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能力》第四篇——生产力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千人千面收费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2:03

一切始于专注

专注的感觉就是任何人胆敢打断你,你必定会暴跳如雷

  • 强迫自己坐下来,建立冲量,让你进入专注的境界
  • 做好一切可以让自己免受干扰的措施。

生产力提升计划

  • 任务细分,标明任务状态:未完成,待执行,已完成。
  • 制定粗略的季度大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合理调节
  • 制定详细得当的日计划并具体执行
  • 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排除大部分干扰
    • 手机关闭通知
    • 工作时间非正常情况不看电子邮件
    • 退出让自己分心的聊天软件
  • 休息和休假:长时间工作之后必需的放松过程
  • 采取行动,给自己设立制度和计划

番茄工作法

番茄钟:25分钟专注于一件事,5分钟休息。4个番茄钟过后休息15分钟

  • 设置事件优先级,熟知每个番茄钟的真正价值
  • 注意自己能完成的工作的数量,合理安排计划

定额工作法

定额工作法两点: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对每周完成的任务目标进行定额

原理:做出承诺,不遗余力的完成自己所设定的任务,失败是一个不可被接受的选项,失败之后必须要承担失败的惩罚。制定切实可行的定额。

对自己负责

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有效得多

  • 责任感:培养在没有人监督自己的时候也能高效工作的自我责任感非常重要
  • 为自己设定规则:条理性帮助你更关注任务
  • 外部问责:请别人来监督你为自己制定的规则,最好找一个互相监督有共同目标的人
  • 采取行动:坚守自己制定的规则,生产效率会提高很多

要不要多任务并行

多任务并行实质大多是任务切换

批量处理相同事务效率更高,避免被其他任务干扰

如何做多任务并行:一些对注意力要求不太高的任务,如:听音乐与体育运动相结合。

职业倦怠,找到解药

新鲜感消退之后就会产生倦怠

  • 咬牙坚持到底,穿越墙战胜自己
  • 消除倦怠的方法:在任务没有完成之前,设立一个规则或一个时间表,并且坚决执行,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自我感觉如何,我都坚持自己制定的规则并完成

时间是怎样被浪费掉的

  • 最大的时间杀手:电视节目。通过寻求做其他有益的事情来占用自己的时间来解决
  • 其他时间杀手:批处理解决

    • 社交媒体
    • 新闻
    • 游戏和不必要的会议等
  • 跟踪自己在什么事情上浪费的时间最多:通过上述方法消除在此项事件上浪费的时间

形成惯例的重要性

  • 创建一个惯例
  • 首先要有一个大目标,然后再将大目标逐级分解成小目标执行
  • 让惯例更加细化:养成每天都有一些习惯做的事。

每天的生活越有条理,就越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但是不要过分沉迷惯例,他并不能帮你做到任何事情

培养习惯:刷新你的代码

成就我们的恰恰就是那些不断重复做的事情,因此,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 暗示:暗示这件事自己必须按规则去做
  • 惯例:当暗示的次数多起来就成了惯例
  • 奖励:当按照暗示形成了某种惯例之后并且完成了相应任务之后。应该得到奖励

习惯的力量往往基于奖励的力量,尽量寻找哪些会带来相似的奖励甚至相同类型的奖励的事情

最重要的:强迫自己坚持足够长时间来让新的好习惯取代旧的坏习惯

养成新习惯:1.选定要养成的习惯。2.想想有助于激励你养成这一习惯的奖励。3.为新习惯找出暗示:什么能够触发习惯

分解任务:如何吃掉一头大象

要吃掉大象:每次只能吃一口

分解大项目,大任务

任务越大:越难明确定义,越要仔细多次的分析任务和问题

努力工作的价值

  • 艰苦困难的工作最有可能是让我们获益良多的工作
  • 聪明而努力的工作,而不是一味的努力工作
  • 你需要下定决心去做那些需要做的工作
  • 你需要认识到:工作最终必须要完成,所以还不如现在就做,而不是等到以后
  • 你必须认识到:你想要实现目标,要想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唯一的途径就是自愿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开始工作

任何行动都比不采取行动好

任何行动往往都比没有行动好,特别是当你一直停滞在不愉快情势下很长时间的时候,如果这是一个错误,至少你学到了一些东西,这样一来,他就不再是一个错误了。如果你仍然选择停滞不前,那么你就学不到东西《当下的力量》

我们为什么拒绝采取行动

  • 恐惧出错
  • 恐惧失败
  • 恐惧改变
  • 恐惧做不一样的事情

无论你在逃避什么,无论是什么困扰着你,都不要拒绝采取行动,当下就是行动的时刻,当下就是决策的时刻。

有时候,当你完全不确定要做什么的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做一些选择中的事情,然后在前进的途中再调整方向。

总结

在这篇中,主要讲了一些提升生产力的方法,还需要我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断实践,与诸君共勉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