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知识整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unity3d材质球介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3/29 22:18

数据库表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字段,风格要统一,不能有的选数字类型,有的选字符类型。

1、字段尽量使用数字类型,执行速度快,内存少。

2、固定长度或长度差不多一样的用 char,长度相差较大的用 varchar (确定好最大长度定数字),

3、性别用 tinyint(0女 1男)  生日用 date   时间用timestamp(4个字节1970-2037年) 或者 datetime(8个字节 1000-9999年)。

4、信息类别最好用数字字段,在代码中定义分别名称。比如:1=》国内新闻,2=》国外新闻

5、其他统一,状态用status 0已审 1未审 99已删

6、text 类型不能为空时,有的数据库版本会出错,

7、sql_mode,建议在本地开发环境设置成严格莫斯,服务器设置成宽松模式,查看用 SELECT @@sql_mode;

8、表的附属信息最好单独用一张表,比如文章的图片,老师管理的班级,如果在同一张表不容易查询。(一个字段最好只保存一个值)

[mysqld]

sql-mode="STRICT_TRANS_TABLES,NO_AUTO_CREATE_USER,NO_ENGINE_SUBSTITUTION" #严格模式
#sql-mode="NO_AUTO_CREATE_USER,NO_ENGINE_SUBSTITUTION"   #宽松模式

===============================

配置文件说明:

慢查询日志

5.6之后

slow_query_log = 1
slow_query_log_file = /var/log/mysql/slow.log
long_query_time = 5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1

5.5之前

log-slow-queries = /usr/local/mysql/var/slowquery.log
long_query_time = 1  #单位是秒
log-queries-not-using-indexes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512M // 缓存池大小,越大越好,如果是寸数据库服务器总内存的75%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 // 数据记录方式,1 安全但效率低 2 一般但是效率高,建议用2
innodb_file_per_table=ON // 每一个表使用独立的表空间,默认是OFF, 建议用ON

key_buffer_size - 这对MyISAM表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只是使用MyISAM表,可以把它设置为可用内存的 30-40%。合理的值取决于索引大小、数据量以及负载。
记住,MyISAM表会使用操作系统的缓存来缓存数据,因此需要留出部分内存给它们,很多情况下数据比索引大多了。尽管如此,需要总是检查是否所有的 key_buffer 都被利用了。
.MYI 文件只有 1GB,而 key_buffer 却设置为 4GB 的情况是非常少的。这么做太浪费了。如果你很少使用MyISAM表,那么也保留低于 16-32MB 的 key_buffer_size 以适应给予磁盘的临时表索引所需。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这对Innodb表来说非常重要。Innodb相比MyISAM表对缓冲更为敏感。MyISAM可以在默认的 key_buffer_size 设置下运行的可以,然而Innodb在默认的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设置下却跟蜗牛似的。由于Innodb把数据和索引都缓存起来,无需留给操作系统太多的内存,因此如果只需要用Innodb的话则可以设置它高达 70-80% 的可用内存。如果你的数据量不大,并且不会暴增,那么无需把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设置的太大了。

innodb_additional_pool_size - 这个选项对性能影响并不太多,至少在有差不多足够内存可分配的操作系统上是这样。不过如果你仍然想设置为 20MB(或者更大),因此就需要看一下Innodb其他需要分配的内存有多少。

innodb_log_file_size 在高写入负载尤其是大数据集的情况下很重要。这个值越大则性能相对越高,但是要注意到可能会增加恢复时间。我经常设置为 64-512MB,跟据服务器大小而异。innodb_log_buffer_size 默认的设置在中等强度写入负载以及较短事务的情况下,服务器性能还可以。如果存在更新操作峰值或者负载较大,就应该考虑加大它的值了。如果它的值设置太高了,可能会浪费内存。它每秒都会刷新一次,因此无需设置超过1秒所需的内存空间。通常 8-16MB 就足够了。越小的系统它的值越小。

innodb_flush_logs_at_trx_commit 是否为Innodb比MyISAM慢1000倍而头大?看来也许你忘了修改这个参数了。默认值是 1,这意味着每次提交的更新事务(或者每个事务之外的语句)都会刷新到磁盘中,而这相当耗费资源,尤其是没有电池备用缓存时。很多应用程序,尤其是从 MyISAM转变过来的那些,把它的值设置为 2 就可以了,也就是不把日志刷新到磁盘上,而只刷新到操作系统的缓存上。日志仍然会每秒刷新到磁盘中去,因此通常不会丢失每秒1-2次更新的消耗。如果设置为 0 就快很多了,不过也相对不安全了。MySQL服务器崩溃时就会丢失一些事务。设置为 2 指挥丢失刷新到操作系统缓存的那部分事务。

table_cache - 打开一个表的开销可能很大。例如MyISAM把MYI文件头标志该表正在使用中。你肯定不希望这种操作太频繁,所以通常要加大缓存数量,使得足以最大限度地缓存打开的表。它需要用到操作系统的资源以及内存,对当前的硬件配置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问题了。如果你有200多个表的话,那么设置为 1024 也许比较合适(每个线程都需要打开表),如果连接数比较大那么就加大它的值。我曾经见过设置为 100,000 的情况。

thread_cache - 线程的创建和销毁的开销可能很大,因为每个线程的连接/断开都需要。我通常至少设置为 16。如果应用程序中有大量的跳跃并发连接并且 Threads_Created 的值也比较大,那么我就会加大它的值。它的目的是在通常的操作中无需创建新线程。

query_cache -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有大量读,而且没有应用程序级别的缓存,那么这很有用。不要把它设置太大了,因为想要维护它也需要不少开销,这会导致MySQL变慢。通常设置为 32-512Mb。设置完之后最好是跟踪一段时间,查看是否运行良好。在一定的负载压力下,如果缓存命中率太低了,就启用它。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