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交互设计-简约至上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农业大学gpa算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5 17:43
随着信息过载越来越严重,人们的负担也越来越严重。手机、PC、平板甚至各种穿戴式设备等传递着各种消息,微信、微博等不断蚕食着我们的时间。

信息的泛滥,在很大程度造成了人们的注意力的分散。现在的移动应用,如果不能再10秒钟内吸引用户,也许再也没有机会了。应用趋向于简单、易上手。风靡世界的愤怒的小鸟、切水果、会说话的汤姆猫,交互方式都简单而且创新,或者手指滑动屏幕,或者只需要对着屏幕说话。

互联网的用户通常分为:主流用户、随意型用户、专家型用户。不同的地点(办公室、家、户外)、不同的场景干扰因素不同,产品的着力点也不一样。

书中坐着提出了四条策略来阐述如何让设计更简单:
1.删除——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按钮,直至减到不能再减
2.组织——按照有意义的标准将按钮划分成组
3.隐藏——把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按钮安排在不明显的地方,避免分散用户注意力
4.转移——只保留具备最基本功能的按钮,将其他不常用的转移到其他设备。


删除:
删除策略的核心是,干掉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聚焦于项目。在确定什么功能该保留、什么功能该删除的时候,遵循如下原则:
  • 删除——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按钮:Iphone和Ipad就简化到只有一个Home按键
  • 应对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常见的干扰源也是关注核心的一部分
          eg:看电视时来电话了这是个很常见的干扰,这时候就可以用静音按钮来解决。因此设计遥控器的时候就要通过按钮大小、位置、颜              色使得静音按钮明显。
  • 当客户再次光顾网站/应用,它通常愿意以前次离开的状态作为起点:
          eg:福昕阅读器每次打开同一个PDF文件,显示的都是第一页,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手机QQ阅读浏览器每次打开的都是上次阅读的页码。
  • 去除干扰源,不让用户分心
          eg:印象笔记出了一款chrome插件——悦读,用来去除与阅读无关的内容。当选中文字进入“悦读”模式可以屏蔽所有的广告,同时提供了夜间模式。

组织:
有关分块,经典建议是把项组织到“7+/-1”个块中,理论上,这个数字是人的大脑瞬间能够记住的最大数目。
着手组织之前首先要理解用户的行为:他们想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 分块越少,选择越少,用户负担越轻
  • 按照有意义的标准将标准划分成组
          eg:Word上作为一款文字处理应用程序功能很强大,但也由此带来了非常多的功能,但通过分块地方式很好地将类似的功能组合在一起。页面上方提供“页面布局”、“引用”、“审阅”、“试图”等菜单,每个菜单根据子项分块组合。当我需要插入页眉时,会想到点击“插入”菜单,发现“页眉和页脚”分块下的“页眉”
  • 可以利用色彩饱和度、透明度对对象分层,以明确各个对象。

隐藏
  • 渐进展示:核心功能+扩展功能的模式
          eg:隐藏策略我最喜欢的一个案例是植物大战僵尸。植物大战僵尸的引导页面做的非常棒,一开始只提供最简单的道具(隐藏高级的道具),每完成一个关卡就会奖励一个道具,并在下一关卡让你使用。这种渐进式的展示,既通过奖励道具激励用户,又让用户熟悉了道具的特点、用法。
  • 需要时才显示
          eg:Path在手指上滑动时会显示好友的头像和信息发布的时间,但一旦停留在某张图片上时,会将头像和时间隐藏起来,让用户聚焦于感兴趣的地方。

转移:
  • 转移策略的核心是转移复杂性,让每个组件/平台发挥自己的优势:
          eg:Ipad和Iphone只有一个Home键,将设置转移到界面内。在如今的PC和移动应用上大有用武之地。比如手机输入远不如PC便利,微信网页版就允许用户在PC上登录。

总结:删除不必要的,组织要提供的,隐藏非核心的。设计简单体验的一个秘诀,就是把正确的功能放到正确的平台或正确的系统组件中去。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