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协议

来源:互联网 发布:anaconda linux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19 17:45

【转】http://www.jb51.net/article/28096.htm 


1. 基础概念篇1.1 介绍
  HTTP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它的发展是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Internet工作小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合作的结果,(他们)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RFC 1945定义了HTTP/1.0版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RFC 2616。RFC 2616定义了今天普遍使用的一个版本——HTTP 1.1。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它不仅保证计算机正确快速地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由请求和响应构成,是一个标准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HTTP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


1.2 在TCP/IP协议栈中的位置
HTTP协议通常承载于TCP协议之上,有时也承载于TLS或SSL协议层之上,这个时候,就成了我们常说的HTTPS。如下图所示:
    


默认HTTP的端口号为80,HTTPS的端口号为443。


1.3 HTTP的请求响应模型
HTTP协议永远都是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回送响应。见下图:
   


这样就限制了使用HTTP协议,无法实现在客户端没有发起请求的时候,服务器将消息推送给客户端。


HTTP协议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同一个客户端的这次请求和上次请求是没有对应关系。


1.4 工作流程
一次HTTP操作称为一个事务,其工作过程可分为四步:


1)首先客户机与服务器需要建立连接。只要单击某个超级链接,HTTP的工作开始。


2)建立连接后,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3)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4)客户端接收服务器所返回的信息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的显示屏上,然后客户机与服务器断开连接。


如果在以上过程中的某一步出现错误,那么产生错误的信息将返回到客户端,有显示屏输出。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过程是由HTTP自己完成的,用户只要用鼠标点击,等待信息显示就可以了。


1.5 使用Wireshark抓TCP、http包
打开Wireshark,选择工具栏上的“Capture”->“Options”,界面选择如图1所示:
                            
http://files.jb51.net/upload/201108/20110826201312502.jp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b51.net/article/28096.htm

图1 设置Capture选项


一般读者只需要选择最上边的下拉框,选择合适的Device,而后点击“Capture Filter”,此处选择的是“HTTP TCP port(80)”,选择后点击上图的“Start”开始抓包。
                                  


图2 选择Capture Filter
http://files.jb51.net/upload/201108/20110826201312295.jp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b51.net/article/28096.htm

例如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image.baidu.com/,抓包如图3所示:
    

http://files.jb51.net/upload/201108/20110826201312971.jp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b51.net/article/28096.htm




图3   抓包


在上图中,可清晰的看到客户端浏览器(ip为192.168.2.33)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


1)No1:浏览器(192.168.2.33)向服务器(220.181.50.118)发出连接请求。此为TCP三次握手第一步,此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为SYN,seq:X (x=0)


2)No2:服务器(220.181.50.118)回应了浏览器(192.168.2.33)的请求,并要求确认,此时为:SYN,ACK,此时seq:y(y为0),ACK:x+1(为1)。此为三次握手的第二步;


3)No3:浏览器(192.168.2.33)回应了服务器(220.181.50.118)的确认,连接成功。为:ACK,此时seq:x+1(为1),ACK:y+1(为1)。此为三次握手的第三步;


4)No4:浏览器(192.168.2.33)发出一个页面HTTP请求;


5)No5:服务器(220.181.50.118)确认;


6)No6:服务器(220.181.50.118)发送数据;


7)No7:客户端浏览器(192.168.2.33)确认;


8)No14:客户端(192.168.2.33)发出一个图片HTTP请求;


9)No15:服务器(220.181.50.118)发送状态响应码200 OK


……


1.6 头域
每个头域由一个域名,冒号(:)和域值三部分组成。域名是大小写无关的,域值前可以添加任何数量的空格符,头域可以被扩展为多行,在每行开始处,使用至少一个空格或制表符。


在抓包的图中,No14点开可看到如图4所示:

http://files.jb51.net/upload/201108/20110826201312614.jp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b51.net/article/28096.htm






图4 http请求消息


       回应的消息如图5所示:
               
http://files.jb51.net/upload/201108/20110826201313301.jp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b51.net/article/28096.htm

图5 http状态响应信息


1.6.1 host头域
Host头域指定请求资源的Intenet主机和端口号,必须表示请求url的原始服务器或网关的位置。HTTP/1.1请求必须包含主机头域,否则系统会以400状态码返回。


图5中host那行为:






1.6.2 Referer头域
Referer头域允许客户端指定请求uri的源资源地址,这可以允许服务器生成回退链表,可用来登陆、优化cache等。他也允许废除的或错误的连接由于维护的目的被追踪。如果请求的uri没有自己的uri地址,Referer不能被发送。如果指定的是部分uri地址,则此地址应该是一个相对地址。


在图4中,Referer行的内容为:






1.6.3 User-Agent头域
User-Agent头域的内容包含发出请求的用户信息。


在图4中,User-Agent行的内容为:
   


1.6.4 Cache-Control头域
Cache-Control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在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中设置Cache-Control并不会修改另一个消息处理过程中的缓存处理过程。请求时的缓存指令包括no-cache、no-store、max-age、max-stale、min-fresh、only-if-cached,响应消息中的指令包括public、private、no-cache、no-store、no-transform、must-revalidate、proxy-revalidate、max-age。


在图5中的该头域为:








1.6.5 Date头域
Date头域表示消息发送的时间,时间的描述格式由rfc822定义。例如,Date:Mon,31Dec200104:25:57GMT。Date描述的时间表示世界标准时,换算成本地时间,需要知道用户所在的时区。


图5中,该头域如下图所示:


  


1.7 HTTP的几个重要概念
1.7.1连接:Connection
一个传输层的实际环流,它是建立在两个相互通讯的应用程序之间。


在http1.1,request和reponse头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个connection的头,此header的含义是当client和server通信时对于长链接如何进行处理。


在http1.1中,client和server都是默认对方支持长链接的, 如果client使用http1.1协议,但又不希望使用长链接,则需要在header中指明connection的值为close;如果server方也不想支持长链接,则在response中也需要明确说明connection的值为close。不论request还是response的header中包含了值为close的connection,都表明当前正在使用的tcp链接在当天请求处理完毕后会被断掉。以后client再进行新的请求时就必须创建新的tcp链接了。


1.7.2消息:Message
HTTP通讯的基本单位,包括一个结构化的八元组序列并通过连接传输。


1.7.3请求:Request
一个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请求信息包括应用于资源的方法、资源的标识符和协议的版本号。


1.7.4响应:Response
一个从服务器返回的信息包括HTTP协议的版本号、请求的状态(例如“成功”或“没找到”)和文档的MIME类型。


1.7.5资源:Resource
由URI标识的网络数据对象或服务。


1.7.6实体:Entity
数据资源或来自服务资源的回映的一种特殊表示方法,它可能被包围在一个请求或响应信息中。一个实体包括实体头信息和实体的本身内容。


1.7.7客户机:Client
一个为发送请求目的而建立连接的应用程序。


1.7.8用户代理:UserAgent
初始化一个请求的客户机。它们是浏览器、编辑器或其它用户工具。


1.7.9服务器:Server
一个接受连接并对请求返回信息的应用程序。


1.7.10源服务器:Originserver
是一个给定资源可以在其上驻留或被创建的服务器。


1.7.11代理:Proxy
一个中间程序,它可以充当一个服务器,也可以充当一个客户机,为其它客户机建立请求。请求是通过可能的翻译在内部或经过传递到其它的服务器中。一个代理在发送请求信息之前,必须解释并且如果可能重写它。 


代理经常作为通过防火墙的客户机端的门户,代理还可以作为一个帮助应用来通过协议处理没有被用户代理完成的请求。


1.7.12网关:Gateway
一个作为其它服务器中间媒介的服务器。与代理不同的是,网关接受请求就好象对被请求的资源来说它就是源服务器;发出请求的客户机并没有意识到它在同网关打交道。 


网关经常作为通过防火墙的服务器端的门户,网关还可以作为一个协议翻译器以便存取那些存储在非HTTP系统中的资源。


1.7.13通道:Tunnel
是作为两个连接中继的中介程序。一旦激活,通道便被认为不属于HTTP通讯,尽管通道可能是被一个HTTP请求初始化的。当被中继的连接两端关闭时,通道便消失。当一个门户(Portal)必须存在或中介(Intermediary)不能解释中继的通讯时通道被经常使用。


1.7.14缓存:Cache
反应信息的局域存储。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jb51.net/article/28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