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002

来源:互联网 发布:base x以太网端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7:18

基于redis分布式缓存实现

第一:Redis 是什么?

Redis是基于内存、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 高性能存储系统

第二:出现背景

1.      性能需求, 随着读操作的量的上升需要解决,经历的过程有: 
数据库读写分离(M/S)–>数据库使用多个Slave–>增加Cache (memcache)–>转到Redis

2.      解决写的问题: 
水平拆分,对表的拆分,将有的用户放在这个表,有的用户放在另外一个表;

3.      开发成本需求 
开发需要跟上不断涌入的产品需求 
硬件成本最贵的就是数据库层面的机器,基本上比前端的机器要贵几倍,主要是IO密集型,很耗硬件;

Redis简介

1. 支持5种数据结构

支持strings, hashes, lists, sets, sorted sets 
string是很好的存储方式,用来做计数存储。sets用于建立索引库非常棒;

2.K-V 存储 vs K-V 缓存

新浪微博目前使用的98%都是持久化的应用,2%的是缓存,用到了600+服务器 
Redis中持久化的应用和非持久化的方式不会差别很大: 
非持久化的为8-9万tps,那么持久化在7-8万tps左右; 
当使用持久化时,需要考虑到持久化和写性能的配比,也就是要考虑redis使用的内存大小和硬盘写的速率的比例计算;

3. 社区活跃

Redis目前有3万多行代码, 代码写的精简,有很多巧妙的实现Redis基本原理

Redis基本原理

1. 单实例单进程

Redis使用的是单进程,所以在配置时,一个实例只会用到一个CPU; 在配置时,如果需要让CPU使用率最大化,可以配置Redis实例数对应CPU数,Redis实例数对应端口数(8核Cpu, 8个实例, 8个端口), 以提高并发: 
单机测试时, 单条数据在200字节, 测试的结果为8~9万tps;

2.Replication

过程:数据写到master–>master存储到slave的rdb中–>slave加载rdb到内存。 
存储点(save point): 当网络中断了, 连上之后, 继续传. 
Master-slave下第一次同步是全传,后面是增量同步;

3. 数据一致性

长期运行后多个结点之间存在不一致的可能性; 
开发两个工具程序: 
1.对于数据量大的数据,会周期性的全量检查; 
2.实时的检查增量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

对于主库未及时同步从库导致的不一致,称之为延时问题; 
对于一致性要求不是那么严格的场景,我们只需要要保证最终一致性即可; 
对于延时问题,需要根据业务场景特点分析,从应用层面增加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 
1.新注册的用户,必须先查询主库; 
2.注册成功之后,需要等待3s之后跳转,后台此时就是在做数据同步

第四:分布式缓存的架构设计

1.架构设计

由于redis是单点,项目中需要使用,必须自己实现分布式。基本架构图如下所示:

 


【应用场景】

1.  在我们小网站上用了redis,主要替换一个原来mysql高并发读写的表、和用队列替换了一个经常需要批量写和大量读的表,效率快了很多,数据服务器的高峰cpu负载从百分二三十降到了百分五左右。。

2. 我们在用,性能比Memcache不差,主要用来做订单队列和缓存,完全可以替换掉Memcache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