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学习思考

来源:互联网 发布:nginx 日志函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0:25

Docker与CI持续集成/CD

  •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
  •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它们的工作,通过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早地发现集成错误。
  • 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是通过自动化的构建、测试和部署循环来快速交付高质量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开发团队工程化的程度,毕竟快速运转的互联网公司人力成本会高于机器,投资机器优化开发流程化相对也提高了人的效率,让 engineering productivity 最大化。

常见的利用Docker进行持续集成的流程如下:

  • 开发者提交代码
  • 触发镜像构建
  • 构建镜像上传至私有仓库
  • 镜像下载至执行机器
  • 镜像运行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上述的五步中,1和5的耗时较短,整个持续集成主要耗时集中在中间的3个步骤,也就是docker build、docker push、docekr pull这样还是无法达到顺滑的极致要求,下来我们来分析下build、push、pull的耗时和解决方法:

docker build


  • 网络优化
    dockerhub的官方镜像在国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国内进行构建时网络会是很大的瓶颈,甚至某些公司的环境是无Internet连接的。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国内的镜像源,或者自己搭建私有仓库,保存项目需要的基础镜像,把构建过程中的网络传输都控制在国内或者内网,这样就不用再考虑网络方面的问题。
  • 使用 .dockerignore文件
    dockerignore文件的设计是为了在docker build的过程中排除不需要用到的文件以及目录,目的是为了docker build这个过程可以尽可能地快速高效以及构建出来的image没有多余的“垃圾”。
  • 最小化镜像层数(layers)
    把镜像层数减到最少,能加快容器的启动速度,但是这里也要权衡另一个问题:dockerfile的可读性。你可以把一个dockerfile写得很复杂以达到构建出最小层数的镜像,但同时你的dockerfile可读性也降低了。所以我们要在镜像层数和dockerfile可读性之间做出妥协。

docker push


docker registry升级到v2后加入了很多安全相关检查,在v2中的镜像的存储格式变成了gzip ,镜像在压缩过程中占用的时间也比较多。我们简单分解一下docker push的流程。

  1. buffer to disk,将该层文件系统压缩成本地的一个临时文件
  2. 上传文件至registry
  3. 本地计算压缩包digest,删除临时文件,digest传给registry
  4. registry计算上传压缩包digest并进行校验
  5. registry将压缩包传输至后端存储文件系统
  6. 重复1-5直至所有层传输完毕
  7. 计算镜像的manifest并上传至registry,重复 3-5

这样的设计导致push会很慢,如果采用官方的dockerhub,需要考虑docker build一节中提及的网络方面影响,dockerhub公有镜像库还需考虑安全方面的因素。

同时docker和registry设置了过多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双向证书认证等),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公有云的环境下镜像的伪造和越权获取。但是在一个可信的环境内,如果build和push过程都是自己掌控,很多措施都是多余的。

docker pull


docker pull 镜像的速度对服务启动速度至关重要,好在registry v2后可以并行pull了,速度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依然有一些小的问题影响了启动的速度:

  • 下载镜像和解压镜像是串行的
  • 串行解压,由于v2都是gzip要解压,尽管并行下载了还是串行解压,内网的话解压时间比网络传输都要长;
  • 和registry通信, registry在pull的过程中并不提供下载内容只是提供下载url和鉴权,这一部分加长了网络传输,而且一些metadata还是要去后端存储获取,延时还是有一些的。

通过刚才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其实docker build、push、pull其实主要耗时是在网络传输(主要)及安全防范措施(轻微)上,整个传输过程甚至大大超过了其他所有步骤的时间;这样可以借助我们的AppHouse方便的搭建本地企业级镜像仓库,将网络传输转移至内网,同时完全掌控了 build、push和pull的过程,这样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解决了安全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Docker、AppHouse的帮助,我们距极致追求的如丝般顺滑的持续集成目标只有一步之遥,Docker解决了依赖和环境问题,AppHouse解决了镜像安全快速传输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容器的部署和管理问题。

Docker实现了底层技术的创新,它的出现将开发者从与系统的纠缠中释放了出来,但是阻碍企业使用Docker的问题是容器的大规模部署、管理问题和缺少企业级容器工具及系统。

镜像创建完成后,需要把它发布到测试和生产环境。因为Docker占用资源小,在单个服务器上部署成百上千个容器也不足为奇。这个阶段中如何更合理地使用Docker也是一个难点,开发团队需要考虑如何打造一个可伸缩扩展的分发环境。

AppSoar提供人性化的Web管理界面,丰富的Compose文件格式和功能完备的API接口,通过Compose实现以十分简单的文件描述复杂的应用结构,让部署变得更简单。并且,AppSoar还提供丰富的企业应用商店,让在一键创建服务成为可能。这样可以快速搭建应用场景,开发者只需要关注开发本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