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Where to Focus: Query Adaptive Matching for Instance Retrieval Using Convolutional Feature Maps

来源:互联网 发布:自己做视频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21:17

 本论文在《Particular object retrieval with integral max-pooling of CNN activations》 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一种Reranking的方法。

在叙述开始之前,先理解一下卷积Feature Map

 

上图是对不同卷积层的一个可视化,我们可以看到,early convolutional layer捕捉的是一个主要的视觉模型,而late convolutional layer更多的则是对目标轮廓的表示。

   这篇论文那里面的Reranking过程整理:

方法介绍

1生产base regions,方法有两种:

1.1 Feature Map PoolingFMP

   对于卷积网络某一层,若有D个卷积核,可以生产DFeature MapFM) 图。对于每一个FM,我们选取响应值非零的位置作为一个Base RegionsBR),这样BR的数量就相当于FM的数量。然后对BR中的响应值作sum-pooling,这样每一个FM都会得到一个值fd。但是对于一个给定的Image,很多FM有很大的重叠,所以其对应的pooling特征,也就是fd基本相同,我们对这些Fd值进行一个聚类,聚类中心设置为K。(这里可以理解把DBR聚类成KBR)。



                   sum-pooling图示意(把响应值相加)

1.2 Overlapped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OSPP)

 

    OSPP法与提出R-MAC论文里的Regions提取方法相同,对应不同尺度,我们提取 l × (l + m − 1) 个Regions,其宽度= 2 min(W; H)/(l + 1),再均匀采样出m个区域(BR区域)

2 Reranking过程 

论文提出Query Adaptive Matching(QAM)的一个方法进行Reranking,其实就是对BR进行归并成一个Merge Region,而这个选取过程转化成一个最优化问题。利用下面这个过程,对于某张图片而言,选出与query最相似的一个合并区域(merge regions) 

 

通过以上的的优化过程(其实最后就是一个普通的二次规划问题)我们选取出某张图片一个Merge Region。计算出queryMerge region的相似度得分做为RerankingScore,最终进行排名。

这里说一下我对上面Base region 的生成过程 结合QAM的理解:

对于FMP方法:每一个Feature Map我们会得到一个Base Region,所以,通过FMP的方法,我们最后得到的Base region的数量等于该层卷积核的数量。而最终base-region的表示,论文确用了一个sum-pooling的方式,这样每一个Base Region最终只会得出一个值,而在最优化过程中,Merge Region最终表示也会成为一个值,也就无法与query的向量做内积。这也是我一直对这篇论文疑惑的地方,如果哪个学长(先于闻道为长之)看明白了这个问题,还请不吝赐教。(也可能是论文的一个错误)

对于OSPP法:由于在不同FM上做不同尺度的Base Region选取,所以对应不同的Base Region有不同的向量表达形式。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应用QAMBase Region进行选取。

实验

    数据库:Oxford5KParis6KSculpture6KINSTRE

论文做了大量的实验,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实验结果

首先是不同Base Region生成方法对应的RerankingmAP

 

FMP大体上优于OSPP

其次是跟目前的方法进行对比:

 

 

论文的最后,作者换了网络,使用GoogleNetResNet网络,通过对这两个网络不同层的mAP,我们选择ResNet152res5b这一层,最终于VGGNET19做对比:

 

 可以看出ResNet152的网络优于VGG19 

阅读全文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