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选择协议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刷单任务哪里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7:57

先说一下理想的路由算法:

  1.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 “正确”的含义是:沿着各路由表所指引的路由,分组一定能够最终到达目的网络和主机;
  2.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路由选择的计算不应该使网络通信量增加太多的额外开销;
  3.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 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当网络中的通信量发生变化时,算法能自适应改变路由以均衡各链路的负载;当某个或某些结点、链路发生故障不能工作,或者修理好了再投入运行时,算法也能及时地改变路由,有时称这种自适应性为“稳健性”;
  4.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在网络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路由算法应收敛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解,而不应使得出的路由不停地变化;
  5. 算法应该是公平的 路由选择算法应对所有的用户(除对少数优先级高的用户)都是平等的;
  6. 算法应是最佳的 路由选择算法应当能够找到最好的路由,使得分组平均时延最小而网络的吞吐量最大,虽然我们希望得到“最佳”的算法,对于网络某些网络,网络的可靠性有时要比最小的分组平均时延或最大吞吐量更加重要,因此所谓的“最佳”只能是相对而言的;

一个实际的路由选择算法,应尽可能接近于理想的算法,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对以上提出的六个方面也可有不同的侧重;

倘若从路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来划分,则只有两大类,即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 与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静态路由选择策略:也叫做非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简单和开销较小,但不能及时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对于简单的小网络,完全可以采用静态路由选择,人工配置每一条路由;
动态路由选择策略:也叫做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比较大;

在目前的因特网中,主要采用的是自适应的、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
而其中又把自治系统分为两大类:

  1. 内部网关协议IGP 即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使用的最多,如RIP和OSPF协议;
  2. 外部网关协议EGP 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就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是BGP的版本4(BGP-4);

RIP距离向量算法:到某个网络的距离,以及应经过的下一跳地址,路由表更新的原则是找出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存在的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消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所以这一特点叫做:好消息传播的快,而坏消息传播的慢;RIP最大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同时RI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

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他与RIP相比不同的是:

  1.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消息,使用的洪泛法;
  2. 发送的消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的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3.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的路由器洪泛法;

这样每一个路由就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实际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的快是其重要优点;

BGP采用了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BGP 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的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的协议。
这个比较复杂,附上一篇文章,想详细了解的可以研究一下:

http://blog.csdn.net/pastway/article/details/511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