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何成活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天津优化公司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5:07
以下内容是对公司现有产品的分析和展望,写完后发觉有普遍的借鉴意义,所以发于此,欢迎拍砖。
 
-------------------------------
书写本文,是某日和W在星巴克coffee时,W听了我描述现状,说我现在的状态不是我的真实表现,依据他和我同事两年多来看得话,这根本不是他了解的我;所以现在完成本文,是考虑在合适的时候把文中对应的内容放出去。
本文只是从工作涉及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当然可能会存在应高度不够有思想的狭隘性。
 
不疯魔,何成活!!!
 
一,问题:
  1. 产品不稳定:
    1. 现象:用户在使用的时候经常出现异常,而且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不稳定的主要体现在于:
      1. 出现“服务端调用异常”;
      2. “未将对象设置到引用实例”;
      3. 功能在系统更新后,原来好的功能出现不稳定情况;
      4. 功能的体现、操作行为经常发生结构性改变
      5. 其他不稳定的情况;
    2. 原因
      1. 对于各个部门的业务把握度不够,沟通不够,理解存在差异,产品每个主要功能模块的业务成熟度不够,很多时候产品功能的完成是建立在主观思考上的,而不是业务行为的把握上的。业务行为不标准不唯一,导致产品经常出现表达过程的多次交互,在多次交互过程中自然会出现频繁的升级,功能的变动,以及相关的不稳定情况;
      2. 伴生的情况是各个部门对于产品成熟过程的配合情况存在问题,经常是抱怨产品存在无数问题,而没有吸取经验,在产品改进过程中进行配合,尽量避免后期的使用出现大量的问题。往往是片面的等待产品的改变,然后说产品如何如何。从某个角度来讲用户本身是存在配合上的问题。对于和业务部门并存的产品研发部门来说,交互过程融洽,熟悉是非常重要的。
      3. 开发人员本身的素质存在差异,对于产品的理解和表达不是特别清楚,产品的思路多次进行传达,在传达的过程中发生了理解上的差异;
      4. 另外一个面就是程序的开发过程不细致,不认真,不细心,编码存在质量问题,所以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
      5. 产品本身的结构问题,导致一个点的更新无形中影响到了其他的功能点,这样形成网状和链路上的问题;
      6. 研发人员的变化,人员的不稳定,导致现有的产品是无数个人,无数种实现思路的杂合体,思路上的理解差异自然会导致产品产生质量问题;或者是有些问题被埋藏了起来,到时候才突然凸显了出来;
      7. 缺乏(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不能保证和保障产品的稳定性;管理制度的不成熟,不完善,或者说压根都没有导致这些问题。
      8. 管理者本身的水平有限导致部门的凝聚力出现缺陷,以武断和恶语来完成管理过程,没有调动研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积极性和其他部门的配合性;这些必然导致产品的表达存在问题;
      9. 技术方案的变动和使用不成熟的技术架构和方式也必然导致了产品存在问题;举例来说现在的产品的研发居然使用的是微软Vs.net 2008 beta2.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不科学,不可原谅的行为。选择一个处于测试期的产品来研发新产品,本身就是对于自己的产品,工作的不负责任。科学和大众的做法是必然等研发工具的正式版出了SP1,技术不用也不必须跟上时代潮流。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何时候都必须记住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然后再稳定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力量。
  2. 产品更新频繁
    1. 现象
      1. 更新速度太慢,部分城市的用户更新一次产品很多时候要1-2小时;
      2. 产品更新频繁,有的时候基本是系统每天更新三次,这是一种会让人发疯的人为行为;
    2. 原因
      1. 任何一次产品的改进或者Bug的修改都会导致系统更新,所以才会更新频繁;
      2. 业务行为的不标准,不稳定也会导致多次和频繁更改,每次更改自然会更新;
      3. 系统的文件过大,某些项目的主文件达到了10M,一个小的修改都会导致系统更新10M文件,因此有的时候系统会更新20M文件左右,因此在这种现状下系统更新速度变慢是一定的;
      4. 外部网络慢导致了更新速度太慢;
      5. C/S技术本身导致了产品必然更新;
  3. 产品运行速度太慢:一个功能的打开,一次数据的查询,一个网格的切换,数据的保存都需要花10多秒,甚至更多时间;
    1. 原因
      1. 使用不成熟的技术导致性能问题;
      2. 编码水平和能力差异导致性能问题;
      3. 程序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性能问题;
      4. 使用不合理的技术架构导致性能问题;
      5. 数据库结构设计不合理,优化不到位导致性能问题;
  4. 用户不会使用产品:
    1. 现状
      1. 同一问题用户经常来问,不同的用户来问;
      2. 用户不知道如何使用产品;
    2. 原因
      1. 产品的傻瓜化和易用程度不够;帮助和提示不到位
      2. 缺少提供有效途径的产品帮助和使用指南;而且当提供了使用指南后用户也没有去学习和了解指南;
      3. 每次改进产品时,使用指南没有提前跟进;改进的片面化和单一化;
      4. 用户本身对于产品的改进不配合,不关注;需要的时候才疑惑,产生了用户对于功能和研发部门的多次长期的沟通交互过程;
      5. 缺少传承:新人员进公司后,没人对于产品的使用提供培训和帮助,导致了人员不会使用产品,这必然就会多次产生使用的交互过程;
      6. 用户本身的电脑水平的限制;
二,解决之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得出来产品问题的主要方面:
  1. 沟通和配合问题;
  2. 协调和管理问题;
  3. 决策分析问题;
  4. 人员和技术问题;

既然存在这些问题,那么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

  1.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过程和流程的决定;减少交互过程和配合过程;
  2. 确立和标准化各个业务部门的办公流程,需要部门直接主动配合进行功能的改进和完善;
  3. 强化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形成有效的控制手段,完善激励和奖惩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
  4. 稳定研发团队,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提高人员主动性和向心性;
  5. 管理者需要改进自己的方法和行为,以自己为表率,给被管理者以希望和激励
  6. 采用成熟和稳定的技术方案,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
  7. 标准化产品思路,方便同外部资源沟通和衔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8. 确立产品的市场化意识,一个产品如果没有市场化意识,将不能经受考验,那么就是“闭关锁国”,逐渐腐朽;然后game over.没有勇气市场化的产品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只有市场化才能检验产品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才能逐渐提升。
三,展望:
    从整体角度来看,本系统是一个非常完善的信息化产品,思路已经在逐渐和接近完全的成熟。不足的就是稳定性和性能存在问题,界面和操作都是可以调整的行为。如果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一产品对于企业本身的信息化来说是非常可喜的;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会是什么样子?
  1. 对于分公司不用花1-2个小时更新系统;
  2. 速度提升可以导致工作效率越高(可以至少提高10-30%的效率,保守估计),减少人员的开支;原来需要10秒的过程,说不定现在只要1-2秒就可以了
  3. 内部办公和管理制度的表达标准化,流程化,一切都在可控之中;
  4. 依附于报表的分析系统更方便管理者决策和指向;
  5. 依附于信息系统的管理行为的表达将让一个企业更加的规范,但是不能过于依靠信息系统这一死物。管理是个灵活性的东西
  6. 其他不一一言明

最重要的是如果系统本身的改进顺利和合理的话,会极大的提供效率,具体能提高多少工作效率这是一个可以分析和量化的过程,嘿嘿!!!管理本身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而目前却是信息系统导致的低效率!!!

从战略角度来看改进和改变是必然和必须的,提高生产率,形成差异化才能让企业本身更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成企业本身的蓝海战略

 时间有限,只能写这么多。

不疯魔,何成活!!!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