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3--9.缓存

来源:互联网 发布:从新网代理商转出域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8 20:49

1      缓存

1.1             缓存的意义

         将用户经常查询的数据放在缓存(内存)中,用户去查询数据就不用从磁盘上(关系型数据库数据文件)查询,从缓存中查询,从而提高查询效率,解决了高并发系统的性能问题。

1.2             分类

            一级缓存指的就是sqlsession,在sqlsession中有一个数据区域,是map结构,这个区域就是一级缓存区域。一级缓存中的key是由sql语句、条件、statement等信息组成一个唯一值。一级缓存中的value,就是查询出的结果对象。

 

         二级缓存(查询缓存)作用域是一个mapper的namespace,即在同一个namespace中查询sql可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二级缓存是可以跨SqlSession的。

 

一级缓存是默认使用的。

二级缓存需要手动开启。

 

2      mybatis持久层缓存

2.1             一级缓存—自带

2.1.1     原理

         第一次发出一个查询sql,sql查询结果写入sqlsession的一级缓存中,缓存使用的数据结构是一个map<key,value>,同一个sqlsession再次发出相同的sql,就从缓存中取不走数据库。

         如果两次中间出现commit操作(修改、添加、删除),本sqlsession中的一级缓存区域全部清空,下次再去缓存中查询不到所以要从数据库查询,从数据库查询到再写入缓存。

 

每次查询都先从缓存中查询:

         如果缓存中查询到则将缓存数据直接返回。

         如果缓存中查询不到就从数据库查询:

 

 

 

2.1.2     一级缓存配置

mybatis默认支持一级缓存不需要配置。

         注意:mybatisspring整合后进行mapper代理开发,不支持一级缓存,mybatisspring整合,spring按照mapper的模板去生成mapper代理对象,模板中在最后统一关闭sqlsession

 

2.1.3     一级缓存测试

 

2.1.4     map<key,value>

         key:hashcode+sql+sql输入参数+输出参数(sql的唯一标识)

         value:用户信息

 

 

2.2             二级缓存

2.2.1     原理

 

         二级缓存的范围是mapper级别(mapper同一个命名空间),mapper以命名空间为单位创建缓存数据结构,结构是map<key、value>。

每次查询先看是否开启二级缓存,如果开启从二级缓存的数据结构中取缓存数据,

  

如果从二级缓存没有取到,再从一级缓存中找,如果一级缓存也没有,从数据库查询。

 

2.2.2     二级缓存配置

 

2.2.2.1             核心配置文件

核心配置文件SqlMapConfig.xml中    


 

 

2.2.2.2             开启二级缓存

Mapper映射文件:  <cache /> ,表示此mapper开启二级缓存。

        

 

2.2.2.3             某个statement禁用

某个statement禁用:对于变化频率较高的sql,需要禁用二级缓存

 

2.2.2.4             某个statement刷新

如果sqlsession操作commit操作,对二级缓存进行刷新(全局清空)。

设置statement的flushCache是否刷新缓存,默认值是true。

2.2.2.5             查询结果映射的pojo序列化

         mybatis二级缓存需要将查询结果映射的pojo实现 java.io.serializable接口,如果不实现则抛出异常:

org.apache.ibatis.cache.CacheException:Error serializing object.  Cause:java.io.NotSerializableException: cn.itcast.mybatis.po.User

         二级缓存可以将内存的数据写到磁盘,存在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所以要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

         如果结果映射的pojo中还包括了pojo,都要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

 

 

2.2.3     测试代码

 

 

2.2.4      mybatis的cache参数(了解)

mybatis的cache参数只适用于mybatis维护缓存。

 

flushInterval(刷新间隔)可以被设置为任意的正整数,而且它们代表一个合理的毫秒形式的时间段。默认情况是不设置,也就是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仅仅调用语句时刷新。

size(引用数目)可以被设置为任意正整数,要记住你缓存的对象数目和你运行环境的可用内存资源数目。默认值是1024。

readOnly(只读)属性可以被设置为true或false。只读的缓存会给所有调用者返回缓存对象的相同实例。因此这些对象不能被修改。这提供了很重要的性能优势。可读写的缓存会返回缓存对象的拷贝(通过序列化)。这会慢一些,但是安全,因此默认是false。

 

如下例子:

<cache eviction="FIFO"  flushInterval="60000" size="512"  readOnly="true"/>

这个更高级的配置创建了一个 FIFO 缓存,并每隔 60 秒刷新,存数结果对象或列表的 512 个引用,而且返回的对象被认为是只读的,因此在不同线程中的调用者之间修改它们会导致冲突。可用的收回策略有, 默认的是 LRU:

1.      LRU – 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

2.      FIFO – 先进先出: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它们。

3.      SOFT – 软引用: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

4.      WEAK – 弱引用:更积极地移除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

 

2.2.5     应用场景

对查询频率高,变化频率低的数据建议使用二级缓存。

         对于访问多的查询请求且用户对查询结果实时性要求不高,此时可采用mybatis二级缓存技术降低数据库访问量,提高访问速度,业务场景比如:耗时较高的统计分析sql、电话账单查询sql等。

         实现方法如下:通过设置刷新间隔时间,由mybatis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清空缓存,根据数据变化频率设置缓存刷新间隔flushInterval,比如设置为30分钟、60分钟、24小时等,根据需求而定。


3      mybatis和ehcache缓存框架整合

         mybatis二级缓存通过ehcache维护缓存数据。

3.1.1     分布缓存

将缓存数据数据进行分布式管理。

 

 

 

 

 

3.1.2     mybatis和ehcache思路

通过mybatis和ehcache框架进行整合,就可以把缓存数据的管理托管给ehcache。

 

在mybatis中提供一个cache接口,只要实现cache接口就可以把缓存数据灵活的管理起来。

 

 

mybatis中默认实现:

 

3.1.3     下载和ehcache整合的jar包

 

 

ehcache对cache接口的实现类:

 

3.1.4     配置ehcache.xml

 

 

3.1.5     整合测试

 

在mapper.xml添加ehcache配置:


 源代码文件: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qq_26553781/9763931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