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图形学》学习笔记(一)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身份证读取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6 04:47

计算机图形学概念:利用计算机研究图形的表示、生成、处理、显示的学科。


图形: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对象。

1)能在人的视觉系统中产生视觉印象的客观印象。

2)包括自然景物、拍摄的图片、用数学方法描述的图形等等。


构成图形的要素

几何要素:刻画对象的轮廓、形状等

非几何要素:刻画对象的颜色、材质等。


计算机中表示图形的方法

1)点阵法

枚举出图形中所有的点(强调图形由点构成)

简称为图像(数字图像)

2)参数法

由图形的形状参数(方程或分析表达式的系数,线段的端点坐标等)+属性参数(颜色、线型等)来表示图形

简称为图形


图像与图形的区别

图像纯指计算机内以位图(Bitmap)形式存在的灰度信息

图形含有几何属性,更强调场景的几何表示,由场景的几何模型和景物的物理属性共同组成

下图简单说明了两者的区别(左边为图形,右边为图像),来自浙大PPT



图形学相关学科

1)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
几何形体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分析;
研究如何灵活地建立几何形体的数学模型,提高算法效率,以更好地存储和管理模型等;
研究曲线、曲面的表示、生成、拼接、数据拟合;
2)图像处理
如何对一幅连续图像取样、量化以产生数字图像;
对数字图像做各种变换以方便处理;
滤去图像中的无用噪声;
压缩图像数据以便于存储和传输、图像边缘提取、特征增强和提取等;
3)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图形学的逆过程,分析和识别输入的图像并从中提取二维或三维的数据模型(特征)。手写体识别、机器视觉;


图形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modeling(构造实体) + Rendering(使3D物体看起来更像)+ via I/O(各种输入输出设备)

主要目标:更逼真的表达、更快捷的方法、更方便的交互


硬件发展-图形显示器的发展

60年代中期:画线显示器(矢量显示器)

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良好的动态性能。闪烁,需要刷新,缓冲存储器,需要高速处理。设备昂贵,限制普及。

60年代后期:存储管式显示器

不需刷新和缓存,价格较低,缺点是不具有动态修改图形功能,不适合交互式。

70年代初:刷新式光栅扫描显示器出现,大大地推动了交互式图形技术的发展。

以点阵形式表示图形,使用专用的缓冲区存放点阵,由视频控制器负责刷新扫描

70年代中期:廉价的固体电路,随机存储器的出现。


图形输入设备的发展

第一阶段:控制开关、穿孔纸

第二阶段:键盘

第三阶段:二维定位设备,如鼠标、光笔、图形输入板、触摸屏等

第四阶段:三维输入设备(空间球、数据手套、数据衣),用户的手势、表情等

第五阶段:用户的思维


通用的、与设备无关的图形包,图形标准

GKS(Graphics Kernel System)第一个官方标准 1977

PHIGS(Programmer's Herarchical Iuterative Fraphics system)一些非官方图形软件,广泛用于工业界,称为事实上的标准

主要含有DirectX 和 OpenGL


计算机图形学应用

图形用户界面(GUI)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

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

计算机艺术

计算机动画

真实感图形实时绘制与自然景物仿真

GIS

娱乐

多媒体

虚拟现实


图形学的若干热点

IBMG(Image-Based Modeling and Rendering) 基于图像的建模和绘制

Internet-based Graphics 

HCI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真实感图形绘制

非真实感图形绘制

虚拟手术

Volume Graphics 

非欧式几何造型,分形几何。


ps:来自于 浙江大学 计算机图形学耿建玲的第01讲和第02讲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比较少,是图形学的概述,作为图形学的基础了解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