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A-00001车牌的法拉利值5000万吗?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单片机控制电机不转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9:45

A-00001车牌的法拉利值5000万吗?

 

2008年11月25日,前来参加我的新书《转身—穿越十三个灵魂的旅行》首发式的香港华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原北京首富李晓华先生在回答记者质询时确认:今年8月份确实与我商议过要资助一档救助社会良心的电视节目。我当时表示经费很难筹措,他说,他可以将它那两著名的法拉利跑车拍卖掉,我当时就质疑如果拍卖的话能值多少钱?他说,低价至少是5000万。我说怎么能治那么多钱?他说,1993年他购买时是300万元,它被当作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向西方社会传递。此后,前来中国访问的西方首脑都曾要求见一见这辆车的主人并在这辆车身上签名留念。现在这辆车身上共有50个国家首脑、政要、名流的签字。

 

以下是我的新书《转身》中关于此事的详解:

 

李晓华:一个来自红色资本主义的挑战者

 

认识李晓华这十年里,我前后采访他三四次。

1994年,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晓华星,这对于中国人是第一次。据说,这个荣誉连比尔盖茨都申请了很多次。像李晓华这样靠着变革期的投机而成为亿万富翁的人,是否有资格忝列华盛顿、爱因斯坦等这样的名字中间?无论如何争议,这个机会降临在他的头上。这时他人生面临的第一次困厄。

56岁时,他面临着第二次困厄,这导致他的淡出。是什么事情?大概是前年,日本NHK电视台拍了一组系列片,主要针对中国这几十年的变化。这个系列片的名字叫《激流中国》。片子一播出,李晓华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片中把穷奢极侈的李晓华和中国最贫穷的地区做了鲜明的对比,以此揭示中国的贫富差距。这样一来,李晓华成了直接受害人,这个片子再次把他放在风潮浪尖上。至于李晓华是否真的这样,媒体的角度是可以商榷的,但的确,无论我们怎么看,媒体的反映都有一个主线:李晓华有些事确实做得惊人,比如像前不久他在北京修的豪宅,这个豪宅装修就花了两亿一千万。其中有意大利运来了大理石的柱子,还贴了二十公斤黄金。

这两件事情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应。这就是李晓华的局限性,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中国必然产生的一类人身上共有的局限性。他们成为富豪,受到关注,有必然的原因。

在这个方面李晓华确实是无人可及。比如说他刚刚定了超豪华的油轮,88米长。我们前一段时间打捞的中山舰只有25米长。这样的轮船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没几个人有。历史有时候往往只记住人物、事件的一瞬。

1995年,著名的法拉利跑车在中国举办车展。当时法拉利最好的一款车法拉利599也在参加展出,当时厂家无意出售,没想到有个中国人要买,这人就是李晓华。他花三百万买下了这个车,在天坛举行了交接仪式,给他配的牌号是京A0001。这件事马上就通过世界各地的媒体传播开,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首先是法国的《费加罗报》发了一幅照片:宽敞的长安街,背景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前景是那辆红色的法拉利,在法拉利右侧,站着李晓华,他穿一件非常考究的风衣,立着领子,帅气俊朗,正抬头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照片引起的震动几乎是全球性的。全世界各大城市,比如法国的巴黎、里昂的显要的位置、机场都有这个照片。照片下配的一行字是:一个来自红色资本主义的挑战者。

这一瞬的定格,成为西方人解读中国的最好影像。由于这张照片,李晓华与改革开放的中国形象紧紧地连在一起。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不断被中国政府拿出来,作为一种简洁明了的富豪形象给西方人解读,这给李晓华和这辆红色的法拉利赋予了特别丰富的色彩。此后几十年里,有50多位造访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和世界名人曾在这辆法拉利车上签字。其中有老布什、小布什、普京、霍克、撒切尔夫人、克林顿等世界级政治名流。

一般人看到它以后,就会觉得,中国人也可以有开世界好车的权利,中国真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一历史语境里,中国人让外国人记住了这一幕。就这样,李晓华的这一形象牢牢的镶嵌在历史里,在这三十年里,没有人能替代李晓华这一独特的时代符号。

 

李晓华人生成功的本源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节制。

三十年风云变幻,与李晓华同时起来的第一代十大优秀企业家,有的疯了、有的死了、有的坐牢。只有李晓华风华依旧。节制,保证了他每一次人生蜕变的成功。每每遇到下坡路,他都能及时逃脱。这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谜。

深入接触李晓华,探究影响他走过这激荡三十年的生命激情的内在动因时,必须提及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让时间回到1978年。在那里,李晓华生命轨迹中有两个点需要放大。首先,要记住一条胡同,两趟列车。

北京钱粮胡同。为什么是钱粮胡同呢?这条胡同的名字与李晓华有着一种默契。钱粮胡同是北京的著名胡同,胡同中曾有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是明朝的海瑞,另一个是民国思想家章太炎。他们都曾住钱粮胡同。有趣的是,这两个人住钱粮胡同,但恰恰跟钱粮没关系。明代时,钱粮胡同不叫“钱粮”,而叫钱堂胡同。到清代才改称钱粮胡同,为什么改成钱粮胡同呢?这个地方是当时储藏军饷钱粮的地方。

1951年,李晓华就出生在这么一个地方。他父亲是北京照明器材厂的工人,在共和国诞生的前后,他可能对新时代有无限的热情和崇敬,所以一下子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他以几十块钱工资养活一家,又赶上低标准,很艰难。李晓华那时正长身体,经常饿得前心贴后背。生在钱粮胡同的他,却对饥饿有一种创伤记忆。他曾说,当时有个馒头掉到粪坑里,他都会毫不犹豫从粪坑里捡来吃掉。因为饿到这个程度,所以,从小人家问他长大要干什么?他说长大要当大厨,当厨子能吃饱饭。因此,他后来爱吃猪肉炖粉条,吃到闻了都恶心的程度。这对他来说一度是最好的食品。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家里也不可能给他太好的教育,也不可能对他的未来有太高期许。

两趟列车,一是北上的车,一是南下的车。

北上的车是1969年发出的。1967年李晓华初中毕业,那时候他相信未来,这辆北上的列车承载了李晓华的青春、梦想和他那段刻骨铭心的爱。在那样的特殊年代,把孩子们都送到祖国建设的最艰苦的地方,似乎是父母的意愿。所以他们兄弟三个同时坐上奔赴北大荒的列车,一路军歌嘹亮。他哥哥叫李晓明、弟弟叫李晓林,后来都是非常有名的企业家。当时他17岁,到了我国最北边一个叫萝北镇的地方,这个地方最冷的时候能够达到零下60度。他被分在黑龙江建设兵团第二十七团,这里过去就是与苏联的边境线。李晓华这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选择了学拖拉机,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拖拉机手。

他在北大荒一干就是八年。这期间有一件事,增加了李晓华的生命体验。冬天开拖拉机容易熄火,那时开车和现在开车不一样,车灭了要用摇把发电,有一次他开拖拉机在地里劳动,突然拖拉机熄火了,四周都没人。他就下车拿那摇把使劲摇,一松手,摇把的反作用力就转回来打到他身上,他的肚子一下子被豁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他赶快蹲到地上,在冬天杳无人烟的北大荒里,他感到了彻骨的孤独和死亡的临近。当有人联系他们连队找到他时,他已经休克了。在连队接受抢救的过程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连队的温暖。那时他很单纯,觉得战友的友情救了他一命,非常可贵。

就在这冰冷的世界里,战友的友情和他的青春在那儿涌动。

这时有个漂亮的北京知青姑娘出现了。进入了他冰冷的世界,温暖了他的心。在这样一个成百上千的年轻人在一起的环境里,必然会产生一些爱情故事。爱情使李晓华的青春岁月多了一些亮丽的风景,内心憧憬着一种新的渴望和期盼。随着气温的升温,他们内心对爱的感觉也不断升温。同时也渴望着家的温暖,尤其突然受伤后,没有人照顾,他就想回到父母的身边,享受父母的呵护。

这个时候,开始有知青陆续回城。他们再也不回北大荒了。

李晓华家里没什么背景,但也想回去,就跟女朋友商量,他先偷偷地回去,回去后再联系她。但他当时家里没有背景,北京暂时没办法落户,只能落户到离北很京近的涿州。于是他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回来,找各种关系把自己弄回北京,但都非常渺茫。

突然有个偶然的机会。1977年,唐山大地震刚刚结束,家家户户都住在马路上。经贸部有个谈判大楼,里面有个当厨子的名额,说可以安置人。他就想法找人,好不容易说通关系,让他赶快办回迁手续。他终于看到了希望,二话没说,连夜又搭火车回北大荒。

那时候知青都搭火车。因为没钱。他连夜爬火车,下了火车又走两个多小时回连队。晚上大雪弥漫,他走了三个多小时回到连部时,已经夜里12点多。女友在另外一个连队,离他们那儿大概有七八里路,他要去她那里,以最快的时间把回迁的消息告诉她。他们同宿舍的人说你别去,明天再去吧,他说不,我要去。他非要去,因为终于可以走了,所以他心里很激动,就踩着齐膝大雪,赶到了他女朋友那边。

他敲门,人家不给他开,他说我是李晓华,给我开门。人家说你女朋友不在,他以为她们骗他,继续敲门,人家没辙就开门了。同宿舍的人说他女朋友已经回北京了!不可能,她回去得和自己说一声啊!他问她还回来吗?她们说不回来了。

李晓华心里一阵冰凉。一刻不休息,立马又回到连队里,然后立即直接回北京了。那一晚上他一辈子都忘不了,冷得要命,而亲情和思念在他内心燃烧,他一根筋地走啊走……

回到北京他就去找女朋友,但怎么也找不到,他大概知道她家在哪儿,但他不知道她是个高干子女。她家什么情况也不清楚。找不到她,他只好抓紧办回迁手续,成了大厨。

她在哪儿呢?他千方百计地打听,最后得知她家在北京的东方歌舞团附近。他去敲她家的门,

门一开,不是女朋友,而是她妈妈。她知道李晓华来干什么,就说女儿不在,你不能见她,我女儿不能跟你在一起,我们的家庭差别很大。

李晓华说我不理解,我这么辛苦地找她,你让我见她一面。她妈死活不让他见。最后女孩的妈妈问他,李晓华你有什么本事娶我女儿?他说我会开拖拉机。

她妈说开拖拉机不是本事啊,你是什么家庭啊?是什么出身啊?

他说我工人家庭出身,出身很好,她说你又没有钱,你根本不具备娶我女儿的条件。算了,我们不是一类人。

这件事的刺激让他刻骨铭心。很多经历过爱情的年轻人都能理解,但李晓华反应很强烈。他第一次感到被伤害,自尊心遭受毁灭性打击。大家都是兵团战友,没有阶级、没有差别、没有物质,他们心心相印,却为什么不能走到一起?现在他明白了,原来这些不够,要获得一个女孩子的爱,需要很多物质条件。

在第一场爱情里,他悟到一个道理,感情的事得需要物质来解决。得弄钱,得出去,这蒸馒头娶不上媳妇。他一边揉馒头,一面想出路。那时已经是1978年,社会开始松动了。他从一个兵团战友那知道,南方的很多东西便宜,倒腾到北京来就能挣钱。像邓丽君的歌带、录音机、电子表、呢绒袜子、长统袜、蛤蟆镜等。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他就慢慢地开始跟那个朋友要了几块表,偷偷地倒腾。他一倒腾就挣了五百块钱,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是32块钱,500元是天文数字啊!从那儿以后,他礼拜六一下班就坐火车(还是逃票)到南方,连夜坐火车回来,来回来去地倒腾,挣了不少钱。

在这期间发生了对他生命有重要影响的一件事。他父亲身体不好,让他到海军医院去抓药。他坐公共汽车往海军医院去,上车后他不想掏两毛钱。可正好赶上公共汽车有稽察,一逃票就让人给抓住了。售票员小姑娘毫不给面子地数落他:你丢人不丢人,还逃票,品德不好。

恰好这时,一个穿海军制服的女军官走到售票员那儿,给了售票员两毛钱,说你别数落他了,让他走吧,他可能也是有难言之隐。票钱我给出了。他到地儿羞臊地赶紧下车了,直奔海军医院而去。在他拿钱要买药的时候,他发现窗口里负责取药的女的,就是给他付钱的那个女的,是个女军医。他也不好意思,就跟人家套上了瓷。这么总来抓药就慢慢聊上了。他看人家也是个军花,就隔三差五去骚扰。

 

不久,李晓华倒东西的事东窗事发。

有一次,他告诉一个朋友倒腾点电子表能挣点钱。朋友问他往哪儿倒腾呀,他说我帮你找,就从战友那儿拿了几十块表给这个人,让他倒腾去,结果这个人一倒腾就出事给抓了,把李晓华给供了出来。

那天他正在谈判大楼里揉馒头。突然保卫部来人,后面跟着公安。他们别的什么话都不说,就问你是李晓华吗?你被逮捕了,投机倒把罪,跟我们走吧。

李晓华刚押走机关里就轰动开了,都说经贸部出了个投机倒把分子,给抓了。经贸部也觉得特丢人。当天的《北京晚报》还报了这事,李晓华平生第一次上报纸。

警察审查他,非要追查手表从哪儿来,他死活不说。人家说你不说不行,你自己会造表吗?你不会造你哪儿来的?他说在自由市场向一个人买的。后来说不出所以然,一下就判了投机倒把罪,劳教三年,被送到团和农场,当时北京关押犯人的两个地方,一个是茶淀,一个是团和农场。

女军医听说他被抓了,就去团和农场看他。她到团和农场,发现看犯人不是想看就看的,她只好去找关系。管事的负责人一看认识她,他是她爸的手下,她爸是中央警卫局的头儿。他问李晓华是你什么人?她就不好意思地说,“是我朋友。”那个时代一说朋友,大家就明白了。这负责人就说,“是你的朋友你就带走吧。“就这样,他女朋友就把他从团和带出来。

这一次劳教是他人生的万幸。那个年代,如果你因投机倒把罪关了,得感谢投机倒把,为什么?那个时代有非常严格的秩序,非常狭窄的生活框架,你就像孙悟空在唐僧划的圈里一样,如果冲不出去就没有新生的可能。其实那个圈很脆弱,是无形的,只要有外力帮助,它就像蛋壳一样,一打碎就可以出来了。这次劳教让李晓华冲破了“蛋壳”。

和面大师傅地位本来就很卑微,再加上坐牢,他的精神依托就全没了,也回不去了。时代逼迫着他自谋生路。他义无反顾在北京和广州之间来回跑。1979年,正好赶上广交会。李晓华在会上转的时候,发现一家美国公司有个机器很有意思。它制出来的冰非常的冰凉,非常好玩儿,就问人家就这东西怎么卖,人家说不卖,他就缠着人家要买,人家说太贵了你买不起,你要买的话三千块钱。他钱不够,就跟熟人借了五六百块钱,硬把这冰水机买下。

买来后,他就跟北戴河街道办事处一个认识的负责人商量,说我这儿有一个好东西,夏天的时候我搬你那儿,咱们一块卖冰水。泡海澡时人们肯定口渴,卖完水以后,咱们来分成,我出设备,你出地方。

1979年的夏天,他们把冰水机放在北戴河最繁华的地方,奇迹产生了。每天买冰水的人排队排一公里的路,买一毛钱一杯。这机器就变成了印钞机。整个夏天,他晚上那钱数不过来,就弄了一个大笸箩,钱都在里面扔着,一到晚上就雇四个人数钱,他高兴坏了,挣了不少钱。和他合作的办事处主任也高兴,说这事不错,明年咱们接着干。

李晓华的商业天才这个时候显现出来了。他说咱们商量商量,不干了行不行?那主任就说那哪儿行啊,挣钱为什么不干啊?李晓华说要不你干,我把这机器就送给你,人家说你这东西这么贵重,你要实在不愿意干了,我就加一倍的钱买来,接着干。李晓华说你也别加一倍的钱,你原价给我就行。

第二年北戴河果然出现了一百多台冰水机。

因为和那个人关系好,李晓华就说你再帮我一个忙。那会儿他老跑广州,那里港片、爱情片、武打片特别多。当时内地放的都是什么《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李晓华就约这个办事处主任开一个录像厅。录像厅一开更火了,那时人们精神上极其饥渴啊。火到什么程度呢?他们雇了十几个小伙子维持秩序,很粗的铁钢管仍然给挤变形了。那一年又挣了很多。

第二年李晓华又不干了。

这时李晓华的钱已经过百万了。80年初,万元户就很了不得了,有上百万的人很少。回来后他就好买车,一年他就换了三辆车,最开始买了16P,后来又换了老上海,他是中国最早有私人车的人之一。

那个时候买车不太好买,好车肯定是不卖给个人的,坐卧车是有级别的,没级别你享受不到。这期间,李晓华既有商业天才,也有贵人相助。北戴河那个还不算贵人,要说贵人后面讲的这个是贵人。这个人叫宋学竞,他当时是北京一个工商局的局长,因为李晓华有非常强的交往能力,结识了很多人。他说晓华你还年轻,现在不是都留学吗,你也去留留学。李晓华说,我挣的钱几辈子花不完了,还留什么学啊。宋学竞告诉他,以后进步会很快的,你的知识不多,你到日本这样的国家学习学习,对你以后发展有好处。

听人劝,吃饱饭。李晓华大概是1984、1985年自费去日本,在日本东京的商业学校开始读书。这学校现在叫日本东京商业大学了。在这里他确实系统地学了一些商业规则,天生的商业悟性让他知道一个商品在不同地方的不同价值。通过学习,他开阔了眼界。

1984年,中国已经开始流行高级轿车了,他也买了一辆二手奔驰,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才有资格坐这样的车。

在这期间他经常回国。有一次在日本看电视,看到电视上正在播一个中国的情景:一个日本医生在讲头发怎么怎么好,一个中国人在给他讲怎么治头发。这个人就是赵章光,他发明了一样东西叫101,治秃子特别灵。日本已经是发达社会了,脱发的人多,半秃、全秃很严重。他觉得这东西不错,能弄点过来的话,这不又能发财了吗。他知道,日本上层好多人也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他们也跟他讲过,你要能拿到这个东西我们都要。他二话不说,立马就不上学了。

这时已经是1987年,101在北京已经相当疯狂。那时已经有大量的去日本的留学生,像上海、南方的留学生,上学带两瓶101,就能挣半个学期的学费。李晓华回北京一看根本买不到。他就天天琢磨怎么找赵章光。

赵章光是101的厂长,卢积存是负责人。卢积存出进都被人围着,他天天开着奔驰车去厂里找,终于找到赵章光说这个事,他不同意,他就天天开车在那儿等。他最后索性说,这车我也不要了,我送老赵了。赵章光说我不要,他说那我天天给你当司机,我天天来拉你。他想获得日本的代理权。为什么赵章光为什么不愿意把101买到日本呢?因为生产不出来,这个东西已经非常火了。

后来李晓华一看赵章光这个厂是一个福利厂,员工不是瘸子就是聋子,都是有毛病的。李晓华特别聪明,就搞情感手段。每次来厂里前,他都跑到北京的景泰蓝厂买景泰蓝手镯,一块钱就买一大把,见人就给一个。他后来一看上下班残疾都比较难,就说老赵我送你们厂一辆大轿子吧,果然,没几天就给他们厂买了两个大轿子。

这一来,赵章光高兴了,被打动了。给他免费生产一批101,还把他们厂在日本的代理全给他。因为当时日本已经有代理人了,他把这批货弄走,一下子在日本成为一个公众人物。当他押着这些101从北京出厂时,都有武警跟着,怕人抢了。101当时就跟金子似的,那会儿北京最厉害的是什么?21寸的遥控电视,一瓶101在日本就能换一个21遥。他通过卖101把日本的政界、商界全部吃透了。

的确,当时北京做101的根本想不到市场会有这么大。开门诊部的时候每天四五百人,警察都要维持秩序,很多后来的中国亿万富翁,当时都巴结过李晓华,上海首富周正毅,都曾是李晓华的马仔,后来的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都卖过101。

中国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产品能在发达国家造成这样的销售短缺,稍后的联想、海尔,那都是学人家的,101可是自主发明的东西,这一把让李晓华一下子成了富翁,他当时挣了有三四千万美金。美国《财富》杂志说他是中国最早的亿万富翁。

然而,让李晓华真发大财的,是后面两件事情。

这个时候,可以说他已经由一个投机客向一个投资商转型。特殊的社会环境,特殊的商业机遇,再加上在日本的学习,让他对他的商业手段有了很多的总结和提升。李晓华是一个会制造排队经济的商人,他做的事情都是要排队的。商人都愿做排队经济,在制造业方面的企业,更是需要排队效果。

后面这件事,实际上挑战了他的商业智慧。挑战了他的政治敏感性,也改写了他的人生阅历。

1989年,他已经很有钱了,并开始在香港做公司。“六四”风波后,香港很多人移民加拿大、美国,出现了房子跳水价,要多便宜有多便宜。他当时就琢磨,1997年就回归了,中国政府能让香港这么烂下去?他判断这不太可能。他这个直观的判断是对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在香港大量买进房产,坚信这一把能赌赢。过了6个月,香港的楼市就开始疯长,就像现在北京楼价一样。他又发了。这笔赚得相当狠。他说我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今天我卖这个价,明天我就卖那个价,晚卖一天我就多涨。

这个时候的李晓华已经跟那个海军军官结婚了,而且有了一个女儿。

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品质。他一步步聚敛财富,但每次都在最辉煌时收手,这种赌性是常人没有的,他有一种豪赌之欲。

接下来的一次人生博弈,让他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考验。1991年到1992年,他的社会声誉已经很高了,有很多社会资源,结交了很多的亚洲国家,如新家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政治权贵,很多的政治官员都跟他关系都很好。

当时马来西亚总理的儿子告诉他一个消息,马来西亚要建的一个高速路附近发现一个大油田,问他有没有兴趣。他一听这里有巨大的利益,但要投十亿美金,他当时没有十亿美金,他爱人也坚决反对他做这个事情。当时他爱人说,你做这个事我就跟你离婚。他不听,他向马来西亚商业银行贷款,利息巨高。这期间他等于是做了一次过山车,投完钱了以后就一直在等这个消息。他开始住在马来西亚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天天吃喝玩,但是后来越住心里越毛,这消息老不出来。不知怎么回事,也打听不出来。开始住四星级、后来三星级、二星级,最后酒店也住不起了。一个老华侨看他可怜,说你住我们家吧,我们家有个地下室。他就住那老头家了。

还有七天商业银行的还款期就到。但还没有消息。

在商业还款到期的前三天,马来西亚的政府发布消息:在高速路沿线发现了大油田。

消息一出,满世界的人都找李晓华,因为那一块的地都被他提前买了。他骨子里就是一个投资客,他就要做经营投资,在他的整个历史中,他一直在找这样的机会,时代赋予他的这样一个角色。他是一个最早被投机倒把启蒙的人,他知道以时间作为手段和武器,获取巨大利润。这是投资客的一个基本素质。什么时候出手?什么时候收手?他很节制,这是很难有人能把握好的,而李晓华把握的非常好。

马来西亚让他很快的列为中国乃至世界级别的富豪,

李晓华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他完全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国际性投资家。他主要的战场并不在中国,而是在海外。他有非常高明的商业营销策略。第一,他跟很多的政府官员有很好的背景,像澳大利亚的总理霍克,就被他聘到公司做商业顾问,霍克有很多的资源可以指导他。他在非洲、南非、美国、澳洲都做各种项目,什么项目挣钱他就做什么项目。

李晓华跟我说,在购买法拉利的那个晚上,他的心情特别的不平静。当法拉利的总裁把钥匙交到他的手里后,他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往事历历在目:没有钱、饿肚子、跑步上学、在北大荒差点死掉的情景,想起多年来遭人挤兑、遭人白眼的种种经历……。这辆法拉利向世界证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接受世界说最顶尖的消费品。买法拉利对中国是个标志,是中国人站起来的标志,是李晓华的,也是中国人的。

买法拉利给他带来惊人的后果。西方世界都知道这个事情,很多外国人到中国都要拜见李晓华。李晓华也因此慢慢成为一个著名的车迷,世界上的好车他几乎都有。他这个人不抽烟喝酒,也不赌博,就是迷汽车。

 

1996年,李晓华54岁生日。这对于他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他被美国的总统老布什邀请到家里给他庆生。这一天,老布什让小布什亲自驾车,把李晓华从庄园接到他的家里去,为李晓华举办一个别具一格的生日宴会,宴会请来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宴会上老布什说了一句话,他说李晓华我知道你是在法国的里昂机场,就是那一张大照片,让我对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来自红色资本主义的挑战者。他说你的事迹很感人,你是我们美国青年学习的榜样。我对你的友好和尊重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李晓华后来自己说,他之所以对我这么敬重不是我个人的魅力,而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我算是一个改革开放里面一个符号,他也算是通过我对中国发出一种肯定。

在布什家时很有意思,老布什让他在家里随便转随便看,李晓华就在布什他们家来回转。看看布什家的卫生间什么样的,发现美国人的卫生间也很普通,比我们家也好不到哪儿去。布什的房间里挂了很多中国画,放了很多中国瓷器,他对中国的艺术很感兴趣。

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很有意思。吃完饭后,她说:“李先生我送给你一本书好不好?这本书是写我的狗的一本书。”

李晓华说:“那太好了。”巴巴拉的狗的名字叫米丽,这本书的名字也叫米丽。

芭芭拉问:“李先生你希望不希望我在这个书上给你签个名呢?”

李晓华说:“当然好了。”巴巴拉就给他在上面签了名。

芭芭拉又说:“那你希望布什先生也给你签个名吗?”

李晓华说:“那更好了。”然后布什先生就给他签了一个名。

最后她说:“那你希望我们家米丽给你签个名吗?”芭芭拉就按着那个狗蹄子按了一个印,然后在下面画了一个小狗蹄子。

由于近三十年中国的发展,西方社会都在解读中国,但是他们的解读永远不如我们到位,不如我们解读的深刻。他们的解读带着他们的价值观,比如这次对西藏的解读,就与事实不符。中国的发展强大对西方人内心是有压力的。那么对于李晓华这样一个人,日本媒体更愿意从贫富差距上去解读他,来反映中国的现实和现状,但这是客观和全面的吗?这恐怕有很大的表象性。对于东方国家乃至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贫富问题永远是一个问题,俄罗斯贫富差距比中国更严重,俄罗斯85%的石油财富被不到1%的人占有。像尤克斯石油公司几乎控制了俄罗斯。这些问题你要抨击中国也可以,你抨击苏联也可以,你抨击俄罗斯也可以。因此,这个事情对李晓华是有一些伤害的,他没有办法摆脱这种局限性,他就是一个富人。看过他的人生故事以后,任何人都可以给予理解。

李晓华的这三十年是因爱而起的三十年,但他也是因爱而结束的三十年。为什么这么讲呢?李晓华的第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失败了以后,他要为真的爱情要奋斗,要拿物质的世界解决物质世界的问题,物质的世界得来的东西要归于物质世界,他只能解决物质世界的问题。在这三十年里面,他坚定的奉行了物质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他也解决了一切问题。但是有些东西是物质解决不了的,就比如他的情感问题,他的生活问题,他现在还是单身。我今年见他的时候和以前见他不一样,他比以前平和了,比以前看开了,比以前通达了,比以前更温情了,更有人味了。当我给他提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在海外漂泊了十多年,觉得还是要回来,为什么要回来呢?他说我这几十年,丧失的亲情太多了,损失的亲情太多了,为什么他要把国内的房子建的很好、很奢华?他实际有他的表达方式,他希望把很多的当年的一些亏欠的一些亲情找回来,比如说他现在常常把很多北大荒的战友请回来,唱过去的老歌,老战友有困难的话就去帮他们,他现在在国内建了几百所的希望小学,这些事情都是因为他要重新回到情感世界,用情感解决感情世界的问题。

我上次见他时,他跟我说了一件让我最感动的事情。他说他想做的事情就是帮助那些小人物,他们很穷,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别人。他说了一个《感动中国》中的故事:一个武警,自己的妻子、孩子在岸边,他去救别人,最后死了,这个是让我最感动的。他说我现在给你一个承诺:我要把我的法拉利的拍卖了,我说我支持你做这么一个决定。我说有人买吗?他说百分之百有人买,这车五千万没问题。

人一辈子有浪花溅起的时候,是生命最激烈的时候。实际上不是看我们有多少钱,而是看我们的生命是否精彩过,美丽地绽放过。哪怕苦难,也是美丽的。就像刚才说到的李晓华在兵团的艰苦岁月,但这些事映射到我们心里却很美,它们焕发着人性的本质。

我问过他,如果这一辈子你要感谢的话,你应该感谢谁?要感谢哪些人?他说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的人,我最念念不忘的人,就是邓小平。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感恩不忘邓小平》。没有他的改革开放的大气的胸怀,我们中国很难走出贫困,我们老百姓很难走上现在的道路。

在中国这三十年里面,尤其是在早期商品倒卖的阶段,对于中国的农村改革,有震动的人物很多,经过三十年的淘洗,很多人像流星一样的划过了我们的美丽的夜空,为什么他们是流星?他们自身有很多的问题。

李晓华自己讲,跟他同年评为第一批十大优秀企业家的人们,现在已经死的死,残的残,蹲大狱的蹲大狱,他之所以还存在,最多就是比他们要清醒。

李晓华说:“现在咱们想花多少钱就有多少钱,该有的都有了,很多是你有的,别人都没有,你平和吗?你有什么不平和的,我的心态到现在为止基本是平和的,我所有的欲望也基本上都满足了,你看现在多好啊,我现在还活着。老牟跟我是同一届的十大企业家,是个大才子,我跟他讲过,他的问题就是他不成熟,他不成熟在哪儿?他这人就是一个商人,在商言商,你太政治,政治是政治家的事,你老谈政治,谈监狱去了吧,你谈什么都可以,你谈什么政治啊,政治是人家兜里的东西,不是你的,你想拿人家的东西哪儿行啊。你说你这人,你现在干什么都行,你不要触及法律的底线。”

这也反映出李晓华的清醒节制。在我们这三十年的过程中,很多的人的自我定位是不清楚的。他们早期的人生定位可能是有理想的,像牟其中,他确实有才,非常有远见。想在喜马拉雅山炸一个山口,这是一种狂想家的想法,是一个诗人的想法。但在改革开放时代下,你被承认的只是商人角色。你不能忽左忽右,所以我觉得个人简单是最美丽的,简单是最高级的享受,复杂了就没享受了,就会导致疯狂。

在我们国家面对的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中,总有一群精英屹立潮头。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他们表现出智慧,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世界看中国的时候,也会将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国家完成一次转身的同时,他们每个人也有一次优美的转身。李晓华曾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面临这个问题。在我们吃不上饭、跑步上学、逃票的时候开始,直到开上法拉利,开上世界上最好的车,可以去最好的学校深造,甚至讲课,这就是我在三十年里完成的转身,我的转身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我完不成转身。李晓华身上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素质,他每一时刻都在上进,都在变,都是在转,他无数次的转身构成了自信。




今天加班,做完了事情看了这篇文章,很受启发.

至少两点:

1,人一辈子有浪花溅起的时候,是生命最激烈的时候。实际上不是看我们有多少钱,而是看我们的生命是否精彩过,美丽地绽放过。

2,李晓华身上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素质,他每一时刻都在上进,都在变,都是在转,他无数次的转身构成了自信。
  (应证了一句话"21世纪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什么事情什么人都要变才有更明亮的出路.")
   NTT公司的企业格言: 変える力をもとに、生きだす!

 
人一辈子有浪花溅起的时候,是生命最激烈的时候。实际上不是看我们有多少钱,而是看我们的生命是否精彩过,美丽地绽放过。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google_ad_client = "pub-5873492303276472";/* 728x15, 创建于 08-7-29 */google_ad_slot = "7630759450";google_ad_width = 728;google_ad_height = 15;//--></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google_ad_client = "pub-5873492303276472";/* 728x90, 创建于 08-7-29 */google_ad_slot = "7502041044";google_ad_width = 728;google_ad_height = 90;//--></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script>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