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追求完美

来源:互联网 发布:spss如何分析三组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8:19

《凤凰社》中小天狼星的死也许是书迷最难以接受的情节了。其结果不仅是无数书迷不愿承认现实,坚信小天狼星仍然活着,而且论坛上忽然出现了大量抨击哈利的帖子。不少书迷认为小天狼星的死是哈利的责任,因而对他的“错误”极为不满。也有一些书迷较为宽容,只是希望哈利“吃一堑长一智”,能够吸取教训,下次做出更明智更完美的选择。

我常常想,哈利到底做错了什么?他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很多人都说他错在没有认真学习大脑封闭术,以至被伏地魔蒙骗。但在这件事上,邓布利多的责任显然更大——他让与哈利关系不好的斯内普教课,同时并不向哈利解释这门课为什么重要,这种情况下要求本来就在等级考试和乌姆里奇等种种压力下勉强支持的哈利掌握一门高深的魔法,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了。

另一个普遍的指责是说哈利“卤莽行事”,认为他过于冲动,在以为小天狼星被抓的时候不首先冷静考虑问题,仔细查找证据,没有深思熟虑就“一意孤行”。很多人认为,哈利当时如果听从了赫敏的劝告,谨慎从事,小天狼星就不会死了。

其实,哈利不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认真分析局势就采取行动,《凤凰社》里并不是第一次。在《魔法石》里,他误以为准备盗窃魔法石的是斯内普,而决定抢先将魔法石拿到手。在《密室》中,他并没有查清谁是斯莱特林的继承人,便赶去密室救金妮。在《囚徒》里,当罗恩被变成黑狗的小天狼星拖走时,他也是立即跟了上去。哈利不听从赫敏“谨慎”的劝告,《凤凰社》也不是第一次了。在《魔法石》中,当哈利决定去拿魔法石时,赫敏的第一句话也是“你不能这样做”。在《囚徒》里,当哈利冲向打人柳追赶罗恩时,赫敏感到“没人帮忙,我们无论如何对付不了”。当他和赫敏用时间转换器回到过去时,哈利决定偷走巴克比克去救小天狼星,赫敏的反应是“要是我们设法这样做而不被人看见,那就创造奇迹了”。

为什么我们以前不责备哈利做事冲动?在以前那几次,哈利在采取危险的行动前都没有深思熟虑,他的行动失败而导致自己或朋友受伤的几率都非常高,而赫敏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也许是因为哈利前几次行动的结果都比较好——毕竟,他挫败了伏地魔偷走魔法石的计划、从汤姆·里德尔手中救出了金妮,并成功地帮助小天狼星逃走。

然而,我们应该根据行为的结果判断我们的选择是否正确吗?如果这样评判,哈利在《凤凰社》中赶到魔法部解救小天狼星,落入伏地魔和食死徒的陷阱,而小天狼星死去,似乎显示他的选择是错误的。但从全局角度看,这次冲突中伏地魔不但没有获得他朝思暮想的预言,而且暴露了自己;魔法部终于无法否认伏地魔已经恢复力量的事实,将动员整个魔法世界与之抗衡;邓布利多回到霍格沃茨,可以公开组织力量与伏地魔战斗;多名重要的食死徒被魔法部扣押……相比起来,凤凰社的损失只有一个小天狼星。虽然感情上让人难以接受,但客观地看,伏地魔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凤凰社。

当哈利骑着夜骐急匆匆地奔往魔法部时,他想到的只是去救小天狼星。小天狼星的死和伏地魔遭到的打击都不是他当时所能想到的结果,但他的行动的确是引发这两个结果的导火索。如果我们把小天狼星的死归咎于哈利,那么伏地魔的这次严重挫败也应被算成哈利的功劳了。但这样想是荒唐的。无论哈利如何自责,小天狼星的死都不能算是他的责任,正像我们不能把伏地魔的挫折归功于哈利一样。

我的思绪总是回到《囚徒》,回到邓布利多告诉哈利的那句话:“我们行动的后果经常是如此复杂、如此分散,因此预言未来的确是很困难的事……”如果说罗琳和《凤凰社》教给了我们什么道理,那就是我们在选择行动的时候不可能准确地预测我们行动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像哈利一样凭直觉立即采取行动,而不事先进行周密的计划,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可能因为看错了形势而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也可以选择像赫敏一样谨慎小心三思而后行,但我们也同样必须意识到我们可能在权衡利弊的时候错过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归根结底,在这个蝴蝶扇动翅膀便能带来一场风暴的世界,我们找不到精确预测未来的混沌方程,我们也没有可以完全信任依赖的行为准则。我们不能只凭着后果而将哈利的行为称作果断或是鲁莽。正像我们不能随意批评赫敏胆小畏缩或是称赞她的谨慎细致。明智未必能保证成功,而哈利如果以后改掉做事冲动的习惯,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人无完人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我们习惯在心中确立某种完美的标准,而相信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接近完美的目标。但罗琳告诉我们,这种完美的目标根本就不存在。我们有时根本不可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因为导致失败的原因可能会在其它情况下带来成功。在这个无法预料的世界,我们的优势常常就是我们的弱点。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做出安全可靠的判断。在面对危机的时刻,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信念做出选择,同时接受可能发生的灾难性后果。

完美不仅不可求,甚至是不可望的。这也许是整部《凤凰社》中最难以察觉也最令人不安的道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