗,放上一点酱油,就可以吃了。在我们那里,用卤水点的叫水豆腐,用石膏点的叫豆腐脑。

  小葱拌豆腐。做好的大豆腐,弄一块放在盘子里,切上一些小葱末,拌在其中,加上盐,如果有生豆油(就是没有烧过的豆油),还可以放进去一些。我原来以为豆腐加上生豆油,一定不好吃,可是试过之后,味道非常好,一点生豆油的味道都没有。

  干豆腐卷大葱。干豆腐做好以后,拿起一张,扒一根大葱,洗净,放在干豆腐之上,再夹上一些咸菜之类,卷起来,一口一口地吃起来,绝对够味。现在的东北菜馆子里,常用碟子装上一点小小块的干豆腐,再加上一些细葱丝,一点肉酱,可以卷起来吃。这种吃法太文气,实在没劲。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才够味。

  豆腐倌先喝一大碗豆浆,再弄一大碗水豆腐,等到吃了一大卷干豆腐的时候,就把水豆腐当成了菜。都吃完以后,抹抹嘴,挑起担子,背起干豆腐,就上路了。赶到集上,就该卖个好价钱了。

第二条是这样说的: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采购>>洗涤>>浸豆>>磨豆>>煮浆>>放浆>>点卤>>蹲缸>>成品

  1.采购:

  东北优质黄豆,要无虫豆、霉豆、黑豆,及杂质。

  2.洗涤:

  黄豆浸泡之前用清水洗净。

  3.浸豆:

  1斤黄豆加4斤水浸泡。浸泡时间春天为8-10小时,夏天6-8小时,冬天12小时。(如用温水泡豆,温度不要超过35度。)豆胀后豆子不得露出水面。(豆劈开两片时呈片状,有凹心意味着没有浸透。有泡沫意味浸过头)

  4.磨豆:

  第一磨加水量适中,水流¢8-10毫米,加入14公斤湿黄豆(约6公斤干豆)豆腐的加水比例1:6即36公斤生豆浆(豆浆加水比例为1:8到1:10)。豆浆量小于40公斤。

  注:(第一遍磨完后,再将豆渣加水调成糊状,再磨一次加入浆中。)

  5.煮浆:

  煮浆至80度左右加入消泡剂(比例为8克/40公斤)用长勺均匀搅拌至泡沫消失,至98度时熄灭。(豆浆会以余下的热量加热到103度。可减少耗电量)

  6.放浆:

  放浆用滤架及滤网过滤,自然降温至80-85度即可点卤。

  7.点卤:

  卤片加水稀释,(比例为1:1.5)制成卤水,加入适当食盐,(有一点食盐沉淀为宜)浆的温度在80-85度时用勺子使其在桶中上下缓慢翻动,慢慢加入卤水,有絮状出现时卤流放小,出现80%絮状时停卤,(点卤量约250-300毫升)并在液面上洒卤压面。

  8.蹲缸:

  静止不动大约10分钟,让蛋白质充分凝固。

  9.成型:

  豆腐成型箱内,先把豆包布对角铺平,由四角向箱内放豆脑,放豆脑前不得搅拌,豆包布拉平盖好,然后旋压成型,旋压时应将弹簧缓慢挤压,当弹簧有少许缝隙时,即可停止,如此反复三次,10分钟即可成型。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显然更喜欢第一种说法,实际上第二种我根本没有耐心看完,虽然它的步骤更加清晰,术语更加专业,数字更加精确。但是我不是要自己做豆腐,我只是想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最好能够在眼前形成一个场景,通过作者的描述仿佛能亲眼看到制作的过程。

  而我们这样的刊物很容易陷入第二类的陷阱中去,1、2、3说得头头是道,对于产品的性能用法也不厌其详,很专业,但是不好看。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追求一点视觉效果,这个视觉不是图片的视觉,而是文字所带来的视觉想像。通过平实通俗的文字,让读者想像出我们所要勾勒的场景,明白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