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CSDN-markdown编辑器

来源:互联网 发布:珠峰node不加密百度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9:08

古董中国刀剑随着现代收藏早已脱离了喧嚣战场,著名刀剑收藏家皇甫江表示说中国古刀剑曾威极一时但在清末之后就衰败了,随后各种天灾人祸加强了其进一步的衰败,现如今收藏的中国古刀剑的保存量仅十万把,而其中的精品刀剑还不到一千把。“中国刀剑保存方式与存量太差,我的刀剑中,如果以完整来要求它们那就是剑鞘与外皮都完整,不计较剑穗这些,也只有一百把。保存的要求如果再放松一点来统计,如此全国上下所存的中国精品古刀剑还不到一千把,其中五百把在我手中。把这个标准继续放宽,即使破烂,但值得交流的存世量,也不过十万把。”收藏刀剑5000余把的皇甫江,如此估计当今刀剑存量。精品刀剑的稀缺,正是阻碍中国刀剑向世界流通的关键原因。

至今,现身拍卖市场,名头最大的当属乾隆御制“天字17号”———宝腾腰刀,在2006年拍得4604万港元的天价,使得中国刀剑震惊世界,带动起近年的刀剑收藏热。皇甫江也因拍得乾隆御用浮雕金龙皇帝大阅佩刀而奠定自己的收藏地位,“民间出来的刀剑,品相都不行。大多数好东西还是在博物馆里,或者在国外,很多人不会好好保养一些东西。”

“中国刀剑收藏最盛的时期,是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就没落了,明清时期算新的高峰,但解放之后,基本上没有收藏,“文革”期间还毁坏了很多珍贵刀剑。我自己是1998年开始收藏的,可以说是跨时代的。”皇甫江几乎成为当代刀剑收藏第一人,这一股风气,使得古刀剑保护有实际进步,“现在发现刀剑的人,不会再蠢到抠下刀柄的金和玉,把刀剑给丢了,他们知道刀剑本身就值钱。”冷兵器本身的保存如此,其配套的铠甲保存,更是不堪入目。“中国明代以前的铠甲都没有什么完整的。东西太少,配不了套。博物馆可能有,但我这里是没有的,私人藏家基本都没有。”

“世界上的刀剑,只有日本武士刀和伊斯兰刀剑,是世界性流通的收藏,西洋刀剑和中国刀剑,都是小地域里的收藏。”皇甫江对于世界刀剑收藏的概况,突出前两者,客观原因是历史变迁的际遇,但它们的刀剑本身,在同期相比,也是世界一流的锻造。“中国刀剑,在秦汉、唐宋明时期,铸造技术与世界同期相比,差距不大。但到明末,沿海倭寇横行时,中国的武器明显抵挡不了外来入侵者。清朝及其后期,刀剑沦为装饰品,质量就不如其他的刀剑了。”皇甫江对中国的刀剑本身,信心并不大。

能作为世界性流通的日本武士刀,因其“不怕死”的精神得到传播。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较早打开国门,刀艺早早与欧洲交流。之后,日本刀二战扬名,“日本刀在同盟军近身搏击时,威力惊人,令盟军印象极深。日本战败后,美军下发收刀令,大量的武士刀被盟军运走,作为战利品奖励给功臣或丈夫战死的寡妇。”近半个多世纪,日本武士刀出现在世界多个国家,虽然有难以保养的诟病,但精湛的铸造刀艺,成为收藏热门。伊斯兰刀剑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气,出色的产地包括伊朗、印度、土耳其等国。由于印度早在17世纪初,便开始殖民化,葡、英、荷、丹、法等国陆续设立“东印度公司”,而此时刀剑仍是重要的战斗武器。“与欧洲大陆的贸易交流,让伊斯兰刀剑,尤其是最富盛名的大马士革钢刀,成为世界流通的收藏。”

原创粉丝点击