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测试——测试用例设计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攻防大赛 形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9 15:11
  1. 测试用例格式:
    1.用例编号:易识别、易维护性,一般为产品或项目名称

格式:A-B-C-D:产品或项目名称-用例属性【ST【系统测试】、IT【集成测试】、UT【单元测试】】-【测试项、指向的表述】客户管理【–新增客户】-编号
2.测试项:表示测试用例对应的功能模块,用例所属功能模块。
3.测试标题:测试项的细分
4.用例属性:根据测试安排选择性执行时所需。【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etc】
5.重要级别:体现测试用例执行的优先级【高:实现主体功能的用例
中:主项流程经过备选处理或者经过异常处理能够正常实现
低:GUI、易用性表述、文字描述类】
6.预置条件:系统上下文,有权限设定。
7.测试输入:输入数据
8.操做步骤:举例:输入——点击【保存】按钮
9.预期结果(*):预期软件界面表现、预期功能表现、
10.实际输出:实际结果

2.测试用例方法:

1.等价类:效率和效果的集合点    1.等价:具有相同属性或方法的集合。    2.分类:有效等价类:针对被测对象而言,合理的,又意义的,系统接受的输入。        无效等价类:针对被测对象而言,不合理的,无意义的,系统不能接受的输入。    3.等价类划分规则:        @如果需求规定了输入域的取值个数或者确定了某个范围,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如果需求规定了某个输入域的集合,或者必须如何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如果需求确地了某个输入域是真假值时,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如果用户需求规定了输入域是一组值,则可确定若干个有效等价类及一个         @用户需求规定必须遵守某种规则是,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及若干个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的无效等价类。    4.用例设计        @根据需求划分有效及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统一编号,无效等价类统一编号*        @设计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覆盖所有有效等价类,直到所有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        @设计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覆盖所有无效等价类,直到所有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    5.等价类四则运算法:        加:不考虑需求其他子项,细致分解当期测试点及详细需求,做累加        减:根据业务规则,减少排除不可能出现的详细组合        乘:如果有效等价类中具有互斥条件的需求时,可进行相乘得到用例个数        除:排除所有具有重复特性的等价类, 尽可能做到有效等价类之间交集为空,无效等价类交集为空,有效跟无效等价类 并集为整个输入域。2.边界值:    应用场景:        @如果需求规定了取值范围或者取值个数,可利用该范围内及边界附近的数据进行测试。        @如果需求规定了取值的个数,则少于个数一个或多于个数一个的值进行测试。        @如果需求规定了一个有序集合的时候,可使用该集合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值进行测试。        @若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该从该数据结构的边界进行考虑。    三点:上点【边界上的点】、离点【离上点最近的点,根据上点精度确定】、内点【边界有效范围内的任意一点】    如何确定离点:如果边界是闭区间,则离点在外,如果是开区间,则离点在内。        eg:用户名长度在(6,18)之间:上点【6  18】、离点【7  17】、内点【10】               用户名长度在【6,18】之间:上点【6  18】、离点【5  19】、内点【10】    边界值方法应用步骤:        @根据等价类方法划分有效及无效等价类,确定上点、离点、内点,每个点统一编号。        @设计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覆盖所有有效等价类,直到所有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        @设计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覆盖所有无效等价类,直到所有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3.判定表    @定义:分析和表述若干输入条件下,被测对象针对这些输入做出的相应一种工具,在遇到复杂业务逻辑时可以利用该表理清业务逻辑关系    @重要概念:条件桩:需求规格说明书定义的被测对象的所有输入         条件项:针对条件桩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的真假值         动作桩:针对条件被测对象可能采取的所有操作         动作项:针对动作桩,被测对象响应的可能取值         规则:动作项和条件项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业务逻辑处理规则    @应用步骤:1.理解需求、确定条件桩         2.4.因果图5.正交试验6.状态迁移7.流程分析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