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3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清代推荐书籍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7 23:21

2017年6月23日 周五
我国开放式基金效绩评价研究
2014 李强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国内外研究成果
1、国外理论研究

  Treynor(1965)提出了“特雷诺指数”。该指数首次将风险因素考虑在内。该理论假设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非系统风险),因此,特雷诺指数可以用来衡量基金组合风险调整后的业绩水平。
  Sharpe(1966)提出了“夏普指数”。该指数理论的前提在于,基金的管理者能够将基金充分分散,从而使基金组合总分险中的非系统风险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夏普发现基金成本的差异是导致基金收益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Jensen(1968)提出了“詹森指数”。该指数的理论基础为CAPM模型理论。詹森以115只基金为样本,考察了1945年至1964年十年的年度数据,结果发现样本基金业绩并不比随机的基金组合更好。
  Traynor、Mazuy(1966)提出了T-M模型。他们认为如果基金经理能够把握市场时机,预测市场和股票的未来走势,就可以适时调整组合成份和比例,获取更多收益。他们选取了美国57只基金在1953年至1962年的年度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却未能证明基金能力的作用。
  Cornell(1979)在基金经理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ESM方法。他认为,基金经理可以充分把握市场趋势及个股走势,从而提高基金的收益水平。因此,可以使用基金组合中成分股票在成为基金组合投资对象前后的收益率作比较评价基金组合的效绩。
  Henriksson、Merton(1981)建立了H-M模型,Chang和Lewellen于1984年提出了C-L模型,他们研究都未曾表明基金具备经理能力。
  Brinson、Hood、Beebower(1986)提出了BHB模型,采用持股比例来研究投资策略对基金组合绩效的影响,揭示了资产管理中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Fama和French(1972)认为在影响基金组合收益率水平的众多因素之中,大盘与小盘股票收益的差别是影响基金组合业绩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
  McMullen和Strong(1998)利用DEA模型对美国135只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进行了评价之后,Sedzro和Sardano(1999)利用DEA模型对美国58只股票型基金进行业绩评价研究,发现DEA模型、夏普指数、晨星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关性很强。
  Elton(2012)采用2010和2011年的基金月度数据对基金经理人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是存在的,但使用多指标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又发现基金的择时能力并没有使基金组合收益水平提高。

2、国内理论研究

   1.我国基金在风险度量方面,宜使用经过概率加权的平均负偏离值作为评价指标。(2002)
  2.基金的业绩评价还需要兼顾基金的类型、投资风格、证券的持仓量、持仓结构、持股集中度等中长期指标等。(2002)
  3.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基金业绩与股票集中度、基金上市的交易场所有关,而与基金选股能力和投资风格无关。(2002)
  4.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基因业绩表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认为我国基金缺乏选股择时能力的原因是在于市场不健全,信息传递缺乏效率,延误了决策的最佳时机。(2005)
  5.使用Skewed-t分布来拟合基金收益率分布,并对FIGARCH-SKST模型测算的Var值修正夏普指数进行排序,结果发现Shape指数经SKewed-t分布修正后有效。(2010)
  6.使用绩效二分法和回归检验法对2005年至2009年5年的基金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基金业绩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不具备持续性。(2010)
  运用Carhart的四因子模型作为基金绩效评价指标,发现国有控股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业绩表现良好。(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