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2 积累名句 常读常熟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简单程序实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3/29 14:07

汉之得人,以兹为盛;(汉人得到的人才,到此最多)
高山仰止,景行行业;(德行高尚)西汉 司书迁
巧诈不如拙诚。战国 韩非
不明察,不能烛私。(烛私:洞察隐私)
不劲直,不能矫奸。(矫奸:抑制奸邪)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踬(zhì智):被绊倒。垤(dié蝶):小土堆)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指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治民无常,唯法为冶。
治民者,禁奸于未萌。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1.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长衣袖合于舞蹈,本钱多便于做生意。比喻有所凭藉,事业容易成功。也比喻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多钱善贾、长袖善舞”。中国古代的舞蹈确实非常注重长袖飘飘,而戏剧表演中,看一个演员水平高不高,据说只要看他出场时长袖甩得怎么样就可以知道。事实上,“长袖善舞”说的已经不是舞蹈,而是说拥有金钱、策略、阴谋、暗箱操作、人情关系等等资源,经过出神入化、扑朔迷离的运筹谋划,在政治斗争中就可以出奇制胜无往不胜。)
  2.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蠡》。期:向往。修古:远古之世。修:远。法:效法。常可:长久通行的办法。这两句大意是:不向往远古的制度,不效法过去常用的方法。这两句表选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过去的制度和方法,虽然在以往是行之有效的,但那是根据过击的具体情况村制定的。社会不断发展,情况不断变化,要解决当世的问题,治理当今的社会,就不必一定按照过去的制度和方法去办。正确的作法应该是研讨当代的形势,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这两句对我们当今的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3.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4.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矜伪:自夸、作假;盖虚:掩盖虚假。全句译意为: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要很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
  5.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见《韩非子·扬权》。贵:地位尊贵的人,此指当家的。这两句大意是: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地位尊贵的当家人,则什么事都不会干成功。韩非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加强国君的绝对权力,不允许一国二君,政出多门,就像一个家庭如有两个当家的,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家里人就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好;要不就像“一栖两雄,其斗颜颜(yán言)”,一个鸡窝栖居两只老公鸡,非争斗得你死我活不可。韩非这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
  6.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冶强: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国家纷乱衰弱。阿(e婀):不公正,偏袒。这两句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国泰民安得力于法治,因为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一旦小的不服发展到大的不服,心里不服发展到行动上的对抗,国家就陷入动乱之中了。)
  7.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8.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战国·韩非《韩非子·安危》。虚盛:国家实力的弱与强。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生存和灭亡,在于国力的强与弱,而不在于人员的多与少。这两句用于说明国家不可自恃人多,只有以发展实力为主,才能保持国家的强盛)
  9. 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10.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所谓有“仁爱”之心的人,是指能以真心去颐爱别人的人。)
  11.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悍:凶戾。虏:奴仆。这两句大意是:有严厉家长的家庭里没有凶悍暴戾的奴仆,而溺爱子女的慈母却惯杯了不肖的败家子。韩非的《显学》篇宣扬法家的理论主张,而对儒、墨两派特别是儒家进行了激烈的正面攻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以力巩固统治,他说:“是故力多则人朝,力寡财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两句是韩非从正反两面举例说明:实行严刑峻法,人人畏法,故可以“禁暴”,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有恃无恐,则难以“止乱”。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可以批判地继承。
  12.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3.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战国·韩非《韩非子·大体》。寄:寄托。托:依靠。这两句大意是:依靠法令来治理混乱,依靠赏罚来处理是非。人治还是法治,古来争论已久。韩非认为:治乱必须用挂,用推行法治的手段(术)才能奏效。所谓治乱国必须用重刑,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是非问题,也必须赏罚分明,决不能马马虎虎。“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辩惑》)。此二句说明治国安邦必须推行法制,刑赏必须分明
  14.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15.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16.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17.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18.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19.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20.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21. 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
  22. 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23.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24.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25.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26. 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糟糠:粗劣的食物。务:追求。粱肉:指精美的饭食。短褐(hè贺):粗布衣服。文绣:有刺绣的华丽服装。这两句大意是: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
    人对衣食的追求,都是先温饱,后精致,先低级,后高档。温饱尚不能保,何论精美!韩非用这两句话比喻国家制定的法令要为普通的百姓所懂,那些所谓高深的法令,连聪明的人也不懂,普通的百姓就更不懂了。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有过高的奢望;也可用于喻指治理国家应该先办理最急迫的事情,先解决最紧急的问题,先搞普及,再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倘不顾“下里巴人”而专搞“阳春白雪”,就难免曲高和寡了姓所懂,那些所谓高深的法令,连聪明的人也不懂,普通的百姓就更不懂了。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有过高的奢望;也可用于喻指治理国家应该先办理最急迫的事情,先解决最紧急的问题,先搞普及,再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倘不顾“下里巴人”而专搞“阳春白雪”,就难免曲高和寡了
  27. 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
  28.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蠢》。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庸人:普通百姓。释:舍弃不取,铄(shuo朔):熔化。溢:同“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盗跖:指春秋时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旧时诬为贪财的强盗,故名前冠一“盗”字。掇(dUO多):拾取。这几句大意是:普通的布帛虽然仅有“寻”、“常”那样长,一般百姓不肯丢手;熔化灼烫的金子多达百镒,连最贪心的盗跖也不敢去拾取它。
    韩非为了说明“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的道理,举了~的浅显事例作为论据。实行严刑峻法,如熔金烫手,最贵重的东西连最贪心的人都不敢轻拿妄取;没有刑罚约束,人人有恃无恐,哪怕是最微薄的东西普通人也会争夺不休。这个例子突出了“法”的威慑力量。韩非善于举例证,打比喻以加强说服力,值得学习
  29.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30.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参验:用事实加以验证。必:确定,肯定。据:作为依据。诬:欺骗。这几句大意是: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一个正直的政治家,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必须克服主观、盲目、自信、不负责任等缺点,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这几句名言可供人们特别是领导者作为鉴戒。
  31. 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32. 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战国·韩非《韩非子·二柄》。越王:指越王勾践,春秋宋越国国君。轻死:不怕死。楚灵王:春秋时楚国国君。饿人:指楚国有很多人为了使腰变细而忍受饥饿。这两句大意是: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而)祟尚勇武,越国人民也当视死如归;楚灵王喜欢细腰的美女,楚国女子也多为使腰肢变细而忍饥挨饿的人。~和汉代《城中谣》:“城中好高臀,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说的道理一样,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领导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如能严于律已,率先垂范,群众、国人自然也会影从;作领导的特别是高级领导人如果不能严于律己,甚而带头搞不正之风,下级就会层层加码,歪风邪气就会愈演愈烈,这个道理,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33.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蝼蚁:蝼蛄和蚂蚁。突隙:烟囱上的裂缝。烟:一作熛(biāo标),飞迸的火苗。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最终必酿成大祸。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来于此。可用于劝诫人们立身、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萌芽状态之中。
  34. 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35.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战国·韩非《韩非子·有度》。这几句大意是: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国家的强弱富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国在一定条件下会削弱,弱国奋发图强则会变强。这就是国家强弱转变的历史辩证法。但是转化必须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当政者能否实行法治和执法的态度是否坚决。执行法制坚决,国家可由弱变强;执行法制不坚决,国家会由强变弱。这几句典型地表现了韩非的法家思想,其重法思想有可借鉴之处
  36. 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战国·韩非《韩非子·安危》。拂耳:逆耳。小逆:小的不舒服。这两句大意是针刺骨上的病毒,局部感到小痛而整个身体却得到长远的健康;耳听深刻的忠言,心里感到小不舒服而国家却得到长久的洪福。韩非在这里以古代名医扁鹊用刮骨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样,都是前句打比方,后句见正意,用人们共有的生活感受,强调了纳忠告、听逆耳之言的重要性。
  37.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38. 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39. 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仞:古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仞。楼季:战国时魏国人,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峭:高而徒。跛牂(bozang簸赃):瘸腿母羊。夷:平。这几句大意是:十仞高的城墙,连最善跳跃的楼季也无法逾越它,这是因为陡峭的缘故;千仞高的大山,瘸腿的母羊也易于上去放牧,这是因为平缓的缘故。所以圣明的君主要实行峭法严刑啊。韩非以城墙、高山为喻,说明城墙虽低因其陡峭就难以逾越,高山虽高因其平缓就易于攀登。因而圣明的君主要久处尊位而长执重势,使天下不敢犯,就必须“峭其法而严其刑”。李斯就曾以他的同窗韩非的这套理论,劝谏寨二世行督责,统治天下。可是胡亥远没有秦始皇那样的雄才大略,大一统的秦王朝到秦二世手里就断送了
  40. 小信诚则大信立。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明主之道,明于公私。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