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十)--外观模式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标识符由什么组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23:31

定义

外观模式,为子系统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此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个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结构图


例子

//子系统类1class SubSystemOne{public:    MethodOne();}//子系统类2class SubSystemTwo{public:    MethonTwo();}//外观类class Facade{private:    SubSystemOne one;    SubSystemTwo two;public:    Facade()    {        one = new SubSystemOne();        two = new SubSystemTwo();    }    void MethodA()    {        one.MethodOne();        two.MethonTwo();    }    void MethodB()    {        one.MethodOne();    }}//客户端调用int main(){    Facade facade = new Facade();    facade.MethodA();    facade.MethodB();}


特点

(1)    Facade模式对客户屏蔽了子系统组件,因而减少了客户处理的对象的数目并使得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   Facade模式实现了子系统与客户之间的松耦合关系,而子系统内部的功能组件往往是紧耦合的。松耦合关系使得子系统的组件变化不会影响到它的客户。

(3)   如果应用需要,它并不限制它们使用子系统类。因此你可以在系统易用性与通用性之间选择。

(4)   在外观模式中,通常只需要一个外观类,并且此外观类只有一个实例,换言之它是一个单例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系统里只能有一个外观类,而仅仅是说对每一个子系统只有一个外观类。或者说,如果一个系统有好几个子系统的话,每一个子系统有一个外观类,整个系统可以有数个外观类。

(5)   外观模式的用意是为子系统提供一个集中化和简化的沟通管道,而不建议向子系统加入新的行为。

(6)   外观模式注重的是简化接口,它更多的时候是从架构的层次去看整个系统,而并非单个类的层次。


适用性

(1) 为一个复杂子系统提供一个简单接口。
(2) 提高子系统的独立性。
(3) 在层次化结构中,可以使用Facade模式定义系统中每一层的入口。

优点

1)外观模式松散了客户端与子系统的耦合关系,让子系统内部的模块能更容易扩展和维护。

2)外观模式让子系统更加易用,客户端不再需要了解子系统内部的实现,也不需要跟众多子系统内部的模块进行交互,只需要跟外观交互就可以了,相当于外观类为外部客户端使用子系统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3) 通过合理使用Facade,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划分访问的层次。有些方法是对系统外的,有些方法是系统内部使用的。把需要暴露给外部的功能集中到外观中,这样既方便客户端使用,也很好的隐藏了内部的细节。


缺点

过多的或者是不太合理的Facade也容易让人迷惑,到底是调用Facade好呢,还是直接调用模块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