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DR3布线规范和技巧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小视频怎么上传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19 19:19

关于DDR3布线的一些规范(个人总结)
本规范为个人总结,介绍得比较简单。当然,具体规范不止这么点。写得不好的地方还请见谅。
1. 一、阻抗方面
DDR3要严格控制阻抗,单线50ohm,差分100ohm,差分一般为时钟、DQS。以下为一个6层板阻抗层叠,具体信息可参考附件阻抗表文件。
 

在走线过程中,尽量减小阻抗跳变的因素,比如:换层(无法避免)、保证参考平面完整不跨分割、线宽变化、避免stub线等。
2. 二、 时序要求
为满足DDR3时序,需要将DDR3信号分组走线。数据线每八根一组,外加相应的DQS和DQM(如:DQ0-DQ7,DQS0,DQS0#,DQM0分为一组,依次类推),走线必须同组,一组线之间不能有其他信号线,且保证同层,换层次数一致,长度误差控制在±10mil内;地址线、控制线、时钟线分为一组,长度误差控制在±25mil内,如果速率很高的话,等长规则可以控严格点。
 

3. 三、 布局
布局整齐,根据走线调整DDR位置。如果走菊花链,两片DDR3距离可适当拉近,以节约空间。如果走T型,多片DDR3中间需要打孔,可适当拉开距离。DDR3与CPU之间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放近点,以免走线过长。所有DDR3滤波电容紧挨电源管脚放置,以免影响滤波效果。最好每个电源管脚对应一个滤波电容。
DDR3电源模块要尽量靠近CPU及DDR3。减小电源路径上的一些干扰。
4. 四、 布线
布线要求同组同层,最好都参考地平面。时钟对内等长要小,两根线误差小于5mil。时钟与其他信号线之间距离最好大于15mil,当然,距离越大越好。其它信号线之间在有空间的情况下保证线间距3W,局部区域可适当减小距离。以减小信号之间的串扰。
DDR3地址线、控制线、命令线FLY-BY的走线方式,以提高信号质量。采用FLY-BY设计,可降低同时开关噪声(SSN)
假如DDR参考电源平面,一定要保证电源平面的完整性,所有信号线都有完整的参考平面,以免由于跨分割带来的阻抗跳变。
5. 五、其他
DDR信号线应远离其他信号。


转自: http://www.allegro-skill.com/thread-67-1-1.html




DDR3 是电子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芯片。 它可以在时钟线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别对数据进
行读取操作。故有着很高的读写速率。但正是这高速的读写速率是的 DDR3 的系统在布局
布线上有着很高的要求。正确的布局布线不仅可以使的 DDR3 存储系统可以正常的工作。
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电磁干扰。
下面是一些关于 DDR3 的布线规则和建议:
1:最少三层信号线,最好四层
2:使用 FBGA 封装的 DDR 器件,要求 DQ,DQS,DM 和时钟信号线以 Vss 为参考。地址,
命令,控制线以 VDD 为参考。为了保证良好的电源供电,通常的方法是在 PCB 外层信号
层铺上 VDD。
3:减小信号返回路径的长度,减小传输电流和电磁辐射。 Micron 要求把 Vdd 和 Vss 相邻近
放置。
4: Vref 的建议:低电感去耦电容离 Vref 引脚越近越好。 Vref 的线越粗短越好。为了减少
耦合, Vref 离信号线最少 2cm。
5:对于轻载,(小于四个 DDR3 器件)可以通过简单的电阻分压产生 Vref。这样 Vref 可以
跟踪到 VddQ 的任何电压变化。
6:对于器件非常多,负载特别重的情况下。用一个电源 IC 就可以了。常用的 DDR3 比如
Micron 成功的使用了很多内置 MOSFET 的开关电源。
7: 这些电源可以为 VTT 电路提供 3A 的电流, 并且有一个独立的线性的可提供 3ma 的 Vref。
8: ref 设计准则: 最小 20-25mil 宽, 以减小线上的电感。和其他邻近的信号线最少有 15-25mil
的间距。
Vref 和 VddQ 之间放置 0.1uf 的去耦电容。
Vref 和 VssQ 之间放置 0.1uf 的去耦电容。
放置去耦电容以去耦。
9:在设计 DDR 存储器的时候,电源需要认真的考虑。因为 DDR 需要 3 个精准的电压。 1:
VddQ,Vtt 和 Vref。 VTT 是存储器总线端接电压所需电压值是 VddQ/2.
10: VDD 和 VDDQ 有着很高的电流,用于给 DDR 内核和器件的 IO 口供电。 Vref 大小为
Vdd 的一半,用于和 DDR 内部信号做比对。
11:当 DQ 和 VTT 工作频繁的时候, VTT 的传输电流高达 3.5A。尽管说平均值而言这个电
流只有 0A。但是会有很大的随机性的变化。这个取决于地址或者数据的样式。
12: VTT 连接一个 RT 用来端接命令线和地址线。
13: VTT 在 PCB 上端接 DQ 和 DQS。当没有数据传输的时候 DQS 要充电到 VDDQ/2。
14: VTT 不能用来端接 DDR 时钟引脚。 CK 和 CK#用 100 到 121 欧姆的电阻来端接。只有
对 CK 和 CK#进行差分端接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差分端接效果。
15:VTT 和 VREF 电源岛必需分开放置并且如果在同一层的话必需最小保证 150mil 的间距。
最好别放在同一层。
16: VTT 电源岛必需放在存储通道的最后端,尽量靠近最后一个器件。
17:在最后端 VTT 电源岛最小需要两个额外的去耦电容( 4-7uF)和两个大容量的 100uF 的
电容。
18: VTT 的电源岛的线宽最小 150mil,最好 250mil。
19:在初始化的时候 VTT 必需在 VDDQ 上来之后再上来。避免器件的栅锁。 VTT 通常和
VREF 同步。
20:当信号和多点连接的时候建议使用平横 T 型布线。将读写存储器的器件和串联电阻放
到底部, VTT 和端接电阻放到顶部, DDR 器件分列于左右。
21:对于双向的地址线,控制线和命令线,最佳的 RS 放置位置将由仿真决定。通常在总线
的中部或者靠近控制器。如果偏斜的要求达到了,不需要和 DQ 的放在同一个位置。
22:对于并联结构双向的数据信号线, RS 尽量靠近处理器或者 FPGA 放置。
23: RS 和 RT 的值取决于驱动强度等,需要仿真和架构测试。
24: RT 的建议值是 22 到 27 欧姆。最大 56.这个需要仿真来优化。保证不超过 VIN 和 VIL
的阈值。
25:当系统 DDR 的个数大于 4,布线长度大于 2 英寸,强烈建议加上端接电阻。
26:当所用的 DDR 小于 4 个,连线长度小于 2 英寸的时候,建议串联端接。当连线长度大
于 2 英寸的时候建议并联端接。
27:当多于 5 个 DDR 在板子上,布线长度超过 2 英寸,仿真效果很差。需要并联端接
28:为了方便扇出,建议把功能相近的 10 跟左右的线放在一个信号层。为了减少串扰数据
线和地址线、控制线分开放。
29:相近功能的放在一起可以减少偏斜,这也要求这些信号线布线长度相差无几。地址线在
同一层布,将数据线和地址线,命令线以及控制线分开布线会减小偏斜。
30:数据线长度差在+、 -50mil 之内,走成 S 形状。
31:从分开点到 DDR 器件的布线长度小于 1 英寸,在分开点处放置 100 到 120 的并联端接
电阻。
如果布线长度大于 1 英寸,需要在两个 DDR 处各放置一个 200 到 240 的并联端接电阻 RT.
32:从分开点到 DDR 器件的布线长度小于 1 英寸,在分开点处放置 100 到 120 的并联端接
电阻。
如果布线长度大于 1 英寸,需要在两个 DDR 处各放置一个 200 到 240 的并联端接电阻 RT.
以上内容摘选翻译自 Micron 的官方数据手册


转自: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Hva9PkVwYZv8KSEWftSqTKD9yzfJYvzYzogkoGYHHuBiHo8vkdbbr2hCrb1gwwbN4qHgH4KTZmE4j_1egncPBl4BfSDdweOggicEc2i83z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