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直觉

来源:互联网 发布:电影推荐算法数据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5 05:00

理性与直觉哪个更可靠?

理性和直觉是人思考的两种模式,我一直纠结于应该让哪种思维占据主导。

我曾经开玩笑似的对同学说,“大家都说女生的第六感要比男生强,但我觉得我从小到大就是靠直觉活着的。”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我都能直觉地找到接近的方法。从小到大做英语题完全是靠所谓的“语感”,看完题基本不带思考,看哪个像就选。做数学题和物理题的时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读完题目就立刻直觉地想到一个思路,要么就是毫无思路。然后如果直觉想到的思路做出来了自然好,但是一旦错了就再也没辙了,很难再想出别的思路去尝试,毫无思路的情况下更是不管再继续想多久都不可能有任何想法。有时候我在想,我是不是所谓的缺乏创造力的人。我所设想的理想的思维应该是,遇到题目能列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一个不行就尝试另一个。但不幸的是我的大脑似乎天生就没有这种功能,很难凭空去创造出一个之前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我感觉我高中的学习过程更像是一个机器学习的模型,每天用数学题或着物理题乃至英语题这些训练集去训练,训练出的参数就形成了直觉,然后到了考试的时候就靠着直觉去对题目分类,如果分类成功了自然万事大吉,分类失败了就再也无能为力了。我很相信我的直觉,大部分情况下它也没让我失望。不过这种整天靠直觉的日子总归是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总觉得心里没底,总害怕万一哪天这种能力失效了,成绩啊,知识啊什么的就都没有了。

我一直分不清指引我做出决定的究竟是理性的思考还是直觉的驱使。上大学以后,做实验或者写程序改bug的时候,很多时候我能做出来,但做完以后我也说不出具体的原因或者究竟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我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然后就加以尝试。这种思维倒是很符合神经网络的特性,只能看到输入和输出,但是中间的神经元在训练中究竟干了些什么,参数为什么会这么优化我们是无法理解的。

这两天看了刘未鹏的blog,对我的触动挺大的。其中的一些观点让我对于理性和直觉关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

(摘自刘未鹏的blog)

正确的做法不是一概而论地听取直觉的意见或者一概而论地不听取,而是将它当成一个启发式的判断,然后利用自己的理性大脑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客观的、逻辑的检验(Critical Thinking)。我们是一定程度上能够驾驭情绪系统的,情绪系统毕竟只是我们的进化工具箱中的决策系统之一,而不是全部。另外始终别忘了情绪系统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判断决策系统,并且它很多时候是为了适应远古社会而非现代社会的。

 

我们可以仔细地,理性地思考、权衡各个选择的利弊,而不仅仅满足于情绪上的判断假设我们面临两个选择,AB,我们可以结合别人的经历,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去分别推断AB选项带来的各种各样可能的利弊,对于其中不确定的因素我们或者可以进一步从别人那里收集更多的信息来使得判断更靠谱,或者可以对风险的上下界进行一些估计,总之,我们尽量去让我们大脑中假想的角色去经历失败——我们通过推理发现某条路行不通,就避免了现实中去碰一鼻子灰。

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我们在大脑中失败的次数越多,在现实中失败的次数就越少。

直到实在没法在事先知道答案(你所面临的问题是任何前人都没有探索过的),才必须亲自探险,那个时候,我们就不再是在重复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探索者,创新者,因为我们站在了别人的肩膀上。

这只是一种解释(可能),未必是唯一的解释(可能)。(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

-------------------------------------------------------------------------------------------------------------------------------------*/


我开始认识到,理性和直觉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它们都只是大脑的思考方式。直觉是大脑根据之前已知的信息在潜意识里帮你自动进行处理得出的结论,而理性是大脑进行逻辑思考而得出的结论。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有优点和缺点。

直觉的优势是快速,省时省力,可以让人不费多大精力就可以迅速得出大概的结论,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一定可靠,因为如果一个错误的前提假设已经在大脑中形成,那么之后从这个假设引出的结论都会是有错误的,这就是所谓的偏见。

理性的优势是准确,在给定的条件下一般可以得出准确而肯定的结论,但它也有缺点,第一,需要消耗较多的精力来思考,并且比较慢,不能用来处理突发事件,第二,人总会有思维盲点,正如“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这句话所说,人很难在不知道所有信息的情况下去全面的思考,而且显然也没有人能够做到全知的境界。

所以,这两种思维方法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就像上面引用里所说的,直觉得出的结论再经过理性的一番思考,虽然无法彻底避免因为缺失信息而带来的误判,但至少我觉得这可以算是“局部最优解”了,已经是在当前状况下人可以做的最好的判断了。当然要想真正的尽量做到准确的判断,唯有不断地开阔视野,多吸收了解知识或者说信息,这样也许就可以越过“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之间的极大值,向着更好的决策前进。

我为什么要写博客?

从小我就特别讨厌写作文,小学时候每次要写一篇400字的作文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的烦,经常两个小时都写不完,然后就更加的讨厌,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一直试图靠记忆力代替纸和笔,上课的时候从来都不记笔记。现在我认识到,记忆力也许能记住大部分知识,但无法保证能记住全部,这也许就是从小到大我都混在中上游却始终无法做到最好的原因吧。而且大脑的内存终归是有限的,思考的时候经常想着后面忘了前面,于是又要从头想一遍,这样一来效率就变的特别低了。
真正促使我开始写的一句话是“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我一直觉得人活着如果不思考就失去了意义。但我之前都只是被动的等待外界的机会来促使我思考。现在我要开始主动创造机会去思考,去学会思考。
之前我所说的没有新想法其实不是因为没有创造力,而是因为人都会存在盲点。要破除这些盲点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我最最害怕的就是没有可以思考的东西。
所以,我决定以此记录下我的思考,以待将来的我来回顾,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014/3/2于北邮学六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