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百分之二的选择

来源:互联网 发布:office for mac安装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4:39

稀缺,意味着 2% 的选择,余下的 98% 没得选择。

如今持续每周的写作,最大的难点在哪?不在写本身,而在于选题 —— 选择写什么主题。持续写作并不是为了写而写,它是为了满足自身,于我,就是每周一次的思维训练,那么围绕什么主题进行训练自然就成了核心点。而每次主题选定后,都伴随一段深度的思考、内容的回忆、联想、搜集、整理,逻辑框架的构建,最后再一气呵成的写出来。这是数小时高度集中的浓缩注意力消耗,所以每次都期待能选到一个让我能兴奋起来,感觉值得去思考、去写的题目。

因而,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活动,而值得写的东西,本来也是稀少的。

稀少

2% 的人创造内容,而 98% 的人消费内容。

写作,就是这么一件少有人从事的活动。一开始是觉得偶尔有了感触或灵感就写写,这种没有约束感的写作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年下来也没写出什么东西来。灵感这么飘忽的东西,似乎总也不来。后来,觉得需要增加点限制,保底平均每月至少写一篇,就像每月要去健一次身,跑一次步类似。就这样带着个限制,写了五年,也算是写出了点东西。

近年,把这个限制提高到了每周一篇,会带来更大的消耗,但我逐渐想清楚了它的意义。这就是一个 2% 的选择,即使写一篇没人读,最基本的价值对自己也是一次头脑的思维训练。就像每周健身一次,肯定比每月去一次效果更好。而一个写作者只需要持续去写对自己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就好,从一篇两篇到一百两百篇,也许瞬息之间,其中某篇就和更多的人产生了共鸣,变成了所谓的爆文,让你的文字产生更大的意义。

在和菜头的公众号(槽边往事)看到有人留言:“菜头叔,我可以写,但是,没人看,就非常难受…都大半年了,看得人还是二十几个…心累啊!”。和菜头的回复是:“我写了十年的时候,也只有 400 人看,半年时间很长么?”。

当你写完一篇文字,把它推向这个世界的文字海洋,然后扑咚一声,便安静了下去,没有掀起一朵浪花。没必要纠结于此,继续写,继续改进,直到终于能掀起一丝涟漪,那么浪花也就不远了。

当然,也并非一定要选择写作:

要么写点值得读的东西,要么做点值得写的事情。
– 本杰明·富兰克林

稀缺

最好的选择都是选择稀缺的,而稀缺不是每天都会出现的。

当我学会采用时间清单来安排时间后,每天其实早就计划好了。计划的满满的,一件接一件地划去待办事项列表(to-do list)上的条目,成就感满满的。但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了问题,虽然有计划,但总是有变化,计划的太满,变化来了就总会让计划落空。计划得不到执行,就会产生懊恼与愧疚感。

一开始我以为是计划的太满,缺乏弹性,所以无法应对变化。如果在计划里要留出弹性空间,那么这些空间就是空白的,但如果一天下来没有太多变化发生,这些留出的空白空间我又该做什么呢?这么一想,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所有的日常计划都应该是备用的(Plan B),而真正的 A 计划(Plan A)就是变化,那种让你产生 “哇~噢” 感觉的变化。

我们大多数人,对太多的东西做出了过度承诺。这些东西通常就是一些日常计划、都是些小而平庸的事情,它们填满了我们的生活。问题是,偶尔有这样的时候,遭遇到了这样的变化:“哇~噢,我的天!”,一些事情发生了,但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去注意它们,因为满脑子都在想着那些还没完成的日常计划。

当一件事情来到你面前,决定是否需要去做时,如果你觉得不能让你产生 “哇~噢” 的感觉,那么就坚决的说“不”。这为你的生活留下了空间,当真正稀缺的 “哇~噢” 时刻来临时,才可能有机会注意到并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哇~噢” 的稀缺时刻不会每天出现,所以才需要备用计划,既然是备用的,也是可以随时抛弃的。

而能否碰到让你 “哇~噢” 的稀缺选择机会,这好像有点运气。如果没碰到也就算了,如果碰到了当时没注意到,好几年后回过头来才发觉,留下的将是 “哦~哎…”。

独一

问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过什么样的生活。因为,问题决定了你的关注点。

先讲一个关于瓦哥的故事?谁是瓦哥,你多半熟悉,阿诺德·施瓦辛格,跟他有关的标签有:健美先生、终结者、美国加州州长。看起来一个傻傻的大块头,但看过他的一个采访后,才明白:大块头真有大智慧。

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How can I carve myself out a niche that only I have?

这句话怎么理解?niche 这个词的原意是“壁龛”,如果你参观过像千佛洞这样的地方,那就是山壁上放佛像的凹洞。而 carve out 的原意是雕刻,所以比较形象的理解就是:如何在崖壁上雕刻出一个凹洞,把我这尊佛放进去。后来 niche 引申为职业生涯中合适的位置,所以上面那句话就理解为:我如何为自己谋得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

这是他从健美先生转型进军好莱坞时问自己的问题。所以,在好莱坞他从不去试镜:“我才不会去尝试走这些常规路径,因为你知道我看起来长的就不像是一个常规的家伙(regular-looking guy)。”。因此,他没有急着去试镜一个角色,然后赚租金养家糊口。作为之前的全美乃至全球健美先生,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去支撑他等待一个合适的稀缺选择机会,然后他等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詹姆斯·卡梅隆说:“要是没有施瓦辛格,我可能不会拍《终结者》这部电影,因为只有他像个机器人。”

独一,可遇不可求。遇,也先得有遇的基础。

可惜,我们很多时候都选择了随大流。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记录成长瞬间。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一起成长。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