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 总结(五)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店运营方案论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9 21:17

一、HBase 是什么?

   可以简单地认为:HBase 是一个构建在HDFS 上的分布式列存储系统;   HBase是一个高可靠、高性能、面向列、可伸缩的分布式数据库,是谷歌BigTable的开源实现,主要用来存储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松散数据。

hbase 与hadoop的关系:
这里写图片描述

二、HBase 主要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及其应用场景

   HBase的目标是处理非常庞大的表,可以通过水平扩展的方式,利用廉价计算机集群处理由超过10亿行数据和数百万列元素组成的数据表。hbase的应用场景:    1、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且数据量非常大    2、数据使用场景为低延时    3、需要对数据进行更新与增量操作

三、HBase 与关系数据库的区别

HBase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类型: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具有丰富的数据类型和存储方式,    HBase则采用了更加简单的数据模型,它把数据存储为未经解释的字符串(2)数据操作:关系数据库中包含了丰富的操作,其中会涉及复杂的多表连接。    HBase操作则不存在复杂的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只有简单的插入、查询、    删除、清空等,因为HBase在设计上就避免了复杂的表和表之间的关系 (3)存储模式:关系数据库是基于行模式存储的。HBase是基于列存储的,    每个列族都由几个文件保存,不同列族的文件是分离的 (4)数据索引:关系数据库通常可以针对不同列构建复杂的多个索引,以提高数据访问性能。HBase只有一个索引——行键,通过巧妙的设计,HBase中的所有访问方法,或者通过行键访问,或者通过行键扫描,从而使得整个系统不会慢下来 (5)数据维护:在关系数据库中,更新操作会用最新的当前值去替换记录中原来的旧值,旧值被覆盖后就不会存在。而在HBase中执行更新操作时,并不会删除数据旧的版本,而是生成一个新的版本,旧有的版本仍然保留 相反,HBase和BigTable这些分布式数据库就是为了实现灵活的水平扩展而开发的,能够轻易地通过在集群中增加或者减少硬件数量来实现性能的伸缩

四、HBase 的数据模型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上图一些基本概念的解说:RowKey: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里的主键,用来检索记录。在Hbase的内部,行键保存为字节数组,在存取时按字典序排序存储。Column Family:列族,相关列的集合。列的命名与其列族有关,一般以列簇作为前缀。Column:属于某一个column-family,familyName:columnName,每条记录可动态添加Version Number:类型为Long,默认值是系统时间戳,可由用户自定义Value(Cell):在HBase表中,通过行键、列族和列限定符确定一个“单元格”(cell),单元格中存储的数据没有数据类型,总被视为字节数组byte[];

为什么说Hbase可以算是一个Key/Value系统呢?

原因如下:HBase中需要根据行键、列族、列限定符和时间戳来确定一个单元格, 因此,可以视为一个“四维坐标”,即[行键, 列族, 列限定符, 时间戳] 这个为key,其所对应的为value;

eg :这里写图片描述

五、HBase 的主要功能组件

HBase的实现包括三个主要的功能组件:

  (1)库函数:链接到每个客户端  (2)一个Master主服务器  (3)许多个Region服务器 主服务器Master负责管理和维护HBase表的分区信息,维护Region服务器列表,分配Region,负载均衡 Region服务器负责存储和维护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读写请求 客户端并不是直接从Master主服务器上读取数据,而是在获得Region的存储位置信息后,直接从Region服务器上读取数据 客户端并不依赖Master,而是通过Zookeeper来获得Region位置信息,  大多数客户端甚至从来不和Master通信,这种设计方式使得Master负载很小  

六、表与Region的关系

  1、 开始只有一个Region,后来随着数据不断变多因而不断分裂成我个Region 

这里写图片描述

目前每个Region最佳大小建议1GB-2GB(2013年以后的硬件配置)
同一个Region不会被分拆到多个Region服务器(这个设计跟region的定位有关系)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七、-ROOT-表和.META.表结构详解

-ROOT-表和.META.表结构详解

八、Region的定位

 主要运用的是三层定位数据元数据表,又名.META.表,存储了Region和Region服务器的映射关系当HBase表很大时, .META.表也会被分裂成多个Region根数据表,又名-ROOT-表,记录所有元数据的具体位置-ROOT-表只有唯一一个Region,名字是在程序中被写死的Zookeeper文件记录了-ROOT-表的位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定位详情可见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九、HBase运行机制

1、HBase系统架构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解说:1. 客户端    客户端包含访问HBase的接口,同时在缓存中维护着已经访问过的Region位置信息,用来加快后续数据访问过程2. Zookeeper服务器    Zookeeper可以帮助选举出一个Master作为集群的总管,并保证在任何时刻总有唯一一个Master在运行,这就避免了Master的“单点失效”问题3. Master    主服务器Master主要负责表和Region的管理工作:管理用户对表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实现不同Region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均衡在Region分裂或合并后,负责重新调整Region的分布4. Region服务器    Region服务器是HBase中最核心的模块,负责维护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并响应用户的读写请求

2 Region服务器工作原理

这里写图片描述

a、 用户读写数据过程

用户写入数据时,被分配到相应Region服务器去执行;用户数据首先被写入到MemStore和Hlog中;只有当操作写入Hlog之后,commit()调用才会将其返回给客户端;当用户读取数据时,Region服务器会首先访问MemStore缓存,如果找不到,再去磁盘上面的StoreFile中寻找。

b、缓存的刷新

系统会周期性地把MemStore缓存里的内容刷写到磁盘的StoreFile文件中,清空缓存,并在Hlog里面写入一个标记;每次刷写都生成一个新的StoreFile文件,因此,每个Store包含多个StoreFile文件;每个Region服务器都有一个自己的HLog 文件,每次启动都检查该文件,确认最近一次执行缓存刷新操作之后是否发生新的写入操作; 如果发现更新,则先写入MemStore,再刷写到StoreFile,最后删除旧的Hlog文件,开始为用户提供服务。

c、StoreFile的合并

每次刷写都生成一个新的StoreFile,数量太多,影响查找速度。调用Store.compact()把多个合并成一个。合并操作比较耗费资源,只有数量达到一个阈值才启动合并 

3、Store工作原理

Store是Region服务器的核心多个StoreFile合并成一个单个StoreFile过大时,又触发分裂操作,1个父Region被分裂成两个子Region

这里写图片描述

4、HLog工作原理

分布式环境必须要考虑系统出错。HBase采用HLog保证系统恢复。HBase系统为每个Region服务器配置了一个HLog文件,它是一种预写式日志(Write Ahead Log)。用户更新数据必须首先写入日志后,才能写入MemStore缓存, 并且,直到MemStore缓存内容对应的日志已经写入磁盘,该缓存内容才能被刷写到磁盘。Zookeeper会实时监测每个Region服务器的状态,当某个Region服务器发生故障时,Zookeeper会通知Master。 Master首先会处理该故障Region服务器上面遗留的HLog文件,这个遗留的HLog文件中包含了来自多个Region对象的日志记录。 系统会根据每条日志记录所属的Region对象对HLog数据进行拆分,分别放到相应Region对象的目录下, 然后,再将失效的Region重新分配到可用的Region服务器中,并把与该Region对象相关的HLog日志记录也发送给相应的Region服务器。 Region服务器领取到分配给自己的Region对象以及与之相关的HLog日志记录以后,会重新做一遍日志记录中的各种操作, 把日志记录中的数据写入到MemStore缓存中,然后,刷新到磁盘的StoreFile文件中,完成数据恢复。共用日志优点:提高对表的写操作性能;缺点:恢复时需要分拆日志。

5、常用接口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参考:HBase技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