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未竟的那些事业

来源:互联网 发布:明月心捏脸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2 13:08

                                           

比尔·盖茨曾经的敌人

斯科特·麦克尼利

有“IT斗牛士”之称的Sun公司前总裁斯科特·麦克尼利是盖茨最著名的敌人之一。历史上,麦克尼利曾经多次炮轰盖茨,将对微软及产品的冷嘲热讽视为家常便饭。

马克·安德烈森

马克·安德烈森是网景公司的创始人,在24岁的时候就凭借世界上第一个浏览器Mosaic燃起了互联网上的头一支火炬。1995年8月,微软第一个浏览器产品IE 1.0一发布便将网景公司的Navigator列为头号竞争对手。

托马斯·杰克逊

托马斯·杰克逊是1997年美国爆发的微软反垄断案的审判法官。1997年,他判定微软公司不得强迫电脑制造商安装IE浏览器从而使“微软终结者”成为其为公众熟知的绰号。

埃里克·施密特

尽管盖茨口头不承认,但埃里克·施密特领导下的Google近几年的增长的确令竞争对手侧目。Google不仅牢牢占据搜索引擎市场的龙头地位,目前还在不断攻城略地,对微软形成了潜在威胁。

欧盟

1994年,欧盟高举反垄断大旗与微软展开的大战一直没有停止过。2004年,欧盟委员会对微软开出了4.97亿欧元的巨额罚单,也将盖茨与欧盟的争斗推上了高潮,没有人知道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什么时候结束。

理查德·斯道曼

随着免费软件运动的兴起,盖茨与开源领袖之间的口水战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开源领袖之一理查德·斯道曼在盖茨离职之际仍然不忘高呼革命口号:你过去的成功牺牲了数百万计算机用户,将他们割裂开,互相之间难以帮助。免费软件运动将通过GNU和Linux系统解放他们。 “非常感谢33年来在微软工作过的同事、朋友以及众多微软的合作伙伴们,正是你们和微软一起成长。”无论比尔·盖茨是否会说出这样的感谢,也无论他以什么样的心情参加所有微软副总裁齐聚一堂为他准备的欢送晚会,这个软件业的领袖最终退出了计算机产业的历史舞台,高调而华丽地转身,从一个用冰冷的代码缔造的软件世界转向在他看来更温情、更能造福全人类的慈善事业中去。

早在2006年,比尔·盖茨就宣布了退休期限。不管当时这话放出来之后业界是质疑还是震惊,抑或是随着迈克尔·戴尔重回江湖导致众说纷纭,大家在心里都没有认为比尔·盖茨果真会履行当年的“誓言”。

直到这一天来临,甚至直到他宣布将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一毫时,大家才真正醒悟过来,这样一个微软的精神领袖,这样一个13年来一直蝉联世界首富的52岁软件天才,真的要告别IT产业了。

比尔·盖茨留给微软的是一个未来成功的方向。但是,方向并不意味着最终的成功,未竟事业仍然可能会让微软陷入困境。

多彩移动设备难以招架

业界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天,一个地狱的使者找到比尔·盖茨,对他说:“我有两个消息要告诉你,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比尔·盖茨想了想,说:“我要先听好消息。 ”地狱的使者说:“好消息是地狱里的所有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了!”比尔·盖茨问:“坏消息呢?”“坏消息是——”地狱的使者说,“现在Windows出了问题,你要和我下去修理!”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折射了比尔·盖茨及其微软帝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正是这30年,人类全面跨越入计算机时代。

1975年夏天,19岁的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保罗创建微软公司时,他的梦想是让每个人桌面都有电脑,让每个电脑里都有微软的软件。

时至今日,当预装了微软软件的电脑数量已经远远大于当年的预计时,电脑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说,当年的电脑仅仅是PC的话,今天有运算能力的已不仅是PC。

微软的老冤家Sun 20年前就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虽然这一口号在当年看来遥不可及,但现在能够接入网络的产品已经多种多样。移动设备在向无线领域挤占,而无线设备也在向计算领域进军。于是,能上网、能计算的产品已经不再仅限于PC,它可能是手机、PDA,甚至将来会是手表、眼镜。

去年苹果推出的iPhone手机就拥有了强大的上网和计算功能。2007年下半年,Google发布了它的Gphone平台,同时宣布和十几家手机厂商合作开发手机。时至这个月,诺基亚彻底买下了Symbian,决定在手机操作系统上掌握绝对话语权。乍看起来,这些企业的竞争在手机领域,其实他们竞争的是未来既能实现计算又能实现移动的领域,而这其中平台和操作系统成为竞争的焦点。

今年4月的IDF上,Intel推出了MID平台,包括惠普、华旗在内的硬件厂商都推出了MID产品。尤为引人注意的是,MID中,Intel没有将微软考虑进去,甚至某些MID的台湾OEM厂商说,未来第二代MID设备将会只支持Linux操作系统。这是不是意味着Wintel的组合不再那么坚固,已经赢得了PC市场的微软在未来多彩的移动设备中没有了任何先机?

带领微软在PC领域叱咤风云的比尔·盖茨肯定预见到了移动设备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恐怕没有想到这个趋势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微软有针对手机的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但是,2007年,按照IDC的调查数据,Windows Mobile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30%下滑到28%。

虽然从去年开始PC产业增长速度令人惊喜,但是,不在移动设备领域有所建树恐怕会让微软未来的日子不会再那么好过。

互联网转型前途不明

比尔·盖茨是微软的精神领袖,他看到了PC产业的前途,但他没有及时预见互联网的前景。

而今,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单纯地叫计算机时代,更确切的称呼应该是互联网时代。Google、Amazon宠儿们在面对微软老大哥时显得底气十足,SaaS、云计算、SOA概念的层出不穷,人们开始质疑,微软这个帝国将走向何方? 
“不要小看软件的力量。”比尔·盖茨在接受采访时总会这样说。在他心目中,他最热爱的仍然是软件。但是当互联网大潮来势汹汹时,微软该继续坚持写代码卖版权还是应该全面向互联网转型? 

从2月到今天,微软和雅虎的收购战不知道多少次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谈判,因价格问题破裂,再谈判,股东施压,再破裂——微软的锲而不舍就是因为它意识到了自己的软肋,急于向互联网转型。

转型的方式有两种:研发产品,寻找商业模式,靠自己的力量转型;或者是通过购买一个互联网企业转型。对于年营业额超过500亿美元的微软来说,势能过大,靠自身力量转型相当困难。

微软不是没有互联网部门,不是不想依靠自己转型,但是事实证明,这一方法不成功。微软习惯于成立33年以来的成功经验——编写通用的受到大家认可的软件,然后用卖版权的方式获取利润。在这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下,Office、Windows成为微软的经济支柱,而互联网部门就像成本中心——不赚钱于是拿不到资源,而资源不够就更难和已经长大的Google、雅虎竞争,这种恶性循环让互联网业务在微软内部地位得不到提高,和那些纯正的互联网企业的距离反倒是越拉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买当然是一个好方法,可以直接快速补足自己的短板。但是,且不说和雅虎长达半年的拉锯战,就算是最终微软并购雅虎成功,微软仍然有两个问题需要面对:一是,一个传统IT企业和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文化能够融合吗,一个以做软件为主业的公司能够接受天马行空的互联网吗?二是,在前有Google残酷竞争的条件下,习惯当老大的微软有了雅虎就能安心踏实做互联网吗?

比尔·盖茨离开了微软,他留下的问题或许由鲍尔默完成,甚至将由鲍尔默之后的继任者完成。但是不管怎么样,谁都不能否认比尔·盖茨的卓越,以及他即将从事的事业的伟大。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