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4:对手才是真知音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粉色系口红推荐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2:26

辩论是一个奇怪的圈子,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面红耳赤的对掐来增进友谊。这并不是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陈词滥调,因为辩手在场上向来是哪里疼往哪里戳毫不留情。然而问题是,“哪里疼戳哪里”的前提是知道对方哪里最疼,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比任何人都要更了解你的对手。所以,如果你遇到了招招见血的批驳,直指死穴的攻击,别生气——至少有人真的懂你。

听起来很怪,但这并不是什么自虐倾向。罗素就曾经说,他宁愿被一个懂哲学的论敌骂,也不愿被一个不懂哲学的朋友夸,这应该是句实在话。猪一样队友荒腔走板的赞美,让人暗自窝火又不好发作,还不如神一样对手戳到痛处的批评来得过瘾。这就好比大厨用心做一桌菜,与其来个没出息的吃货高声喝彩“真下饭!”,倒不如遇上个挑剔的美食家指手划脚吹毛求疵,服不服气先搁一边,总不至于鸡同鸭讲憋到内伤。

对此,荀子有个精妙的说法,叫做“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意思是说,“非”(否定和批评)得恰当,可以像师长一样有教益;“是”(肯定和赞美)得精准,可以像朋友一样心灵相通。准确的批评可以让人学到东西,恰如其分的赞美可以发掘真正的价值,所以批评或赞美的“非”与“是”其实并不重要,能否看出门道的那个“当”才是关键。

其实,无论是踩还是顶,“准确”都不那么容易,心心相印的知音固然难觅,旗鼓相当的对手也一样难得。进一步说,精准的眼光需要无关爱恨的超然与冷静,而对手可以不恨你,朋友却不可能不爱你,所以更能切中肯綮的“知音”,往往并不是肝胆相照的朋友,反倒是针锋相对的对手。

就拿“知音”这个词的原典来说,伯牙在遇到子期前已经是有名的乐师,高明的同行和死忠脑残粉肯定都不会少,为什么只有子期才能听出高山流水之志?道理很简单,同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平时一起喝喝酒吹吹牛,先入为主的东西太多,难得静下心来听你到底想表达什么。至于铁杆粉丝,更是一副“你主宰我崇拜”的如痴如醉状,偶像还没开始抚琴就已经嗨到快晕过去,能听出个究竟才叫奇怪。而子期的优势,恰恰在于之前根本就不认识这位著名音乐家,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喜好。也就是说,子期之所以能听懂伯牙,不是因为这个过路的樵夫偏巧正是扫地神僧一样的绝世高手,而是因为他有一个难得的中立地位。见山就是山,见水就是水,方可称为“知音”。从这个意思上说,孔子讲“君子之交淡如水”,实在是别有深意。

所以说,朋友要成为知音,需要一种超然于友情之上的中立,而这其实很难。更多的情况则是,友情所带来的偏向性和联盟关系,使得我们既缺乏客观立场,也没有迫切动力去深入理解自己的朋友,这个时候,才愈发显出对手的可贵。好的对手不会恨你,因为恨和爱一样会干扰判断;对手只会研究分析,试图真正理解你,因为这才是最关键的取胜之道;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优势,到了最后,相较于朋友,对手反而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被称为“知音”的人,这真是一种诡异的辩证。

这个道理乍看比较古怪,事实上却不难理解:假如天下都是李逵,宋江活着其实也没啥意思;如果世上没有刘备,曹操带甲百万也比不上青梅煮酒过瘾。因此我宁愿相信,孔明给周瑜吊孝是真哭,凯撒因为庞培被杀找埃及人问罪是真生气,因为高手的寂寞,实在不是那些追随者能够排遣的。没有等量齐观的对手,又要到哪里去找知音呢?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争战尚且如此,文明社会中不同观点间的论战,更应强调这种“对手才是真知音”的态度。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