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

来源:互联网 发布:自媒体平台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6 03:18

思维脱离了现实,悲伤淹没了生活,空虚侵蚀了人生。这恐怕是当今许多学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将悲伤当作生活的主流,却没有真正理解“悲”的内涵,他们将孤独作为他们的常态,却不知他们根本不配“孤独”。

于是,他们提笔写下的是虚伪,笔尖流出的是伤悲。也许在他们眼里这样很美,却不知道他们在别人眼里是可悲。

然而又是什么造就了如今中学生的可悲境地呢?

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今中学生的在校生活已经不能叫做学习生活,而变成了作业生活。尽管大家深知题海战术的弊端,但却仍对做题乐此不彼。于是学生的思维就局限在题目之中,题目的魔爪深深探入到学生的心中,学生们一天到晚思索的是如何解题而非生活,似乎解题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自认为自己已是完美的,通晓各方面的知识,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充实不过是知识的堆砌,有着繁华的外表,但灵魂的楼宇却没有屋顶,雨水滴在赤裸裸的心上。其结果就是多彩的生活被题目那黑暗的油漆涂抹,光彩已逝,唯留黑暗。

阅读应该算是写作的前提吧,但是现在学生的阅读量却是少得可怜,而在这少得可怜的阅读量中又有很多人是在阅读中迷失了方向。所谓阅读,看的是文字背后,那份贤者的意境,那缕自古传下的不逝的心动。在这个信息繁杂的社会,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文学兴起,而当代中学生所热衷的却正是这类文学,但是去细细读这些所谓的“文章”会发现,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正是一些悲伤文化,一些低俗的观念,一些脱离现实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说这是一类心理扭曲者,自认为悲伤的文字是自己情感的最好载体,而此刻悲伤正在一点点侵蚀他的灵魂。大多数中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内心的烦躁油然而生,当一颗烦躁的心灵去阅读这些悲伤的文字时,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共鸣,于是中学生就成了这些心理扭曲者的跟随着。他们没能很好的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任由情感随波逐流,不知道审视自己的内心,却因为一时情感的共鸣而迷失与无穷黑暗的深渊中。

对与文章无病呻吟恐怕是中学生内心空虚所致。而其本质也就是文化素养的缺乏,对时事热点的不关注。能改变这点的就是阅读。在经典文学作品中蕴藏着无数名家的思维。其深刻的语言和厚重的内容凝聚着先贤圣哲对世界深度思考。经典文学是在波涛沉浮的人类文化发展长河中经过历史的锤炼、文化的积淀而生成,其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深邃的思想,为人之道,处事之法当我们的心灵浸润于其中时,得到的是真正的内心的充实与改变,是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构建

我们不仅要阅书更要阅世,爱默生说过“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浪费在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这正说明了阅世的重要性,不要让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如今的中学生整天窝在校园里,真正接触到的只是社会的一角,缺少了对社会的关注,眼界的狭小就必然导致了文章的空洞与虚伪。

其次,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教育打着培养人才的口号,然而最最缺乏的就是育人。一个人降临到世上,如何做人应该是最重要的,只有明确了人生的意义,一个人的思维才会步入正轨,才会知道前方是光明的,从而才不会让悲伤的情绪轻易的占领生活的全部。

让思维回归现实,让悲伤远离生活。

用心灵书写未来,用真情感动世界。

让我们的思维灵动不乏深邃,让我们的文笔豁达不乏真实。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