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ctor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找不到网络连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4:19

vector

声明:本内容来源《acm程序设计曾宗根zhujie


vector向量容器不但能像数组一样对元素进行随机访问,还能在尾部插入元素,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容器,完全可以代数组。


值得注意的是,vector具有内存自动管理的功能,对于元素的插入和删除,可动态调整所占的内存空间。


使用vector向量容器,需要头文件包含声明“#include <vector>”。


vector文件在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Include文件夹中可以找。vector容器的下标是从0开始计数的,也就是说,如果vector容器的大小是n,那么,元素的下标是0~n-1。


对于vector容器的容量定义,可以事先定义一个固定大小,事后,可以随时调整其大小;也可以事先不定义,随时使用push_back()方法从尾部扩张元素,也可以使用insert()在某个元素位置前插入新元素。


vector容器有两个重要的方法,


begin()和end()。
begin()
返回的是首元素位置的迭代器;
end()

返回的是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元素位置的迭代器。


创建vector对象

创建vector对象常用的有三种形式。


(1)不指定容器的元素个数,如定义一个用来存储整型的容器:
vector<int> v; 


(2)创建时,指定容器的大小,如定义一个用来存储10个double类型元素的向量容器:
vector<double> v(10); 

注意,元素的下标为0~9;

另外,每个元素的值被初始化为0.0。


(3)创建一个具有n个元素的向量容器对象,每个元素具有指定的初始值:
vector<double> v(10,8.6);
上述语句定义了v向量容器,共有10个元素,每个元素的值是8.6。


尾部元素扩张

通常使用push_back()vector容器在尾部追加新元素。尾部追加元素,vector容器会自动分配新内存空间。可对空的vector对象扩张,也可对已有元素的vector对象扩张。

下面的代码将279三个元素从尾部添加到v容器中,这样,v容器中就有三个元素,其值依次是279

#include <vector>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vector<int> v;v.push_back(2);v.push_back(7);v.push_back(9);return 0;} 

下标方式访问

vector元素访问或遍历vector对象是常要做的事情。对于vector对象,可以采用下标方式随意访问它的某个元素,当然,也可以以下标方式对某元素重新赋值,这点类似于数组的访问方式。

下面的代码就是采用下标方式对数组赋值,再输出元素的值279

#include <vector>#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vector<int> v(3);v[0]=2;v[1]=7;v[2]=9;cout<<v[0]<<" "<<v[1]<<" "<<v[2]<<endl;return 0;}

用迭代器访问

vector元素常使用迭代器配合循环语句来对vector对象进行遍历访问,迭代器的类型一定要与它要遍历的vector对象的元素类型一致。

下面的代码采用迭代器对vector进行了遍历,输出279

#include <vector>#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vector<int> v(3);v[0]=2;v[1]=7;v[2]=9;//定义迭代器变量vector<int>::iterator it;for(it=v.begin(); it!=v.end(); it++) {//输出迭代器上的元素值cout<<*it<<" ";}//换行cout<<endl;return 0;}

元素的插入

insert()方法可以在vector对象的任意位置前插入一个新的元素,同时,vector自动扩张一个元素空间,插入位置后的所有元素依次向后挪动一个位置。


要注意的是,insert()方法要求插入的位置,是元素的迭代器位置,而不是元素的下标。

下面的代码输出的结果是8,2,1,7,9,3:


#include <vector>#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vector<int> v(3);v[0]=2;v[1]=7;v[2]=9;//在最前面插入新元素,元素值为8v.insert(v.begin(),8);//在第2//个元素前插入新元素1v.insert(v.begin()+2,1);//在向量末尾追加新元素3v.insert(v.end(),3);//定义迭代器变量vector<int>::iterator it;for(it=v.begin(); it!=v.end(); it++) {//输出迭代器上的元素值cout<<*it<<" ";}//换行cout<<endl;return 0;}


元素的删除


erase()方法可以删除vector中迭代器所指的一个元素或一段区间中的所有元素。

clear()方法则一次性删除vector中的所有元素。


下面这段代码演示了vector元素的删除方法:


#include <vector>#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vector<int>   v(10);//给向量赋值for(int   i=0; i<10; i++) {v[i]=i;}//删除2个元素,从0开始计数v.erase(v.begin()+2);//定义迭代器变量vector<int>::iterator   it;for(it=v.begin(); it!=v.end(); it++) {//输出迭代器上的元素值cout<<*it<<" ";}//换行cout<<endl;//删除迭代器第1到第5区间的所有元素v.erase(v.begin()+1,v.begin()+5);for(it=v.begin(); it!=v.end(); it++) {//输出迭代器上的元素值cout<<*it<<" ";}//换行cout<<endl;//清空向量v.clear();//输出向量大小cout<<v.size()<<endl;return   0;}

运行结果:0 1 3 4 5 6 7 8 9 0 6 7 8 9 0 

使用reverse反向排列算法

reverse反向排列算法,需要定义头文件“#include <algorithm>”,algorithm文件位于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Include文件夹中。

reverse算法可将向量中某段迭代器区间元素反向排列,看下面这段代码:


#include <vector>#include <iostream>#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vector<int>   v(10);//给向量赋值for(int   i=0; i<10; i++) {v[i]=i;}//反向排列向量的从首到尾间的元素reverse(v.begin(),v.end());//定义迭代器变量vector<int>::iterator   it;for(it=v.begin(); it!=v.end(); it++) {//输出迭代器上的元素值cout<<*it<<" ";}//换行cout<<endl;return   0;}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