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几种设计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预处理命令三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6:26

1、Singleton

 

单态定义

    Singleton模式主要作用是保证在Java应用程序中,一个类Class只有一个实例存在。

    在很多操作中,比如建立目录 数据库连接都需要这样的单线程操作。

    还有, singleton能够被状态化; 这样,多个单态类在一起就可以作为一个状态仓库一样向外提供服务,比如,你要论坛中的帖子计数器,每次浏览一次需要计数,单态类能否保持住这个计数,并且能synchronize的安全自动加1,如果你要把这个数字永久保存到数据库,你可以在不修改单态接口的情况下方便的做到。

    另外方面,Singleton也能够被无状态化。提供工具性质的功能,

    Singleton模式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实现的可能。使用Singleton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节省内存,因为它限制了实例的个数,有利于Java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我们常常看到工厂模式中类装入器(class loader)中也用Singleton模式实现的,因为被装入的类实际也属于资源。


    如何使用

    一般Singleton模式通常有几种形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在自己内部定义自己一个实例,是不是很奇怪?  //注意这是private 只供内部调用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这里提供了一个供外部访问本class的静态方法,可以直接访问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第二种形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这个方法比上面有所改进,不用每次都进行生成对象,只是第一次       //使用时生成实例!   if (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return instance;   }}

    使用Singleton.getInstance()可以访问单态类。

    上面第二中形式是lazy initialization,也就是说第一次调用时初始Singleton,以后就不用再生成了。

    注意到lazy initialization形式中的synchronized,这个synchronized很重要,如果没有synchronized,那么使用getInstance()是有可能得到多个Singleton实例。关于lazy initialization的Singleton有很多涉及double-checked locking (DCL)的讨论,有兴趣者进一步研究。

    一般认为第一种形式要更加安全些。


    使用Singleton注意事项

    有时在某些情况下,使用Singleton并不能达到Singleton的目的,如有多个Singleton对象同时被不同的类装入器装载;在EJB这样的分布式系统中使用也要注意这种情况,因为EJB是跨服务器,跨JVM的。

    我们以SUN公司的宠物店源码(Pet Store 1.3.1)的ServiceLocator为例稍微分析一下:

    在Pet Store中ServiceLocator有两种,一个是EJB目录下;一个是WEB目录下,我们检查这两个ServiceLocator会发现内容差不多,都是提供EJB的查询定位服务,可是为什么要分开呢?仔细研究对这两种ServiceLocator才发现区别:在WEB中的ServiceLocator的采取Singleton模式,ServiceLocator属于资源定位,理所当然应该使用Singleton模式。但是在EJB中,Singleton模式已经失去作用,所以ServiceLocator才分成两种,一种面向WEB服务的,一种是面向EJB服务的。

    Singleton模式看起来简单,使用方法也很方便,但是真正用好,是非常不容易,需要对Java的类 线程 内存等概念有相当的了解。

    总之

    如果你的应用基于容器,那么Singleton模式少用或者不用,可以使用相关替代技术。

 

 

2、Observer

 

Java深入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碰到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这一概念,了解设计模式,将使自己对java中的接口或抽象类应用有更深的理解.设计模式在java的中型系统中应用广泛,遵循一定的编程模式,才能使自己的代码便于理解,易于交流,Observer(观察者)模式是比较常用的一个模式,尤其在界面设计中应用广泛,而本站所关注的是Java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应用,因此想从电子商务实例中分析Observer的应用.

    虽然网上商店形式多样,每个站点有自己的特色,但也有其一般的共性,单就"商品的变化,以便及时通知订户"这一点,是很多网上商店共有的模式,这一模式类似Observer patern观察者模式.

    具体的说,如果网上商店中商品在名称 价格等方面有变化,如果系统能自动通知会员,将是网上商店区别传统商店的一大特色.这就需要在商品product中加入Observer这样角色,以便product细节发生变化时,Observer能自动观察到这种变化,并能进行及时的update或notify动作。



Java的API还为为我们提供现成的Observer接口Java.util.Observer.我们只要直接使用它就可以.

我们必须extends Java.util.Observer才能真正使用它:
1.提供Add/Delete observer的方法;
2.提供通知(notisfy) 所有observer的方法;

//产品类 可供Jsp直接使用UseBean调用 该类主要执行产品数据库插入 更新public class product extends Observabl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float price;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name;  //设置变化点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name);  }     public float getPrice(){ return price;}  public void setPrice(float price){   this.price=price;  //设置变化点   setChanged();   notifyObservers(new Float(price));  }  //以下可以是数据库更新 插入命令.  public void saveToDb(){  .....................}

我们注意到,在product类中 的setXXX方法中,我们设置了 notify(通知)方法, 当Jsp表单调用setXXX(如何调用见我的另外一篇文章),实际上就触发了notisfyObservers方法,这将通知相应观察者应该采取行动了.

下面看看这些观察者的代码,他们究竟采取了什么行动:

//观察者NameObserver主要用来对产品名称(name)进行观察的public class Nam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String name=null;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j,Object arg){    if (arg instanceof String){     name=(String)arg;     //产品名称改变值在name中     System.out.println("NameObserver :name changet to "+name);    }  }}//观察者PriceObserver主要用来对产品价格(price)进行观察的public class Pric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float price=0;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bj,Object arg){    if (arg instanceof Float){     price=((Float)arg).floatValue();       System.out.println("PriceObserver :price changet to "+price);    }  }}

Jsp中我们可以来正式执行这段观察者程序:

<jsp:useBean id="product" scope="session" class="Product" /><jsp:setProperty name="product" property="*" /><jsp:useBean id="nameobs" scope="session" class="NameObserver" /><jsp:setProperty name="product" property="*" /><jsp:useBean id="priceobs" scope="session" class="PriceObserver" /><jsp:setProperty name="product" property="*" /><%if (request.getParameter("save")!=null){  product.saveToDb();  out.println("产品数据变动 保存! 并已经自动通知客户");}else{  //加入观察者  product.addObserver(nameobs);  product.addObserver(priceobs);%>  //request.getRequestURI()是产生本jsp的程序名,就是自己调用自己  <form action="<%=request.getRequestURI()%>" method=post>  <input type=hidden name="save" value="1">  产品名称:<input type=text name="name" >  产品价格:<input type=text name="price">  <input type=submit>  </form><%}%>

执行改Jsp程序,会出现一个表单录入界面, 需要输入产品名称 产品价格, 点按Submit后,还是执行该jsp的
if (request.getParameter("save")!=null)之间的代码.


由于这里使用了数据javabeans的自动赋值概念,实际程序自动执行了setName setPrice语句.你会在服务器控制台中发现下面信息::

NameObserver :name changet to ?????(Jsp表单中输入的产品名称)

PriceObserver :price changet to ???(Jsp表单中输入的产品价格);

这说明观察者已经在行动了.!!
同时你会在执行jsp的浏览器端得到信息:

产品数据变动 保存! 并已经自动通知客户

上文由于使用jsp概念,隐含很多自动动作,现将调用观察者的Java代码写如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Product product=new Product();NameObserver nameobs=new NameObserver();PriceObserver priceobs=new PriceObserver();//加入观察者product.addObserver(nameobs);product.addObserver(priceobs);product.setName("橘子红了");product.setPrice(9.22f);  }}

你会在发现下面信息::

NameObserver :name changet to 橘子红了

PriceObserver :price changet to 9.22

这说明观察者在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