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交换率

来源:互联网 发布:布艺沙发品牌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19 18:58

从原始的自给自足,到小规模的物物交换,再到大规模的生产交换,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另一个隐藏着的原因是人类不断膨胀的需求欲望。生产力提高,物质产品的丰富,为劳动者之间的物物交换奠定了基础,但如果所有劳动者都安于现状,没有对其他物品的需求,物物交换仍然不可能变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物物交换规模的扩大,导致了货币的出现,在不断满足人类欲望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大的需求。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劳动者消费的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其生产的全部劳动成果中的比例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劳动成果被用来换取他人的劳动成果,发展到现在,大多数劳动者已经不再消费任何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是将自己的全部劳动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将劳动者劳动成果中用于交换他人劳动成果的比率称为劳动交换率,那么从原始到现代,对于个人来说,劳动交换率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
考虑个人的劳动交换率没有太多意义,但如果考虑全社会成员的平均劳动交换率,则可以对社会发展水平有非常直观的了解。最直接的,社会平均劳动交换率越高,至少表明社会分工越细,这也往往意味着该社会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但是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即人类的有效需求总是随着生产力提高、欲望满足而进一步扩大。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一般总是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也存在超过人们有效需求的时候,比如经济危机,这个时候不但会造成生产停滞,大量事业,也会造成社会平均劳动交换率的下降,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平均劳动交换率不是稳步上升的,而是振荡上升。由于某一社会中,不可能所有人的劳动交换率都是1(比如生产粮食的农民),社会平均劳动交换率只能是无限地趋近于1。
在人类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在物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制造着负产品(比如污染、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等),负产品显然不是人们需要的,为了消灭或减少负产品的危害,人们还必须将一定的劳动成果用于消灭或减少负产品的过程之中,这些劳动成果并没有用于和其他劳动成果进行交换,也导致社会平均劳动交换率不可能为1。当然,如果把消灭或减少负产品看成是人们的某种特殊需求,且全社会人员受益,这一点便不能成为“平均劳动交换率不可能为1”的理由。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