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分类

来源:互联网 发布:只有我知 杭州见面会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06:58

一,按运行的设备分类

(1)pc电脑上的操作系统

windows (市场占有率高,据说可达90%)
os 苹果系统
linux (基于Unix)
麒麟(中国开发的,不能与上边的同日而语)

(2)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03 ,2008 等
linux (占据主流,和Windows在pc可以势均力敌,原因:1,免费,2,稳定3,开源)

(3)移动设备

安卓(谷歌) 市场份额高
ios (苹果)
Windows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探讨下系统的概念: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我的理解就是一个有着共同理想的团队,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他们的优劣互补,为人们服务,创造价值。
1,手工操作系统(无操作系统,1946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特点:一道程序独占机器且有人工干预的情况。
在早期计算机运算速度很慢时,手工操作占的时间很长,所以CPU也不好意思嫌弃我们慢。但是到后来就不行了,人家不断发展,但人的操作速度在怎么提高也就那样了。机器这时候就对人类不满了,我现在是个学霸,一分钟可以做十道题,你个愚蠢的人类只能出一道题。于是机器和人类的感情出现了危机,这就是人–机矛盾。人类为了修复他与机器之间的感情就产生了批处理系统
手工操作阶段流程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来看看当初的计算机吧来自度娘
这里写图片描述
那么程序长什么样子呢?
这里写图片描述
对照下,啊哈,原来是hello word的代码
这里写图片描述

2,早期批处理系统(20世纪50年代末)
特点:产生了监督程序,完成作业的自动过渡并且负责装入(调入主存)和运行各种语言的编译程序以及使用程序(如链接装配程序)
以前呢,这些工作都是自己来,自己来建立运行作业,并做结束,没有这种管理程序为你服务。想想就很厉害,自己什么都会,是个全能的人才。就好像以前的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想要一把椅子,不用找木工来做 ,自己去伐木(源程序),自己用斧子锯子(编译,链接程序),然后就出成品椅子(运行结果)了。自己来做肯定会费很多时间,而且做得过程中容易出错。那么该怎么办呢?
两种方案一:找一个操作员(木工)来代替程序员(木工)来做这些工作。
二(重要措施):进行批处理!!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进行分类,把分在一批的作业编成一个作业序列,每批作业将有专门的监督程序自动依次处理。
(1)联机批处理
简单来讲就是输入,输出设备和主机是集成(连在)在一起的。
联机批处理可以进行作业的自动转换,不用人运行完一个,在手工插入卡片,在读入一个了,就好像把程序卡片放在了流水线上了一样,但是由于是联机(他是一个整体,在某时刻只能做一件事),在输入输出时,cpu处于空闲状态。人机矛盾解决了。但是低速的输入输出与高速的cpu产生了矛盾。
怎么办?只能把输入输出从整体里脱离出去,这样CPU就没东西拖累了,速度就快了。于是就有了
(2)脱机批处理系统
简单来讲就是把输入输出的功能从整体分离出去找个代理来做。这样在输入输出的时候,cpu可以继续运行程序。
这个代理称为卫星机又称外围计算机。
流程:卫星机负责把读卡机的作业逐个传送到输入带上。当主机需要输入作业时,就把输入带与主机连上。主机从输入带调入作业并运行,计算完成后,输出结果到输出带上,在由卫星机负责把输出带上的信息进行输出,上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未完待续,喜欢点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