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武侠小说写作指南》 作者为起点副总编ZENK(上)

来源:互联网 发布:phpexcel导出大量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5:22

玄老怪注:一直以来,武侠给大家的感觉都是越来越没落,但是电视剧的兴起,让这个题材又有了新的春天,喜欢武侠的一定不能错过这篇深度长文。这篇文章分八个章节,从方方面面讲述了当前武侠小说的现状和写作指南,喜欢武侠的朋友不可错过。当然,同时也可以给仙侠修真题材一定的启迪。


ZENK介绍:起点中文网副总编,网络文学金牌编辑业界知名内容专家,武侠频道主编。从业十二年,运作与培养了多位网络文学顶级名家,以擅长协助作家故事搭建而闻名网络。


1.浅论武侠的衰落


    与历史、仙侠、魔幻小说一样,武侠小说亦是自古以来流传于世的类别。前三者如《三国演义》、《封神榜》、《镜花缘》,后者《刺客列传》可当短篇看待。到了《水浒传》可谓半本武侠,半本史。再后来《三侠五义》的南侠展昭与白玉堂更是人所共知。
    到了现在,稍远一点的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卧龙生《仙鹤神针》未必人人皆知,但提到金庸、古龙、黄易、温瑞安这四位,怕是每个人都能说出几本书的名字来。同一部作品的各种翻拍层出不穷,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绝对是到了耳濡目染,喜闻乐见的地步。
    但就是这样一个大师辈出,精品传世,群众基础深厚的类别,为什么会仿如一夜之间,便人去楼空,后继无人,武侠传唱再不见新人,几十年过去,看的依旧是不知重印到不知第几版的大师作品?
    回想初涉网络文学之时,对这个问题也有所思考,总觉得写的人多了,量变必然会引发质变,到了一个量级自然就好了。但到了今天,从事武侠小说创作的人从多变少,从少变得稀有,问题自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优胜劣汰,物竞天择这短短八个字。
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网络文学开始步入黄金时代的今天,武侠小说却走在彻底消亡的道路上。我不说什么情怀,谈什么理想,只是作为一个捧着武侠小说度过童年,看着武侠电视、电影成长的80后,我只是觉得该有人去为这个类别做些什么,为大师们曾开创过的那个盛世做点什么。
    要想复兴武侠,首先要梳理的则是它急速衰落的本因。不明其理,就不能对症下药,可能永远都会栽倒在同一个坑里。
    我们先将时间倒回到2004年,这一年网络文学初兴,大师黄易的玄幻早已开宗立派,后来细分出的架空历史、古武科幻等类别无一不包括其中。
    旧有的玄幻小说依旧有很多武侠的影子在其上,但它打破时间、空间、背景所释放出的想象力横扫了整个网络原创世界。武侠小说的世界与之相比顿时就显得故事老旧,气象不足,格局太小。
     一者,武侠根是江湖,可以如金庸大师的作品那样,将江湖依托于历史背景,也可以如古龙大师那样就是个纯粹的江湖,淡化年代的背景。
     但无论是哪一种,武侠小说在设定上就受到了合理性的相对约束。面对真实的世界,想象力受到了相当多的限制。进而影响到情节布局,整体创作思路跳出旧有武侠的范畴。
     这一点上以玄幻之中广为人知的《斗破苍穹》为例,只说异火这一金手指,乍一看似乎就是过去武侠中什么玄参、朱果、雪莲的加强版。拥有之后主角就是功力大涨。
     但如果细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完全就不是这么回事。
     玄幻的金手指是不断开始新资料片的手段,新的等级,新的地图,新的功法、新的怪物NPC开始。
     同样的情景,要是换成武侠,令我想起一部港漫《霸刀》,从传统的武侠,一路连载成玄幻了。看着越来越神奇的功法,碎成末还能重生回来的对手,已经是一种相当怪异的风格了。
     武侠小说在常识制约下,等级上限封顶为整体创作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样做参考对比,就相当于《射雕英雄传》中的郭大侠只学了江南七怪的武功,然后靠这个等级撑过30~50万字,必然满眼都是不开眼的小混混,不开眼的江湖五流,然后自找死的江湖四流。在这其间还要小心翼翼的写着越级对战,还不能有太强的奇遇升级,不然以当下的创作长度为参考,一本200~260万字的小说怎么写后期?
      虽然极少数人通过自身的功底,以好看的布局来解决了压级的写法问题,但很显然,这种方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全民写作,着眼自然是如何让更多的作家去创作的问题。
     玄幻小说中想象力的提升,去掉真实世界常识的限制,带来的是整个故事新奇度、冲击力是武侠小说之前所无法达到的。




      二者,相对于玄幻越来越商业的创作手法、元素融入、节奏控制、升级体系等细致化、数值化的、更加快速的爽点化。武侠整体而言,无论是金庸式的侠之大者,还是李凉式的诙谐武侠,除去人物性格、行事手法的不同,江湖整体之上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
      这并非什么套路不套路的问题,就如好莱坞的商业片,套路是固定的,但它的卖座元素、表现手法上却是一直在求变,求新。如从常规的车追车到坦克追车、单纯的枪战到经典的子弹时间都是其演变的过程。
      至于表现手法,远的不说,中国自家的《英雄》,其镜头展示、角度等就是手法上的不同,成了国外的教科书,自此在外国电影中已经看到了好多相似的镜头了。
      武侠在这方面只能说略有挣扎,未能延续。自《鹿鼎记》出世之后,就是李凉式的风格大行其道,这股风潮只说是市场对过去侠之大者,高大全主角的逆反需求。在风光一时后,成为武侠小说在衰落前的绝响。
      当大师们老去,武侠小说所要面对的不只是玄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伴着日式动漫而来的奇幻、老牌的仙侠,更接地气的网游,在这一波波满足眼球,满足阅读胃口风潮中,网络原创武侠小说只能躺倒认捶,渐渐为读者所遗忘。
      大师们的笔法、深度、底蕴不是人人都有的。当大师退隐,新锐不见,即无创新,更谈不上守成。如同历史上古罗马帝国崩塌之后,西方世界进入黑暗二千年一般,武侠小说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
      回过头,我认为这正是武侠小说最危险的时期,并不成熟的市场在用户以自身行为模式,对武侠这个品类开启了淘汰模式。
      武侠的问题在今天,在这2016年,可以看的清楚。但回到十二年前,网络文学自身尚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武侠这一品类,不要说采取什么施救措施,就是连问题的根结都未必能够表述清楚。
      在那个时间点上,网络文学的从业者们,都好做武侠死亡的准备。大家认知的不同只是在到底会在哪一年,武侠彻底从网络原创文学中消失。
      在2016年的今天,我作为一个习惯看到重生、穿越字眼的编辑、读者,很是知道改变是一种并极不容易的事情。再正确的想法、手段,在不相同的时间、地点面对成熟程度不同的市场群体,带来的结果也绝不相同。
      在2016年的今可以得到用户认可的创作思路、创作手法,在2004年未必适用。 幸运的是武侠的凛冬即将过去,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2.当下的市场认可武侠小说吗?


     很多作家都有过抱怨,说自己写的小说无人问津。某某类别、某某类型写出来了也没人看。这样的抱怨我非常不认同,网络原创小说, 一向是先有作品,然后才会有付费观看的读者。
     在当前全民创作的时代,小说数量是越来越多的。面对海量的作品,想要让读者付费,对于小说本身的质量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个要求并非恒定,而是依照其类型而定。
     越大的类别代表小说数量越多,数量越多就意味着读者的选择要求越高。千军万马在独木桥上冲杀,必然会有相当多的作品落入河中。
     在电子阅读成为主流的今天,一本传统的武侠小说,投入到市场中,其收益是会如何呢?
在公布答案前,有兴趣一猜朋友们不妨先在心里做个估值吧。
     传统的武侠小说!
     传统的武侠小说!
     传统的武侠小说!”
     重要的话说三遍。
    《剑雨楼》,这一本传统的武侠小说,订阅8000,完全不输给主流作品。
     如果上面的订阅数据在先前的猜测中,没能猜对。在下面,不妨再猜一下个更简单的问题。这本传统的武侠小说,传统PC端与当前阅读端的收益比例是个怎样的情况呢?
     一九开?
     二八开?
     三七开?
     四六开?
     五五开?
     六四开?
     七三开?
     八二开?
     九一开?
     看完了这长长一列的比例,朋友们都会有个心仪的数字了。不过老实说,我本人当初也没能猜对。一九开,PC端是一,阅读端是九。
     这是一本非常非常传统的武侠小说!
     这是一本付费市场认可的传统武侠小说!!
     这是一本仍有巨大进步空间的传统武侠小说!!!
     在无数热门大类的作家为自己的小说与别人的名字相近、或是相同而头痛时,《剑雨楼》因为它的类别,只用了这三个简单的,独一无二的字眼。
     当无数的兵王回归,都市强者打死打活只为争取一个推荐时,《剑雨楼》从不操心自己在端时代的推荐位。
     在快节奏的今天,不可能脱离市场需求去谈小说创作。回顾十六年来的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我可以发现武侠小说的市场认并非今天才得到的,远在PC端时代就有一批紧跟网络原创潮流的新式武侠,其中不乏年度人气作品。
     2006年《大宋时代周刊》出世,在长期断更中订阅依旧接近8000。 
     到了2008年1月,《无敌黑拳》发书,同样在更新不稳定,几近停更的情况下订阅接近9000。(这本让我很感慨,因为从大纲到走向,从书名确定到开头修改,进而到情节切换、推进设定等等,我一路全程介入、当然包括了后续无数的电话催更(笑)。)
     再向后,开启了掌门流的《史上第一掌门》算是半部武侠,其创新写法让人眼前一亮,订阅轻松破17000。而紧随其后的《八零后少林方丈》将之光扬光大,订阅再获喜讯突破了18000。




     我并不想做数据上的夸大,只是想说,通过数据可以看到一个事物发展的脉络,市场喜好的导向,同样也是未来预判的依据。从2000年开始算起,十六个年头,武侠一路衰微,但从未死去。中国最古老的小说类别,正以它独特的文化传承,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伴随着中国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在玄幻、都市、历史等其类别中发出了新芽,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来了。
      市场以付费的方式证明了武侠的前途,在赞叹武侠的黎明来的如此之快时,许多朋友一定会问,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谈武侠的复兴?
      这是一个我当年回答不好的问题,但在16年的今天,我可以给出一个非常好的答案,那就是在过去各个类型方兴未艾,你无法阻挡作家的创作激情。在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中,你无法以武侠的名义去燃起读者的付费热情。
      创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它是不能被强迫的。
      如今市场方面用户相对成熟了,不会再对热门类型进行饥不择食的阅读需求。对于各类别,各类型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再者网络原创行业历经PC订阅时代、移动阅读时代、端时代,到如今正式进入了IP时代,武侠的IP优势更加突显,如:
     非穿越的历史小说,基本无人阅读(由影视带火原著不在此例)。但任何改动历史的小说,都无法拍成电视、电影。但《鹿鼎记》、《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基于真实历史的武侠,不知被翻拍了多少遍,何曾被禁?
     国术武技上能登堂入室,下能游戏改编,如今APRG手游正在兴起之中。腾讯游戏项目同类项目的立项、推广,都得报批排队,基至因为相似项目过多,不得不改变研发类型。
     正如时尚其实是个轮回,小说的类别创作也是如此。在今天,各类型已经渡过了初次兴起的阶段,进入了成熟期,如当年的传统武侠般,破局难度恐怕是SS级。而当年的武侠,在如今反倒成了一片处女地,前有成功案例可依,后有市场证明。左无同类竞争,右可类型突破,成了红海之中的绝对蓝海。
      2016年,在内,阅文集团将有更多的渠道投放作品;在外,《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功夫熊猫3》这两大热门功夫元素的电影上映。就目前而言,已经有一批武侠影视、游戏正在拍摄与研发之中了。同样有不少电影公司、游戏厂商向我们询问是否有符合他们的要求的作品,以便于快速改编,搭上这一波顺风车。
      准备在新一年大展的手脚的朋友们,你们的选题是否准备好了?


3.动笔前先了解分类的优劣

    创作小说,往往会犯一个认知标准不同的错误。即作家认知中的A,其实是读者认知中的B。
    当两者产生偏差后,一部写的极好的作品,起错了书名,放错了类别,投放错了针对人群。就会造成用户凭白无故的流失。
     只有先对分类定义有共识,才能针对专门的人群的喜好,建好书名、弄好简介,写好广告词,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明确武侠二级分类的标准定义的同时,也将会对每一分类的优势与劣势进行说明。
武侠品类目前分为:
     1:传统武侠
     2:国术武技
     3:历史武侠
     4:武侠幻想
     传统武侠:顾名思义,即是以传统的江湖为主,这方面金、古、黄等名家作品可谓是珠玉在前,相信此类不会被错认。
     传统武侠的优势就在于江湖、门派等都有最成熟的体系。同时市场的认知度,认可度也是最高的,很多的设定都不用去费心解释。
     比如2011年的电影《龙门飞甲》,光一个《新龙门客栈》续版就能让无数80后为之心动。不用看片花,不用看解释,不用看演员,就已经能脑补许许多多的期待来。
     最成熟也意味着质量要求更高,求新,求变不易,自由发挥不易。当然也并不是说传统的江尖就没有新的写法,只能在大师的影子中过活。
    这里我推荐一本的好书《我在江湖》,希望能对传统武侠的破局有所帮助。
    创作难度:★★☆☆☆☆☆☆☆☆
    创新难度:★★★★★★★☆☆☆
    IP改编受限程度:☆☆☆☆☆

   
     国术武技:提到这个分类别,让我们先看一段简介:
    唐龙是一名退役兵王,受叔父所托,只身前往罗马协助餐馆经理陈清华。餐馆经常受到一伙商业集团的威胁,逼其出卖餐馆的地皮, 并常派来歹徒滋事,餐馆生意每况日下。唐龙初到罗马,对当地习俗很不习惯,很令清华及餐馆的伙计反感。一日晚,歹徒又来捣乱,一名伙计被打昏。唐龙愤然出手,以三两招凌厉的腿法就将歹徒击倒……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有疑问,这不是主流的都市兵王吗?武侠这是准备抢都市的饭碗?当然不是,这是武术大师李小龙的电影《猛龙过江》的简介,我只是把原文的“香港乡下青年”替换成“退役兵王”。
      在多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国术武技小说中,武侠融入现代都市,必然会与时下主流的校花、兵王在创作思路上有所交集,但故事主线或自强不息的热血,或扮猪吃虎的爽快,在接地气的背景与拳拳到肉的格斗技巧,强者之路的贯穿下,事,对于习惯了校花、兵王的读者,有着良好的吸引力,完全通吃了传统武侠与热门的都市用户。
      当然有易就有难,这一类难就难在有多少作家懂武,能将拳拳到肉这简单的四个字做的到位。
国术武技是骨与肉,是看点,是爆点。武与都市部分的写作配比如何掌握,武技如何展现就是成了这一类别的难点。
     IP考虑到涉及现代都市,不像传统武侠那样无所禁忌,一切以有关部门要求为准。
     创作难度:★★★★★☆☆☆☆☆
     创新难度:★★★★☆☆☆☆☆☆
     IP改编受限程度:★★☆☆☆


      历史武侠:初看可能会与目前的架空历史有所混淆,所以特别用书辅以说明。以广为人知的《鹿鼎记》为第一例,金庸大师的该本小说不但有具体的历史年代,具体的历史人物,更是将朝堂与江湖一同写入。
      但是《鹿鼎记》却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本历史小说,原因就是虽然小说中的很多元素与现在的历史小说有所交集,但其核心以江湖为主,朝`堂的一切都是点缀。
      朝`堂为江湖服务,这就是武侠。反过来江湖服务于朝`堂,则是历史。
      前者有网络原创小说《大宋时代周刊》为实例,后者举一部知名小说为例子——《庆余年》。
      《庆余年》该小说不但有武功超强的皇帝、苦荷、四顾剑、叶流云这些大宗师,主角同样是大宗师之下第一人,战斗贯穿了全书。但是阅读之后,你同样不会认为这是本武侠小说,因为武只是自保的手段,决胜 依旧是在朝堂,在权力而非江湖。武技在该书虽然不乏精彩,但其依旧是点缀。
      历史武侠由于书籍数量的关系,暂时并在传统武侠中,但相信这一类得到带动后,很快将独立而出,成为一个显眼的类别。
      历史武侠中穿越不成为制约其用户付费的主要因素,即可穿,也可不穿,无论是哪一种读者都会买账,而且都有成功的前车。
      另一个优势在于其选题从上古先秦的《寻秦记》到近代的《霍元甲》、《精武门》,拥有众多历史时代可选,对作家创作选择面极广。
      同时借助各种电影、电视剧的宣传,很多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事JIAN即能让作家创作时省时省力,又能让故事生出亲切感,甚至还能抢搭顺风车。
      至于历史武侠的劣势就在,想要写好这一类,作家本人必须对某一时期的历史具有深入研究,写出时代感。同时,某些历史时期,在市场的检查之中完全处于下风。就算是热门的历史时代,如唐、宋、明等,还必须找好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能快速引发读者兴趣。
      IP考虑到涉及穿越因素,所以部分作品在电视,电影改编上具有相当难度。
      创作难度:★★★★★★☆☆☆☆
      创新难度:★★☆☆☆☆☆☆☆☆
      IP改编受限程度:★☆☆☆☆       


武侠幻想:该分类又分为两个部分,一类就是时下的主流写法,穿越入金、古、黄的武侠世界里,发生的故事。这一类不需要做过多的说明。
       另一类则是以系统流为代表,如《八零后少林方丈》最为彻底。虽然是以系统为金手指,但贯穿全书的依旧是以江湖。
       这里还是要强调一点,并不是书名叫《武林高手在异界》,这就是武侠幻想了,就如同《武林高手在校园》是都市而非国术一般。
     当然武侠幻想并非只有系统流这一种写法,在想象力之下,武侠幻想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穿越与重生。非穿越、重生的同样有自己写法,比如武林与江湖并非只能集中于中土,同样可以走向世界。总之,只要全线保持武术、江湖高于一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如同在今天,我们把很多年前某龟速小说《月落》设定与主线变化一下,以东方武者进入西方大陆,以武术为主,或开宗立派,或争霸于西方的江湖,或是单纯的仗剑为红颜,这同样是一种写法。
     写本武侠幻想类的作品,并不比写一本玄幻要来的难上多少。相反,拥有玄幻创作经验的作者,对此类反而更易容上手。就与难度而言,就在于纯想象的世界,其完善的设定都是要依靠作家自己了。
     不考虑穿越到某些知名武侠作品的小说,IP推广上并没有太多的陷制因素。
     创作难度:★☆☆☆☆☆☆☆☆☆
     创新难度:★☆☆☆☆☆☆☆☆☆
     IP改编受限程度:☆☆☆☆☆

    在了解武侠的每一个分类后,我想大家应该多想想相应的类型下,如何构架相符合当下读者需求的故事了。


 


4.网络原创时代的武侠创作

     我曾审到过某本传统武侠小说,该小说除了短句横行外,在情节关联、画面切换上更是肢离破碎,更重要的是人物戏份配比混乱不堪, 每个出场人物各自主导了一段情节,看了八章,完全不知道主角是谁?故事的脉络走向是什么?
     这本传统武侠小说的书名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其集千错万误于一体的写法,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本小说犯的错误非常有代表性,十六年来,几乎每一本被放弃掉的武侠小说,都在重复该小说中的大部分错误。从字里行间,从每一段的缝隙中,我只能看出创作者们没有实力却爱耍酷:我只管写高兴的,至于别的,你爱看看,不看走!
     任何一个类型都有大量的新人,比如第一大类的玄幻小说。在玄幻发展的最初阶段,同样存在大量不知所云的故事。但这并非作家本意,随着玄幻小说作家不断吸取经验,总结、推广写法,在今天任何一个纯粹的新人作家,在故事的结构上、元素应用上都知道如何符合市场需求。
      当然至于节奏好不好,描写是否到位,人物是否性格鲜明等等的细节,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但至少他们拥有了最基本的写作理念,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金手指在哪,高潮部分该如何安排,升级过程是什么等等等。
     反观原创武侠小说的创作者,始终如一,见识最多的依旧是古龙大师的短句风:
     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
     XXX。
     只懂万古不变的短句,连故事最基本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表述不清。
     这样的故事如何让读者买账?如何让市场认可?毫不客气的说,当今写玄幻小说而无法签约、上架的作家转型写传统武侠与武侠幻想,正常情况下90%都可以保证签约、上架。
     说了这么多,那么现今的,符合网络原创时代的武侠小说创作要注意什么呢?我在此先大方向的说一下:
     1:等级体系
     没错,这个网络原创小说中被用烂掉的词组,在武侠创作中出现,一定会让人有种不可思义的感觉。
     升级体系非常重要,所以我放到第一个来说它。
     升级在传统武侠小说中不但存在,而且几乎贯穿全书。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开碑裂石”这个词,它在一部武侠小说中,是属于哪个等级呢?
     主角的武力值升级到“开碑裂石”需要规划多少万字呢?当“开碑裂石”遇上“摧金断玉”,这两厢比拼起来,谁更厉害点?
     那么无论是“开碑裂石”也好,或是“摧金断玉”也罢,那么这两个武力值的代表词,在整个江湖体系中,他们排在第几等呢?
     不要小看这些问题,这决定了读者对情节的期待值,期待值决定了你当月的稿酬的多寡。
     虽然“开碑裂石”没有明确等级存在,但经过许许多多的武侠小说渲染,它成为了行走江湖的标准武力值,许多末流配角出场,无一不是“开碑裂石”之内劲,然后就打的“平沙落雁”屁股朝后。
     比如你花费了相当的笔墨,写了“开碑裂石”对何迎战“摧金断玉”,最后读者对着等级等系一看,发现是两个五流选手之间的战斗,再精彩的描写也瞬间逊色三分。
     不信的话,诸位看官自行代入以下一幕:
     两位东邪弟子,凭着修炼未成的《九阴真经》,纵横江湖,让人闻之变色。然后,为了阻止他们在月圆之夜修成“开碑裂石”这一阶,江南七怪加传说中的牛人丘处机,在月夜对阵黑风双煞……
     对付两个菜鸟,居然需要上八个人……读者的期待一下子从高手对战,变成菜鸟互殴,整个格调生生地就能降几个档次。
     等级体系还是重要的情节推进点,像《九阳神功》、《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等神功,完全可以视为主角的进阶之路,它们与当下的网络原创小说一样,都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做用。
     许多的情节因为主角获得到这些传说的功法,让读者更加的期待后续高手间的碰撞。
     由于武侠小说中功法众多,内力不同,所以当一本网络原创小说拥有众多功法时,等级体系能很好的规避上述的问题。
     不会再出现打通任督二脉与练成少林寺的《易筋经》相比,何者更高?完整的《乾坤大挪移》与《九阳神功》谁更强大一些?
     如果没有统一的等级体系,统一的度量值,在阅读中必然会出现疑惑、卡壳等现象。有许多的有实力的小说,都倒在了等级体系的复杂化、设定糊模化这个坑里,导致了成绩与期待完全脱节。
     过去传统武侠小说字数相对偏少,以模糊方式存在的等级体系问题尚不突出,但在网络原创时代,这个问题会让看惯了玄幻的用户白白流失。
     当然,在未来,网络原创小说也许会回归到等级模糊化的写法,但目前而言,市场接受的依旧是一目了解的数值化定位。而且以相对简单的数值定位,不只适应市场,也有利于作家对节奏的控制,情节推动点的掌握。

     2:一个正常的开局
     自从《讲武堂》系列发出以来,就收到了不少用户的私信,其中有一位作家的询问,很适合现在要说明的这个问题。
     作家请问我他的武侠小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按书名看了一下,其实他的问题与许许多多武侠爱好者一样,都在反复摔在了同一个坑里。
     这是三个很简单的问题:
     1:谁是主角
     2:主角叫什么名字
     3:让读者明白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我们的武侠作家们,都很喜欢在故事开头扯出一堆与主角不相关的,或是连续几章用这个年青人,那个黑衣人等来替代主角。
     前者可能是受老一辈大师的影响,比如像金庸大师的《射雕英雄传》中在第四回:黑风双煞主角郭靖才算正式登场。
     很多人可能觉得只是区区三回,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算一下总字数,绝对不是所谓的“区区”二字能抹平的。
     交待前因,在金庸大师的小说一直存在,除了《射雕英雄传》外,还有《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等,在这70、80年代并不影响用户的阅读。
     可是在今天,用户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讲究碎片化阅读与快节奏,那种曲折迂回的开局,就算是大师亲笔,也会让相当数量的用户直接跳跃至主角出场。
     大师们为武侠创造了一个盛世,但留下的并不是一个束缚。大师们从未说过武侠就必须停步不前,就必须遵循过去。
     时代在变,阅读行为在变。玄幻在变、科幻在变、都市在变……各个类别都在变化,包括他们犯的错误也都是因变而错。唯有武侠的不断的栽进同一个坑里。
     所以我很希望武侠小说的创作者们,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来书写下自己的开局,以名字来称呼主角,以主角的视角来推故事,不要反复切换角色,空间不断变化、跳跃。
     让我们以最正常,最简单的方式开始故事。

     3:用心布局
     在目前的市场下,一个不想看创世玄幻的作家,不是个好的武侠小说作家。
     为什么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中,我要重点提及创世玄幻,因为武侠的开局同样需要一个吸引用户看下去的点,需要让用户知道对于后续情节,我要期待什么。而创世的玄幻是当下最符合端需求的作品。开局直白,入戏快,交待清晰,节奏好等等都是其优点所在。
      小说的创作方法是互通的,武侠想要进入发展快车道,必然要吸取别家之长。
      被欺辱,得到奇遇,接着爆发反击,这是开局的黄金三章理论其中一种,虽然被许多人视之为俗套,但是武侠小说中却早已有之。
      君不见苦大仇深可怜娃,君不见跳崖得宝神功成,君不见出门扮猪吃老虎?武侠小说的这套理论与当下的网络黄金三章理论是异曲同工。
      黄金三章就是针对广大新作家的简化版指导,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的给予完全不了解付费生态的作家,一个指引。虽然俗套,但有效。它的作用就相当于婴儿学步时的助步车。没人说过当作家能自己独立行走时,拥有更适合自己的节奏,开局方式,吸引人的亮点时,依旧得百分百按照黄金三章理论来进创作。
      当然随着时代的不同,苦大仇深已经不再流行,跳崖得宝也被废弃,但是其内核却没有变化。在现今的网络原创武侠创作中思路应该跳出旧有的武侠范围,好好运用当下网络热门元素,比如:
      1:重生
      重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是高手重生?还是一个活了很多的年废材重生。不同的人物设定,其写法也完全不同。创作者应将心思投入到人设定之中,完善了人设后,故事自自然然的就能展开。
      2:穿越
      穿越在现今的网络阅读认知上,本质上已经与重生没有多少差别了,所以就不再单独说明了。
      3:背景
      虚构的江湖可以借用传统的江湖,无论是夺宝、夺秘籍、争天下第一,都最为省力省事。那么掺杂了历史的江湖?武功超强的魏忠贤公公他作为反派BOSS的出场,故事的情节安排要如何呢?
      如果背景变成了西方世界,我们的武者有内力,欧洲人用的是斗气。这双方的等级体系如何做一个平衡?( 当然我不建议像网游戏职业的法师在故事中出场,一个不慎重很可能小说的性质就会变成奇幻,又会因为类型白白流失读者。)
      再如果背景就是现代都市,创作者们是否了解雷区所在?是否该先去通读几本校花、兵王来了解用户口味,来力求通吃呢?
      大师们用他们的手给了武侠一个名片,这个名片上可刷开名为中华文华推广的大门,中可进入政府扶持的文化项目,下直通IP改编。
      但武侠不应是在大师们搭好的框架中敲敲打打,武侠应成为站在巨人肩上的人。新时代,武侠该有全新的生命力,全新的创作模式。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98005897&ver=1&signature=eNj3DGTSBQmsgLA7-Q3oDqxPKCXVdewrdhw49eozW1AD0WqHG7ITCoJBMkUvwmLC8H2dKNJBwGtwQsK06vdt*OOL-xN0KeT7X435lDC5mUzrK4XWYNw22X-nQnW0AjQHM9qJOMKEeLPcHI*mRgldLlloot0THmlfSte**bEDs7Q=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