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服务器端网络架构”小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qt 编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8:16

博客链接: http://codeshold.me/2017/05/network_architecture.html

一本写给网络架构师和服务器工程师的书! 很棒!
对于想成为码网农工(码农+网工)的我来说,这本书带给自己的帮助很大,至少让自己在参加网络技术大赛的期间收获了不少!
其中还有另外一本书《图解基础设施设计模式》!
这里有针对《图解服务器端网络架构》这本书的介绍,也包括试读章节(第0章就是教读者怎么使用本书的)!
本文主要是自己的读书笔记……

0x00 网络架构的流程

  1. 网络架构分为六个阶段
    • 需求定义: 客户需给出需求方案说明书(RFP,Request For Proposal)
    • 基础设计
    • 详细设计
    • 架构
    • 测试: 单元测试、正常测试、故障(冗余化)测试等
    • 运行
  2. 网络架构的重点是基础设计
    • 物理设计: 定义服务器端所有实体对象的所有规则
    • 逻辑设计
    • 安全设计和负载均衡设计
    • 高可用设计: 冗余
    • 管理设计
    • 设计原则(华为AMPRSC原则, availability + manageability + performance + recoverability + security + cost)

0x01 物理设计

1. 技术

  1. IEEE 802.3, IEEE 802.11
  2. 双绞线、同轴电缆
    • STP (shielded twist pair, 屏蔽双绞线) 抗电磁干扰,只有在工厂等恶劣的条件下会用到
    • UTP (unshielded twist pair, 非屏蔽双绞线) 使用广泛
    • 双绞线中的“类”,其代表传输速度,值越大传输速度就越大,如1000BASE-T
    • 双绞线中的“直通线”和“交叉线”
      • MDI和MDI-X, 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即RJ-45铜线的排列顺序
      • 交换机的端口是MDI-X端口,但有自动识别端口类型功能的交换机(Auto MDI/MDi-X)
      • MDI和MDI-X使用直通线连接(两边对称,平行排列)
      • 端口类型相同时使用交叉线连接
      • 1000BASE-T 中八根铜线都会用到
    • 双绞线电缆的最大传输距离是100米
    • 中继集线器大多已被交换集线器所代替(都可用于故障排除,但后者通信量少)
    • 设置速率和双工,通过交换FLP(Fast Link Pulse, 快速连接脉冲)信号
  3. 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 光通道叫做模
    • 单模光纤(SMF), 多模光纤(MMF, Multi Mode Fiber)
    • 单模传播距离远,价格高(70km),MMF是550m
    • 连接器有SC、LC型

2. 设计

  1. CE交换机(Customer Edge), VSS(Virtual Switching System 虚拟交换系统)
  2. 服务器端有两种结构类型
    • 串联式结构:管理方便
    • 并联式结构:容易扩展
  3. 选用设备时应参考考查项的最大值
  4. iSCSI、FCoE(Fiber Channel over Ethernet)
  5. 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核心交换机
    • EoR(End of row)端列头式
      • 以整个机架为单位配置接入叫混迹的类型
      • 布线复杂
      • 需要管理的接入交换机数量少
    • ToR(Top of Rack)机架式
      • 以整个机架为单位配置接入交换机的类型
      • 布线操作比较轻松
      • 由于是在每个机架中配置接入交换机,故要管理的设备较多
  6. 电源引入机架后: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 电源分配单元), UPS(Uninterrupible Power Supply 不间断电源)

0x02 逻辑设计

1. 技术

  1. 数据链路层
    • 前导码(8字节)、帧头、FCS(Frame Check Sequence)
    • MAC地址中前24位叫做OUI(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er 组织唯一标识符)
  2. 网络层
    • 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无分类域间路由)
    •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 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 IGP: RIPv2, OSPF, 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 EGP: BGP
      • AS(Autonomous System)
      • OSPF: 100/带宽(Mibt/s) 开销,等价多路径
      • EIGRP: 1000/最小带宽微秒/10
  3. AD(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管理距离)值类似于针对每个路由协议制定的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的等级就越高
  4. 静态NAT, 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 和 Twice NAT(双重NAT, 将源目的地址一起转换)
    • 支持NAT的两大要素是NAT表和代理ARP
  5. 广播地址:本地、受限、直接(远程开机 WoL, Wake-on-LAN)
  6. ARP, GARP(Gratutious ARP 无故ARP):检测IP是否冲突、更新相邻设备的表(GARP通告,但也可以取消)
  7. 224开头是D类地址
  8. ICMP
    • ICMP 差错报告报文 echo
    • ICMP 询问报文: 时间超时、源点抑制、改变路由、终点不可达、参数问题
  9. VLAN: 基于端口的VLAN(交换机);打标VLAN(VLAN ID)

2. 设计

  1. VLAN的设计
    • 防火墙内侧VLAN、防火墙外侧VLAN
    • 迁移的通信流量对服务产生的影响控制在最小
    • 数据备份的VLAN
    • 数据迁移的VLAN
    • VLAN尽量做大,且采用核心交换机,这样可以使得管理优势最大化
  2. IP地址分配的统一
    • 网络设备的IP地址从数字最大的编号用起
    • 服务器和用户终端的IP地址从数字最小的编号用起
  3. 路由器 && L3交换机 的选择

0x03 数据安全设计和负载均衡设计

1. 技术

  1. 传输层技术
  2. 负载均衡设备可以监控服务器(进行健康检查)
    • 健康检查可分为L3检查、L4检查、L7检查
      • L3: 通过ICMP来检查IP是否正常等
      • L4:针对端口号等
      • L7: 针对应用程序
    • 目的NAT是LB的基础
  3. 负载均衡方式
    • 静态
      • 轮询
      • 加权比例
    • 动态
      • 最少连接数
      • 最短响应时间
    • 源IP地址会话保持、Cookie会话保持
    • 可选功能: SSL加速、HTTP压缩、连接汇聚
  4. HTTP 1.0, HTTP 1.1, HTTP 2.0
  5. CSR(Certificat Signing Request 证书签名请求) :为获得服务器证书而提交给CA机构的随机字符串
  6. 从会话层到应用层的技术
  7. FTP传输文件
    • 主动模式
      • 控制连接使用TCP/21, 数据连接使用TCP/20, 大多数默认采用这种
      • Windows标准FTP客户端功能中甚至只有这种模式
      • 由服务器方面发出数据连接的请求(SYN TCP/20) 是一种特殊的模式
    • 被动模式
      • 控制连接使用TCP/21, 数据连接不使用特定端口的模式
      • 出于安全考虑,使用这种模式的例子多了起来
  8. DNS使用TCP进行区域传输
  9. 端口号:0~1023
  10. 状态检测和包过滤之间的区别!(前者针对连接,后者针对数据包)
  11. UTM(Uinfied Threat Management 统一威胁管理) 设备综合了VPN(IPSec VPN, SSL VPN)、IDS/IPS、反病毒、反垃圾邮件过滤等设备
  12. 新一代的防火墙能更深入的识别应用
  13. 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 完全合格域名)

2. 设计

  1. 数据安全设计
    • 定义安全域,Untrust区域、DMZ区域、Trust区域
    • 将默认启动服务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 多级防御,UTM(Performance)
  3. 负载均衡设计

0x04 高可用性设计

1. 技术

1.1 物理层

  1. 将多条物理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
    • 链路聚合分为三种模式
      • 静态
      • 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 端口聚合协议): 思科专有
      •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Eth-Trunk链路聚合
  2. 多个物理网卡集结成一个逻辑网卡
    • 三种网卡组合方式: AFT(Adapter Fault Tolerance 适配器容错),ALB(Adapter Load Balancing 适配器负载均衡), 链路聚合
  3. 将不同种类的物理网卡组合使用
    • 板载网卡、扩展网卡
  4. 将多台物理设备集结成一台逻辑设备
    • VSS(Virtual Switching System) :思科
    • 很多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华为、思科等都有
    • 堆叠线
  5. 高可用设计的主角是STP(Spanning-Tree Protocol)
  6. 上行链路故障检测(追踪)技术 UFD(Uplink Failture Detection)
  7. GVRP 实现动态VLAN

1.2 数据链路层

  1. 生成树协议 STP
  2. 根网桥、阻塞端口等
  3. STP有三种(P286)
    • PVST(Per VLAN Spanning-Tree):思科
    • RSTP(Rapid Spanning-Tree 快速生成树协议)
      • 可快速进行切换
    • MSTP(Multiple Spanning-Tree 多生成树协议)
      • 减少通信开销和资源占用
      • 多了VLAN组成一个组群
      • 每个域内多个生成树
      • 执行和处理是基于MSTI的
        image_1bhn3j8dp1bl91j76pafmih45d9.png-55.2kB

1.3 网络层

  1. FHRP(First Hop Redundancy Protocol 第一跳冗余协议)和路由协议
  2. FHRP: 默认网关冗余备份协议(P293)
    • HARP(Hot Standby Routing Protocol 热备份路由协议):思科
    • VRRP(Virtual P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
    • GLBP(Gateway Load Balancing Protocol 网关负载均衡协议)
  3. 通过IGP实现冗余
  4. BPDU守护,FAST Port边缘端口
    image_1bhn3kuuq1388g7o9ua1b8p120um.png-105.1kB

1.4 传输层到应用层

  1. 防火墙荣誉技术是在FHRP中添加了几项同步技术
    • 同步连接信息
    • 设置虚拟MAC地址
  2. 负载均衡的冗余技术则是进一步添加了应用程序的同步技术
    • 同步会话保持信息

2. 设计

  1. 串联式、并联式
  2. 两层(无汇聚交换机)、三层

0x05 管理设计

  1. NTP 时间同步
    • “层”的概念: Stratum
  2. 用SNMP检测故障
    •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信息管理库), OID(Object Identifier 对象标识符)
  3. Syslog检测故障
  4. 传递设备信息
    • CDP:Cisco Discovery Protocol 思科的L2层
    • LLDP: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链路层发现协议, DMZ区不激活,Unstrust区激活
  5. 确定主机名
  6. 通过标签管理连接
    • 线缆标签
    • 本体标签
  7. 设计密码
  8. 管理设备信息
    • 恢复方式及备份方式

《图解服务器端网络架构》错误处
1. P355 中Cisco Descovery Protocol中的Descovery应是Discovery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