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业务相关常用名词

来源:互联网 发布:爱淘宝 红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9:28

一、名词:


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纤网络

低速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ECMP(Equal-Cost Multiple Path):多重等价路径

VFP(Vertical Flow Performance ):

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差分服务代码点

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操作管理维护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 控制信息协议

IP RAN (IP Radio Access Network) :无线接入网IP化

GRE (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  通用路由封装协议      Encapsulation  封装

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extensions):

二、概念

1、洪泛法——Flooding

        .洪泛法(Flooding)  洪泛法是当某个节点收到一个不是发给它的分组时,就将该分组转发到所有与此节点相连的链路h。当然,不能再把这个分组发 到它刚刚离开的那个节点,否则就永远有一些分组不停地在各条链路上“循环”流动。洪泛法简单可靠,当网络的通信流量很小时,可使分组的传送时延最小。此 外,在许多条并行发送的路由中,显然会有一条是最佳的。  实际上在运行的网络中却很少采用洪泛法。这是因为采用洪泛法后,网络中的分组副本会越来越多, 结果导致网络出现拥塞。当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限制分组的数目,一种方法是限制分组在网络中转发的次数(或跳数..

2、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

        IETF于1998年12月发布了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的QoS分类标准。它在每个数据包IP头部的服务类别TOS标识字节中,利用已使用的6比特和未使用的2比特,通过编码值来区分优先级.

3、NCACHE缓存系统

     NCACHE是基于NGINX的WEB服务器模型构建起来的缓存系统。
    特点:NCACHE本身功能并不强大,其完全是一套定制化的产品,可满足像需要快速部署,简单易用,大并发量,大存储量的需求,
 其不需要冗余的复杂代码,并使用最先进的技术组合。

4、ECMP(等值多路径路由协议)

     ECMP存在多条不同链路到达同一目的地址的网络环境中,等值多路径路由协议可以在该网络环境下同时使用多条链路,不仅增加了传输带宽,并且可以无时延无丢包地备份失效链路的数据传输。
ECMP最大特点是实现了等值情况下,多路径均衡和链路备份。
(实际情况,路径间差异大时,效果会非常不理想。例如,路由器两个出口,两路径一个带宽是100M,一个是2M,如果部署ECMP,则网络总宽带只能达到4M的利用率。)

5、TCAM(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

     三态内容寻址器,主要用于查找ACL、路由等表项。

6、ACL(Access Control List)

        访问控制列表是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口的指令列表,用来控制端口进出的数据包。

7、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nternet 组管理协议称为IGMP协议,是因特网协议家族中的一个组播协议。该协议运行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

8、uRPF(Unicast Reverse Path Forwarding)

      单播反向路由查找技术,用于防止基于源地址的网络攻击行为。
        URPF通过检查数据包总源地址,并根据接收到数据包的接口和路由表中是否存在源地址路由信息条目,来确定流量是否真实有效,并选择数据包是转发或丢弃。

9、MS-PW(Multi-SegmentPseudo-Wire)

  
多段伪线(MSPW)是指T-PE与T-PE之间存在分段的多条PW,如上图。
 (多段伪线与单段伪线相比两个PE之间多了一个或多个S-PE,S-PE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可以任意多段。多段的连接不是直接在PE1与PE2间建立的,而是通过S-PE转接在一起的。)

9、IGMP

   Internet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是因特网协议家族中的一个组播协议。该协议运行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
协议简介
若一个主机都想要接收发送到一个特定组的组播数据包,它需要监听发往那个特定组的所有数据包。为了解决Internet上组播数据包的路径选择,主机需要通过通知其子网上的组播路由器来加入或离开一个组,组播中采用IGMP来完成这一任务。这样,组播路由器就饿知道网络上组播成员,并由此决定是否向它们的网络转发组播数据包。当一个组播路由器收到一个组播分组时,它检查数据包的组播目的地址,仅当接口上有那个组的成员时才向其转发。

三、概念区别

1、802.1Q和802.1P区别

802.1q规范确定了包含32位标签包头,所有32位均插入在分组的包头的正常目的地址与源地址之后。其中,有3个优先位用于标示802.1p交换

2、QInQ技术和MPLS实现用户隔离的比较

 (1)、QinQ技术的vlan标签只有12bit,MPLS的标签达到20bit,即标签空间大小          限制不一样。
 (2)、QInQ标签是全局标签,MPLS标签是局部标签。
 (3)、QInQ对Qos的保证没有MPLS好
  •  QInQ技术虽然用vlan标签区分客户,但是数据转发并不依赖vlan标签,还是依赖于MAC。这样转发决定了它的业务COS与QOS的能力十分有限。
  (4)、MPLS标签比802.1Q标签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     QinQ技术只能用于以太网,只能对以太网数据包增加标签,以太网只能在以太网设备间传送。
  •     QinQ技术直接在用户的数据包头插入vlan标记。作为区分不同用户的依据。这样的标签一般设备不认识,即vlan标签一旦出了QinQ  网络就必须剥离。不能穿透其他网络。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