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架构在Android平台上的实现分析(三)

来源:互联网 发布:黄金烤鸡腿堡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4 08:38

在上篇文章里,我们对Google官方的TODO-MVP-Loaders做了分析,今天继续探讨另外一种官方实现,基于Clean架构的MVP实现。

Clean架构,如果从分层方式来看,主要涉及了一种“洋葱式”的分层设计,这些层次包括:UI框架层、Presenter层、Domain层、Entities层。

各层之间是单向的、从外到内的依赖关系,并且越往内层,其实现越不依赖于具体的平台框架。更深入、更详细的说明,可阅读Uncle Bob的文章:The Clean Architecture。

这种架构的好处有:
1、当UI相关代码需要修改时,对其他层不产生影响或者影响很少;
2、业务逻辑通过UseCase或者Interactor类封装,方便扩展维护;
3、可以灵活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方案,而不影响其他部分代码;
4、方便单元测试,提前暴露问题。

上述分层方式与MVP的分层架构有所不同,但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我们来看TODO-MVP-Clean是如何实现的。

这是Google官方网站上,对应TODO-MVP-Clean实现的一幅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上图可以看出,相对于基础实现,主要是增加了Domain层,包括与具体业务逻辑对应的UseCase及其派生类。在官方介绍里面,该实现从整体上被分为了3层:
Presentation Layer,包括各种View、Presenter类;
Domain Layer,包括UseCase及其派生类;
Data Layer,主要包括实现了TasksDataSource接口的TasksRepository类。

其UML静态结构图如下(点击可查看大图)。这里为了简洁,只选取了其中保存任务相关的结构进行分析,对于其他诸如获取任务、删除任务的结构分析也类似。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以新建任务时的保存操作为例,其动态序列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结合序列图,我们在参考该实现时,可以关注如下几点。

首先是业务逻辑相关调用。在Presenter中,原先基础实现里面直接调用TaskRepository对象的地方,在该实现中,已经改为通过UseCaseHandler调用,再由内部的UseCaseThreadPoolScheduler调用SaveTask这个UseCase的具体实现,最后通过TaskRepository的saveTask方法来完成整个操作。

其次关注回调处理。在SaveTask里面,保存成功后,会调用UseCaseHandler中的onSuccess回调函数,再通过UseCaseThreadPoolScheduler触发AddEditTaskPresenter中的回调。这里和具体业务逻辑相关的地方,分别在SaveTask、AddEditTaskPresenter中。

再次就是Domain层的UseCase里面模板参数的实现。还是以保存任务为例,在定义SaveTask类时,需要根据具体业务(例如保存任务数据),专门定义内部类,分别实现模板参数中UseCase.RequestValues和UseCase.ResponseValue这两个接口。

另外,UseCaseThreadPoolScheduler里面的线程池设计,用于同时有多个UseCase需要执行的场景。这里还使用了单例模式,上述Scheduler所属的UseCaseHandler对象为全局的单例对象。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iweibiji),可获取更多分享并进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