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语境不对等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各行业数据分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3/29 16:13
声明放在最前面: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文章探讨的范围仅在于交流中的语境不对等所造成的沟通障碍,而类似于我的一个朋友经常在东北人面前说:"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东北人。"的这种作死行为,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这个朋友才不是我呢~)。
~~~~~~~~~~我~~~不~~~是~~~分~~~割~~~线~~~~~~~~~~~~~~~~~~~~~~

汤姆:“你的死期到了!”。
我很奇怪:“你是哪家银行的?”。

这个段子较好的体现语境不同时的沟通障碍。
语境不对等的两种情形:1、双方高低语境的差异所导致,2、在场景不明确情况下的错误判断。
上面这个例子明显属于后者。汤姆会不会打死他我不清楚,不过在语言学中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对应的代表文化正好是中国和美国。
中国人注重含蓄,不会把I love you这样直接表达的话挂在嘴边,如果有人请吃饭即使想去也会装作推托,这样使低语境的人觉 得你很冷淡。低语境也就是所谓的言传,说话时比较单刀直入,直接,坦率,说话越明白越好。

高语境文化的特征就是表达含蓄、用字隐晦,高语境中的话语理解,就需要根据当时讲话的环境以及非言语的线索,比如声调、表情、动作去揣测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Tom:"Do you love me?"
Jerry:"Is ice cold?"
显然,Jerry是爱着Tom的 ╮( ̄▽ ̄)╭ , 这就是一种含蓄的借用反问的方式在回答Tom的问题。(高语境的爱恋很容易出现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需要很强的互相理解与信任。)

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的作用较为突出,因为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语言在人们的交际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汤姆:“我最近要去出差,你帮我照顾下我的狗,不过别让它注意到我不在了”。
对于这种奇葩的要求,我很无奈:“好吧,不过它要是问的话!我可就实话实话了~”。

高语境中的信息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而低语境中的信息解码则主要在言语中,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小。


而在第二种情况中,为了弥补在场景不明确、尤其是在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交流时场景不共享、情绪传递缺失的问题,“表情”就应运而生了。(在现代的设备中,表情、图片、语音和视频等都是很好的场景共享、情绪传递的途径。)

其实追根溯源,象形字的发明不就是一种场景重现嘛,虽然表情主要是用于明确表达个人的情绪,不过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消弭这种语境不对等的差距,让情景的表达更清晰。
因为大部分人的文字透析和画面重现的能力并不强(说的就是你讲故事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所接收到的信息并不完整,甚至会传递错误的信息过去。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另外人们的心情和交流的欲望会被这种情景的不明确性以及不确定性所影响。
较好的解决方案是更明确的沟通和转移话题,以及使用附带个人感情色彩的交流方式,让对方能够做出更合适的反应,其他的。。。。

~~~~~~~~~~~~~~太晚了~睡觉~~~~~~~~~~~~留坑待填~~~~~~~~~~~~~~~~~

其实我还是比较赞同东北人的观点的:能动手的事就别吵吵了。嗯,就酱~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