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统帅对比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和r语言的区别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3 20:49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统帅是陆逊。由对比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周瑜本来可以是一位很不错的军师统帅。可以说年轻有为,得吴侯重用,又有佳丽为妻,可谓人生大快。平心而论,赤壁之战是周瑜的杰作。可是周瑜身体太差(可能有心脏病吧),又受箭伤,又有点嫉妒,最后一命呜呼了。但是不能把周瑜的死归于嫉妒,因为周瑜还是以大局为重的。在他发现诸葛亮有才能时,他并不是首先想到杀之,而是想让诸葛瑾劝降亮。未果,想到杀诸葛亮。杀也不能简单看成是个人嫉妒,而是出于国家安全。从这点看,周瑜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反复喊:“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是三国中反复宣扬的一个人物,鲁迅先生说有点宣扬的过头,接近妖怪了,我是完全赞同这个观点的。诸葛亮初期的三分天下的观点确实是理论上和学术上的创新和远见,一直主张孙刘联合。同时辅佐刘备白手起家,一成霸业,功不可没。但是到了蜀国后期,尤其是刘备死后,仍然对魏用兵,连年征战,确实是劳民伤财。难道此时他不知道没有成功的希望吗?只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六次北伐都失败,还落的身死五丈原。对于诸葛亮的个人才能,我觉得他更适合治理内政,而不适合带兵打仗。尽管他的军事才能不弱,但他谨小慎微,是每事亲躬,非为帅之道也。就是因为诸葛亮的绝对指挥,抑制了其他将官发挥才能,所以造成了蜀国后期人才枯竭,将士无能,能者唯诸葛一人的局面。更糟糕的是诸葛亮死后用人问题,起用姜维。虽然姜维较有才,但是没有充分估计到蜀国的国力,而且毫无休止的边境战争,不顾及修养生息。从而,加速了蜀的灭亡。
        司马懿,可以说是魏后期的中流砥柱,在顶住国内极大的压力后仍然能与诸葛亮周旋,确实能力过人。虽然在历次与诸葛亮的斗争中未取得大的成果,但毕竟也没有什么过失。况且老司马深谙诸葛为人,知道诸葛亮平生不敢弄险,所以取得了不少良机。在迅速剿灭孟达的叛乱中更体现了一位大军事家的风范。在消除曹爽的势力时体现了司马懿的果断与生存之道。司马懿的狡诈在于能忍善等待,可以把持大局。深谙兵法。但也就是因为多疑而丧失了好多战机,比如被诸葛亮的空城计迷惑。我不喜欢司马懿是因为他太狡诈,能受妇人之辱而含笑于面。
        陆逊的家族是东吴大户。在《三国演义》以白面书生的形象出场,从为吕蒙出奇计袭取荆州来看,足见陆逊非同等闲。因为讨回荆州是历届东吴主帅的头疼事情;更有关老二坐守荆州,有点象虎口拔牙的味道。吕蒙死后,这时刘备举国攻吴,陆逊临危授命,一个书生就可以挑此重担,确实精神可嘉。从闭门不战,能持己见,书生服众,这些都显示出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后来火烧联营,一举成名。在乘胜追击时,到了诸葛亮的八卦阵时,陆逊停止追击。陆逊反复说自己不如孔明,足可看出有自知之明。部下疑虑是害怕诸葛亮的八卦阵,陆逊说:不怕孔明的八卦阵,而是怕魏国偷袭。这里体现出陆逊统观全局的能力。而后果然魏国偷袭,但是没有成功。在后来几次对魏作战,陆逊都不负吴人众望。陆逊不主张无休止的边境战争,主张农业修养,以耕充国的和平路线,从而保存了吴国实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陆逊的成功受命。故三国中我偏爱陆逊,爱其自知,爱其自立,爱其儒将风范。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