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杂谈

来源:互联网 发布:mysql user password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0 19:16

三国里面,相信大多数人喜欢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很少有人喜欢气量狭小的周瑜,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最初我也这样认为,但是当看到更多关于周公瑾的真事历史讲解后,发现罗贯中确实是“拥刘贬曹中吴”的。很多莫须有的事件都被安插到诸葛亮身上,比如说《草船借箭》,《借东风》等。

罗贯中将周瑜描述成“两小无德”。第一"小",是心眼小,看到诸葛亮比自己厉害,有本事,就容不下他;第二"小",是气量小,让诸葛亮气了三次,给气死了;"无德"说的是赤壁之战之际,诸葛亮草船借箭,七星坛借东风,帮助他周瑜,但是周瑜却派人加害于诸葛亮。

但正史《三国志》对周瑜不是这样评价的,《周瑜传》中记载,他是安徽庐江书舒县人,出身高官名门,雄姿英法,精通音律,自古江东就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出生于官宦之家,家资也挺丰厚,曾经资助过孙策,与孙策意气相投,交往甚多。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富阳市)人氏,是孙权的大哥。当时他父亲孙坚,因为在中原讨伐董卓,就将家眷带到接近前方的寿县。周瑜与孙策一见面,彼此就觉得十分投缘。一是志趣相投,都有远大抱负;二是话语相投,双方都十六岁,孙策只大一个月,于是二人结为生死之交。当时人们计算年龄,都是按照虚岁,而不是实岁来算,史书里面都是这样。

  五年之后的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孙策二十一岁,父亲已经去世,他决心从江北打回老家江东,自创一番事业。他所经过的历阳县乌江渡,是长江的重要渡口,据说当初楚霸王项羽就在此处自刎。现今孙策要从这儿打过江东去创业,他能成功吗?

  老实说,事情很悬。因为江东地域广大,而他力量很小。江东,也就是当时扬州的江南部分,有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四郡,共计六十四县,大体相当于现今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江南部分,再加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的全部,在册人口多达三百四十多万。而他才有一千多步兵,几十名骑兵,要吞下这么大一块地盘,你说悬不悬?

  但是,他从乌江渡口上船时,队伍却陡然变成五六千人马,什么原因呢?原来,早已得到孙策通报的周瑜,千方百计筹措巨资,在此招募军队打造船只,预先做好准备,单等孙大哥的到来。《孙策传》说孙策最初“兵才千余,骑数十匹。比至历阳,众五六千”。从一千多猛增到五六千,这多出来的四五千,正是周瑜无偿奉献给孙策的超级大礼包。孙策也正是凭借这支兵马横扫江东,这就为离开袁术,开创江东基业奠定了基础。

三国里面有三把火,这三把火烧出了三国鼎力的局面。第一把火是官渡之战,接着是赤壁之战,然后是猇亭之战。最最精彩的,堪称高潮的还是属于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13年,公元208年冬天。周瑜属于南方人,对当地的天文气候比较熟悉和了解。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其实也就20多万人马南下,把吴人给吓住了,以张昭为首的大臣主张投降称臣,但是黄盖程普等武臣却主张力战。在孙权犹豫不决之际,周瑜提出了他的见解,给孙权分析了曹军行军的的几个大忌,说服孙权下定决心跟曹操一决雌雄。周瑜这样毕恭毕敬一带头,孙吴朝堂之上,那种君不君臣不臣、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很快消失干净。并且周瑜深明君臣大义,从而稳定孙吴政局,大度对待程普,从而取得赤壁的完胜中。

看到曹操的船只大部分都用铁钉相连,最适合的就是用火攻,但是因为是冬天,很难会遇到东风或者东南风。但是因为周瑜对长江地理位置,风象的了解,最终选择在赤壁。据说水流在赤壁这个地方变窄,并且成西南-东北方向流向。虽说是刮西北风,但是风到这个位置,会发生转向,形成东南风,所以就有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并不是三国演义说的诸葛化装成道士,皂衣鹤袍,在七星坛“借东风”,还有庞统献连环计,纯属扯淡。

再说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西晋人,三国统一之前他在蜀国做官。西晋国成立后,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当了史官,对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历史编纂。这部书为纪传体正史,是以皇帝的本纪,即正统皇朝的编年大事为经线,人物的列传为纬线,编织起历史的全貌。但是三国分立,大家都称皇帝,选取哪家做本纪,也就是作为正统呢?两个原因使陈寿必须选曹魏。一是事理。曹魏最先称帝,而且皇冠直接从东汉献帝手中得来,用古玩收藏家的话来说,属于传承有自。二是处境。陈寿的书写于西晋,而西晋的皇冠又从曹魏得来;不以曹魏为正统,就是不以西晋为正统。果真如此,陈寿不仅书写不成,小命都可能不保。于是,本纪就放在记载曹魏历史的《魏书》中,比如《武帝纪》《文帝纪》等;而记载其他两国历史的《蜀书》和《吴书》中,其君主则被当作割据的诸侯来对待,君主编年大事被称为传,如《先主传》《吴主传》等。

《三国演义》全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在《三国志》的事件记载下,编写完成的。既然是通俗的,这里面就吸收了民间故事和戏剧的成分,并且受到后世“尊刘思想”的影响。要“尊刘”,就必须大力增添蜀汉人物的光辉,特别是孔明的光辉。孔明出山第二年,就碰上赤壁大战,这正是增添他光辉的大好机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陪衬法,挑选著名的精英来陪衬。陪衬者的人品和人才,处处都比他差一大截,处处都不是他的对手,孔明不就大放光芒了吗?不幸被选中的著名精英,第一位就是周瑜,另外还有鲁肃。

 《三国演义》作为小说,加入了大量虚构和移植,这种做法完全没有问题。罗贯中打一开始,就压根儿没把这本书作为史书来写,而后世比如我们这样的屌丝们去把他当做真正的历史来读,确实有点不辨分明。打个比方来说,这有点像是艺术品收藏中,后代高级仿品与当时文物真品的区别。青花瓷的后代高级仿品,古雅漂亮,赏心悦目,放在家中作为艺术品欣赏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哪天认了真,拿去找专家鉴宝,硬要说它是当年的官窑真品,就不合适了。

周瑜眼光豁朗,献身孙策;临危受命,冷静沉着;对待兵将,以德服人;注重实践,运筹帷幄。

“尔虞我诈是三国,看不清对与错…”,三国是典型的竞争时代,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正能量。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变成我们的财富。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