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调用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盗用视频怎么处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3:44
当调用者比如h调用某个函数f时,从编译器或者汇编语言角度来看,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h将实参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一个个压入stack中。
  2. 执行一个转移指令call f
  3. f执行完函数体后,将返回值传入寄存器AX/EAX/RAX中。
  4. f执行转移指令ret
  5. h将实参从stack中一个一个弹出。
由此可见,编译器是不会把“下一条指令地址”压入Stack中的。然而,当从f返回后,CPU是如何知道下一步应该执行什么指令呢?也就是说下一条指令 的地址从哪来的呢?这当然还是从stack中获得。那么,这个地址是什么时候放到stack中的?还有,它什么时候从stack中出来的?这些工作是由谁 来完成的?是调用者?还是被调用者?这就得先从内存的角度看一下Stack的变化。主是看esp/rsp寄存器的内空以及该地址对应的内存单元的内容。
  
   具体来说,从内存的角度看,函数h调用f时,Stack是按下面步骤发生变化的:
  1. 实参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一个一个进入stack中。
  2. 函数调用指令之后的“下一条指令地址”进入stack中。
  3. 函数f中的局部变量加入到stack中。
  4. 函数f中的局部变量从Stack中弹出。
  5. “下一条指令地址”从stack中弱出,流入程序计数器寄存器IP中。
  6. 寄存器AX/EAX/RAX中的值流入到stack中h的局部变量(或者全局变量等)中。
  7. 调用函数f时的实参从stack中弹出。
然而,由于编译器的优化,用较新的编译器将程序翻译成汇编后,这部分逻辑变的比较难懂。如较新的GCC/G++编译器压stack和弹stack的操作 都不是用push和pop指令实现的,而是一次性地将ESP/RSP增加一定的数值(分配好实参的空间),然后用MOV指令将参数放入Stack中的,这 样速度比较快。老版本的编译器翻译成的汇编比较好懂。
   那么,到底是谁将“下一条指令地址”放入stack中的呢?当然是调用者h了。其实这个功能是一条汇编指令call实现的,而不是简单的用push/pop/mov指令实现的。CALL指令的执行可以视为做了以下工作:
  1. 将“下一条指令地址”压入stack。
  2. 改变IP的值为被调用的函数的地址。
相应地,将“下一条指令取出”的操作是被调用者做的。其实这是RET指令的功能,而不是用PUSH/POP/MOV来实现的。从硬件角度来讲,RET指 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它仅仅就是与CALL指令对应的功能相反的指令,与CALL做的工作恰好相反,恢复了IP寄存器,使其指向调用者调用函数之后的“下 一条指令的地址”。
   想来个直观点的说明,最好还是通过一个小程序。昨天用GCC已经做过测试,由于版本比较新,它做的优化太多了,比如它尽量使用寄存器进行参数传递而非 Stack,所以介绍起来比较麻烦。并且GCC使用的AT&T汇编格式比较难懂,还是用WINDOWS下都熟悉的MASM格式的汇编来列一下吧。 同时为了清晰,少费点口舌,就用可视化的工具VC++6.0来介绍。
   首先,假设程序代码如下(很简单的):
int f(int a, int b)
{
return a*b;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x = 0;
x = f(5,6);
++x;
return 0;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