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函数与虚函数表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上海市行知中学校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2:32

                                              虚函数与虚函数表

一、概述

为了实现C++的多态,C++使用了一种动态绑定的技术。这个技术的核心是虚函数表(下文简称虚表)。本文介绍虚函数表是如何实现动态绑定的。

二、类的虚表

每个包含了虚函数的类都包含一个虚表。 
我们知道,当一个类(A)继承另一个类(B)时,类A会继承类B的函数的调用权。所以如果一个基类包含了虚函数,那么其继承类也可调用这些虚函数,换句话说,一个类继承了包含虚函数的基类,那么这个类也拥有自己的虚表。

我们来看以下的代码。类A包含虚函数vfunc1,vfunc2,由于类A包含虚函数,故类A拥有一个虚表。

class A {public:    virtual void vfunc1();    virtual void vfunc2();    void func1();    void func2();private:    int m_data1, m_data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类A的虚表如图1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1:类A的虚表示意图

虚表是一个指针数组,其元素是虚函数的指针,每个元素对应一个虚函数的函数指针。需要指出的是,普通的函数即非虚函数,其调用并不需要经过虚表,所以虚表的元素并不包括普通函数的函数指针。 
虚表内的条目,即虚函数指针的赋值发生在编译器的编译阶段,也就是说在代码的编译阶段,虚表就可以构造出来了。

三、虚表指针

虚表是属于类的,而不是属于某个具体的对象,一个类只需要一个虚表即可。同一个类的所有对象都使用同一个虚表。 
为了指定对象的虚表,对象内部包含一个虚表的指针,来指向自己所使用的虚表。为了让每个包含虚表的类的对象都拥有一个虚表指针,编译器在类中添加了一个指针,*__vptr,用来指向虚表。这样,当类的对象在创建时便拥有了这个指针,且这个指针的值会自动被设置为指向类的虚表。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2:对象与它的虚表

上面指出,一个继承类的基类如果包含虚函数,那个这个继承类也有拥有自己的虚表,故这个继承类的对象也包含一个虚表指针,用来指向它的虚表。

四、动态绑定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好奇C++是如何利用虚表和虚表指针来实现动态绑定的。我们先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A {public:    virtual void vfunc1();    virtual void vfunc2();    void func1();    void func2();private:    int m_data1, m_data2;};class B : public A {public:    virtual void vfunc1();    void func1();private:    int m_data3;};class C: public B {public:    virtual void vfunc2();    void func2();private:    int m_data1, m_data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类A是基类,类B继承类A,类C又继承类B。类A,类B,类C,其对象模型如下图3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3:类A,类B,类C的对象模型

由于这三个类都有虚函数,故编译器为每个类都创建了一个虚表,即类A的虚表(A vtbl),类B的虚表(B vtbl),类C的虚表(C vtbl)。类A,类B,类C的对象都拥有一个虚表指针,*__vptr,用来指向自己所属类的虚表。 
类A包括两个虚函数,故A vtbl包含两个指针,分别指向A::vfunc1()和A::vfunc2()。 
类B继承于类A,故类B可以调用类A的函数,但由于类B重写了B::vfunc1()函数,故B vtbl的两个指针分别指向B::vfunc1()和A::vfunc2()。 
类C继承于类B,故类C可以调用类B的函数,但由于类C重写了C::vfunc2()函数,故C vtbl的两个指针分别指向B::vfunc1()(指向继承的最近的一个类的函数)和C::vfunc2()。 
虽然图3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只要抓住“对象的虚表指针用来指向自己所属类的虚表,虚表中的指针会指向其继承的最近的一个类的虚函数”这个特点,便可以快速将这几个类的对象模型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出来。

非虚函数的调用不用经过虚表,故不需要虚表中的指针指向这些函数。

假设我们定义一个类B的对象。由于bObject是类B的一个对象,故bObject包含一个虚表指针,指向类B的虚表。

int main() {    B bObject;}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现在,我们声明一个类A的指针p来指向对象bObject。虽然p是基类的指针只能指向基类的部分,但是虚表指针亦属于基类部分,所以p可以访问到对象bObject的虚表指针。bObject的虚表指针指向类B的虚表,所以p可以访问到B vtbl。如图3所示。

int main() {    B bObject;    A *p = & bObject;}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当我们使用p来调用vfunc1()函数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int main() {    B bObject;    A *p = & bObject;    p->vfunc1();}
  • 1
  • 2
  • 3
  • 4
  • 5
  • 6
  • 1
  • 2
  • 3
  • 4
  • 5
  • 6

程序在执行p->vfunc1()时,会发现p是个指针,且调用的函数是虚函数,接下来便会进行以下的步骤。 
首先,根据虚表指针p->__vptr来访问对象bObject对应的虚表。虽然指针p是基类A*类型,但是*__vptr也是基类的一部分,所以可以通过p->__vptr可以访问到对象对应的虚表。 
然后,在虚表中查找所调用的函数对应的条目。由于虚表在编译阶段就可以构造出来了,所以可以根据所调用的函数定位到虚表中的对应条目。对于 p->vfunc1()的调用,B vtbl的第一项即是vfunc1对应的条目。 
最后,根据虚表中找到的函数指针,调用函数。从图3可以看到,B vtbl的第一项指向B::vfunc1(),所以 p->vfunc1()实质会调用B::vfunc1()函数。

如果p指向类A的对象,情况又是怎么样?

int main() {    A aObject;    A *p = &aObject;    p->vfunc1();}
  • 1
  • 2
  • 3
  • 4
  • 5
  • 6
  • 1
  • 2
  • 3
  • 4
  • 5
  • 6

当aObject在创建时,它的虚表指针__vptr已设置为指向A vtbl,这样p->__vptr就指向A vtbl。vfunc1在A vtbl对应在条目指向了A::vfunc1()函数,所以 p->vfunc1()实质会调用A::vfunc1()函数。

可以把以上三个调用函数的步骤用以下表达式来表示:

(*(p->__vptr)[n])(p)

可以看到,通过使用这些虚函数表,即使使用的是基类的指针来调用函数,也可以达到正确调用运行中实际对象的虚函数。 
我们把经过虚表调用虚函数的过程称为动态绑定,其表现出来的现象称为运行时多态。动态绑定区别于传统的函数调用,传统的函数调用我们称之为静态绑定,即函数的调用在编译阶段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那么,什么时候会执行函数的动态绑定?这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 通过指针来调用函数
  • 指针upcast向上转型(继承类向基类的转换称为upcast,关于什么是upcast,可以参考本文的参考资料)
  • 调用的是虚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调用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编译器就会把该函数调用编译成动态绑定,其函数的调用过程走的是上述通过虚表的机制。

五、虚函数表存放的位置

  

    1.虚函数表是全局共享的元素,即全局仅有一个.

   2.虚函数表类似一个数组,类对象中存储vptr指针,指向虚函数表.即虚函数表不是函数,不是程序代码,不肯能存储在代码段.

   3.虚函数表存储虚函数的地址,即虚函数表的元素是指向类成员函数的指针,而类中虚函数的个数在编译时期可以确定,即虚函数表的大小可以确定,即大小是在编译时期确定的,不必动态分配内存空间存储虚函数表,所以不再堆中.

根据以上特征,虚函数表类似于类中静态成员变量.静态成员变量也是全局共享,大小确定.

所以我推测虚函数表和静态成员变量一样,存放在全局数据区.

 

   c/c++程序所占用的内存一共分为五种:

       栈区,堆区,程序代码区,全局数据区(静态区),文字常量区.

       显而易见,虚函数表存放在全局数据区.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   虚函数表是class specific的,也就是针对一个类来说的,这里有点像一个类里面的staic成员变量,即它是属于一个类所有对象的,不是属于某一个对象特有的,是一个类所有对象共有的。
  2.  虚函数表是编译器来选择实现的,编译器的种类不同,可能实现方式不一样,就像前面我们说的vptr在一个对象的最前面,但是也有其他实现方式,不过目前gcc 和微软的编译器都是将vptr放在对象内存布局的最前面。
  3.  虽然我们知道vptr指向虚函数表,那么虚函数表具体存放在内存哪个位置呢,虽然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得到虚函数表的地址。实际上虚函数指针是在构造函数执行时初始化的,而虚函数表是存放在可执行文件中的。下面的一篇博客测试了微软的编译器将虚函数表存放在了目标文件或者可执行文件的常量段中,http://blog.csdn.net/vicness/article/details/3962767,不过我在gcc下的汇编文件中没有找到vtbl的具体存放位置,主要是对可执行文件的装载和运行原理还没有深刻的理解,相信不久有了这些知识之后会很轻松的找到虚函数表到底存放在目标文件的哪一个段中。
  4. 经过测试,在gcc编译器的实现中虚函数表vtable存放在可执行文件的只读数据段.rodata中。
虚函数表vtable在Linux/Unix中存放在可执行文件的只读数据段中(rodata),这与微软的编译器将虚函数表存放在常量段存在一些差别。

六、总结

封装,继承,多态是面向对象设计的三个特征,而多态可以说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关键。C++通过虚函数表,实现了虚函数与对象的动态绑定,从而构建了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石。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