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系列——实现一个简单的LinkedLis

来源:互联网 发布:微博淘宝网页链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4 18:28

LinkedList与ArrayList都是List接口的具体实现类。LinkedList与ArrayList在功能上也是大体一致,但是因为两者具体的实现方式不一致,所以在进行一些相同操作的时候,其效率也是有差别的。
对于抽象的数据结构——线性表而言,线性表分为两种,一种是顺序存储结构的顺序表,另一种是通过指针来描述其逻辑位置的链表。
针对于具体的Java实现:

  • 顺序存储的顺序表是用数组来实现的,以数组为基础进行封装各种操作而形成的List为ArrayList
  • 链表是用指针来描述其逻辑位置,在Java中以双向链表为基础进行封装各种操作而形成的List为LinkedList

针对插入与删除操作,ArrayList每插入一个元素,首先需要判断数组的空间够不够,不够要进行扩容,在有足够的空间的基础上,在指定的index位置上插入元素,但是该index及以后的元素都要后移。虽然删除操作不需要判断空间够不够,但同样需要该index及以后的元素向前移动,这些移动的操作会增加时间的复杂度。但是对于LinkedList就不一样,因为使用指针来指示其逻辑的位置,所以插入与删除的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 O(1) **

虽然对于ArrayList而言,插入与删除的时间复杂度很高,但是对于查找指定位置的元素这种操作而言,就非常的快,因为可以通过数组直接得到该下标对应的元素。反而,LinkedList而言,无法直接返回指定位置的元素,需要一个个查询,其时间的复杂度就是 ** O(n) **

与实现ArrayList教程一样,实现的目的主要在于练手以及掌握官方实现的原理和一些技巧,因此很多需要与其他类配合的方法和功能,就先不在这里实现如iterator

所以,实现的LinkedList的方法如下:

  • add方法
  • get方法
  • indexOf方法
  • remove方法

与实现ArrayList的名字一样,为SimpleLinkedList。源码地址,欢迎star,fork

构建一个双向链表

构建的代码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public Node(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            this.item = item;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常规的双向链表的构建方法,一个数字域存放数组,一个前指针指向一个Node类型的元素,一个后指针指向一个Node类型的元素。

对于LinkedList的实现而言,还需要以下三个成员变量

    private int size;    private Node<E> first;    private Node<E> last;    

Add方法

这里实现的add方法是简单的add(E e)以及add(int index,E e)两个方法,addAll()将其他集合转换LinkedList的方法,暂时放到以后去实现。

add方法两个重载方法,其分别对应不同的添加方式。先说add(E e)方法的实现。

    public boolean add(E element) {        addAtLast(element);        return true;    }

不指定位置添加元素,则默认添加到了链表的最后。addAtLast的核心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addAtLast(E element) {        Node<E> l = last;        Node<E> node = new Node<E>(element, null, l);        last = node;        if (l == null) {            first = node;        } else {            l.next = node;        }        size++;    }

首先找到最后一位的Node元素,然后根据element创建一个新的Node元素,其next指向为null,prev指向为最后一位Node元素。在创建完Node元素之后,last就变成了先创建的Node元素,接下来只需要把新node元素加到链表中即可。即让l对象(原最后一位,现倒数第二位元素的next指针,指向新node元素)。至此,新node元素的next指向null,prev指向倒数第二个元素,倒数第二个元素的next指向新node,就将node成功加入链表。

上述的操作也可以看出,其插入的操作非常省时间,比起ArrayList,扩容,移动元素快很多。

add的第二个重载方法 add(int index ,E e),先看代码实现: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RangeForAdd(index);        if (index == size) {            addAtLast(element);        } else {            Node<E> l = node(index);            addBeforeNode(element, l);        }    }    

首先判断要插入的index是否在范围内,在的话,再执行后续的add操作。如果要插入的index刚好是最后一位,则执行上面讲的addAtLast,如果不是,则得到index所对应的Node元素,执行addBeforeNode。
获取index所对应的Node元素,是node方法,代码如下:

   private Node<E> node(int index) {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cursor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                cursor = cursor.next;            }            return cursor;        } else {            Node<E> cursor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                cursor = cursor.prev;            }            return cursor;        }    }

这里的查找采用二分查找,节省查找时间,而且也应用到了双向链表的特点。首先判断index在前一半的范围内,还是后一半的范围内。如果是前一半,则游标Node初始为first,用游标Node元素的next,不断指向index所在的元素。如果是后一半,则游标Node初始为last,用游标Node元素的prev,不断指向index所在的元素。

在指定元素的前面插入新节点的addBeforeNode的方法如下:

    private void addBeforeNode(E element, Node<E> specifiedNode) {        Node<E> preNode = specifiedNode.prev;        Node<E> newNode = new Node<>(element, specifiedNode, preNode);        if (preNode == null) {            first = newNode;        } else {            preNode.next = newNode;        }        specifiedNode.prev = newNode;        size++;    }

插入的方式很简单,新节点的prev是原index元素的prev,新节点的next是原index元素。剩下的操作是把该node放到链表中,让原index元素的prev的next为新节点,但是要判断preNode是不是空,是的话,表示newNode为第一个元素,就是first。

至此,一个add方法,就实现完了。

get方法

get方法在有了上述node方法之后,就非常的简单。代码如下:

    public E get(int index) {        checkRange(index);        return node(index).item;    }

checkRange检查index是否不在范围内。

   private void checkRange(int index) {        if (index >= size || index < 0)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指定index超过界限");        }    }

indexOf方法

indexOf(Object o)用来得到指定元素的下标。

   public int indexOf(Object element) {        Node<E> cursor = first;        int count = 0;        while (cursor != null) {            if (element != null) {                if (element.equals(cursor.item)) {                    return count;                }            }else{                if (cursor.item == null) {                    return count;                }            }            count ++;            cursor = cursor.next;        }        return -1;    }    

与ArrayList一样,从第一位开始查找,首先先判断element是不是null,分成两种情况。

remove方法

remove方法与add方法一样,同样有两个重载的方法,remove(Object o)与remove(int index)

先看简单的remove(int index)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checkRange(index);        return deleteLink(index);    }

deleteLink是将该index所对应的节点的链接删除的方法,其代码如下:

    private E deleteLink(int index) {        Node<E> l = node(index);        E item = l.item;        Node<E> prevNode = l.prev;        Node<E> nextNode = l.next;        if (prevNode == null) {            first = nextNode;        }else{            prevNode.next = nextNode;            l.next = null;        }        if (nextNode == null) {            last = prevNode;        }else{            nextNode.prev = prevNode;            l.prev = null;        }        size--;        l.item = null;        return item;    }

首先获得该index对应的Node元素,得到该Node元素的前一个元素和后一个元素。接下来,只需要将前一个元素和后一个元素直接相连即可,其他只需要额外判断前一个元素和后一个元素是否为null就行。在判断前一个元素是否为null的时候,只需要操作前一个元素,在判断后一个元素是否为null的时候,也只需要操作后一个元素。最后,将要删除的元素各个引用至为null。

remove另一个重载方法remove(Object o),在实现了indexOf和deleteLink方法之后,就非常简单。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int index = indexOf(o);        if (index < 0){            return false;        }        deleteLink(index);        return true;    }

获取该元素对应对应的下标,然后执行deleteLink方法,完成remove操作。

总结

至此,一个功能简单的LinkedList就实现完成了,全部的代码可以看源码地址,欢迎star,fork。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