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http304响应

来源:互联网 发布:信息技术网络研修心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21:19

一、什么是304

先看一下304解释:

这里写图片描述

更详细一点,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1、如果客户端在请求一个文件的时候,发现自己缓存的文件有 Last Modified ,那么在请求中会包含 If Modified Since ,这个时间就是缓存文件的 Last Modified 。因此,如果请求中包含 If Modified Since,就说明已经有缓存在客户端。只要判断这个时间和当前请求的文件的修改时间就可以确定是返回 304 还是 200 。

2、对于静态文件,例如:CSS、图片,服务器会自动完成 Last Modified 和 If Modified Since 的比较,完成缓存或者更新。

3、对于动态页面,就是动态产生的页面,往往没有包含 Last Modified 信息,这样浏览器、网关等都不会做缓存,也就是在每次请求的时候都完成一个 200 的请求。因此,对于动态页面做缓存加速,首先要在 Response 的 HTTP Header 中增加 Last Modified 定义,其次根据 Request 中的 If Modified Since 和被请求内容的更新时间来返回 200 或者 304 。虽然在返回 304 的时候已经做了一次数据库查询,但是可以避免接下来更多的数据库查询,并且没有返回页面内容而只是一个 HTTP Header,从而大大的降低带宽的消耗,对于用户的感觉也是提高。

二、Last-Modified

1、在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某一个URL时,服务器端的返回状态会是200,内容是你请求的资源,同时有一个Last-Modified的属性标记此文件在服务期端最后被修改的时间,格式类似这样:

Last-Modified: Fri, 12 May 2006 18:53:33 GMT

2、客户端第二次请求此URL时,根据 HTTP 协议的规定,浏览器会向服务器传送 If-Modified-Since 报头,询问该时间之后文件是否有被修改过:

If-Modified-Since: Fri, 12 May 2006 18:53:33 GMT

服务器端的程序先取得这个字段的值,然后与服务器上的数据最后修改时间对比,如果服务器端的资源没有变化,就直接返回 304 Not Modified 状态码,然后停止。这样就节省了传输数据量,达到节省带宽的目的。当服务器端代码发生改变或者重启服务器时,则重新发出资源,返回和第一次请求时类似。从而保证不向客户端重复发出资源,也保证当服务器有变化时,客户端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具体见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三、为什么要使用条件请求

当用户访问一个网页时,条件请求可以加速网页的打开时间(因为可以省去传输整个响应体的时间),但仍然会有网络延迟,因为浏览器还是得为每个资源生成一条条件请求,并且等到服务器返回HTTP/304响应,才能读取缓存来显示网页.更理想的情况是,服务器在响应上指定Cache-Control或Expires指令,这样客户端就能知道该资源的可用时间为多长,也就能跳过条件请求的步骤,直接使用缓存中的资源了.

可是,即使服务器提供了这些信息,在下列情况下仍然需要使用条件请求:

    在超过服务器指定的过期时间之后    如果用户执行了刷新操作的话

四、CTRL-F5会无条件的请求页面中的每个资源

如果用户按下了CTRL-F5 (有时称之为“强刷-hard refresh”),你会发现浏览器省略了If-Modified-Since和If-None-Match请求头,也就是无条件的请求页面中的每个资源.

整理来自:
http://www.studyofnet.com/news/982.html
http://www.cnblogs.com/ziyunfei/archive/2012/11/16/2772729.htm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